:::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故事新編》與魯迅思想的穿透力
書刊名:澳門文獻信息學刊
作者:王小波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7
頁次:頁107-119
主題關鍵詞:魯迅故事新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廖久明(2002)。《故事新編》的後現代主義特徵。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家炎(1995)。魯迅與表現主義--兼論《故事新編》的藝術特徵。中國社會科學,1995(2),141-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寧(1993)。後現代主義:從北美走向世界。花城,19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麥克爾.科勒(1977)。「後現代主義」:一種歷史觀念的概括。美國研究,197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立元(2014)。後現代主義文論是如何進入中國和發生影響的?。文藝理論研究,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楊(2002)。冒險的遷徙:後現代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放時代,20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友漁(1995)。後現代主義及其對當代中國文化的挑戰。中國社會科學,19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勇(2001)。後現代主義:他們傳播過什麼,我們接受了什麼。文藝評論,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光霞(2008)。魯迅的後現代一面--論《故事新編》的後現代藝術特徵。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延佳(2019)。試析〈補天〉中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因素。赤峰學院學報,20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敏霞(2008)。論《故事新編》的後現代主義藝術表徵。前沿,200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為華(2003)。神話的消解--重讀《故事新編》。東方論壇,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澤龍、王建雄(2013)。魯迅《故事新編》的敘事策略。文藝研究,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衛兵(2007)。「構建」與「顛覆」--論故事新編的反諷結構。名作欣賞,200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宮愛玲(2007)。現代性的開端--《故事新編》新論。湖北大學學報,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江勝清(2004)。論《故事新編》的荒誕感。江西社會科學,20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曉明(1993)。歷史轉型與後現代主義的興起。花城,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亞娟(2003)。遊戲不等於後現代主義--與廖久明商榷。成都大學學報,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鮑國華(2000)。論《故事新編》的消解性敘述。魯迅研究月刊,20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rnstein, Richard J.(1986)。Philosophical Profiles: Essays in a Pragmatic Mode。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new window
2.Fokkema, D.、Bertens, H.、王寧(1991)。走向後現代主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Jameson, Fredric R.、唐小兵(1997)。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魯迅(1973)。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岳川、尚水(1992)。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理群(1988)。心靈的探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利奧塔(1996)。後現代現狀:關於知識的報告。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