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消失」作為一種方法:九七回歸後的「我城」書寫--以韓麗珠的寫作為討論對象
書刊名:東海中文學報
作者:劉淑貞
作者(外文):Liu, Shu-jhe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43
頁次:頁75-113
主題關鍵詞:匱缺消失的政治香港認同反送中運動再殖民Deficiency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Hong Kong identityAnti-ELAB movementRecolon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陳潔儀(20081200)。西西《我城》的科幻元素與現代性。東華漢學,8,231-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文律(20171200)。《i-城志.我城05》的城市及身體空間書寫--兼論“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的情感結構。人文中國學報,25,193-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鄒文律(20200900)。「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中的城市與自然。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8,519-5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曉虹(20180600)。城市漫遊者及「我-們」的「本土」:重讀西西《我城》。思與言,56(2),73-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韓麗珠(2010)。縫身。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韓麗珠(2008)。風箏家族。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麗珠(2015)。失去洞穴。臺北: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韓麗珠(2020)。黑日。臺北:衛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麗珠(2013)。離心帶。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智德(20190000)。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韓麗珠(1998)。輸水管森林。普普工作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韓麗珠(2017)。空臉。印刻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韓麗珠(2021)。半蝕。衛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bbas, Ackbar(2014)。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周蕾(1995)。寫在家國以外。牛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查映嵐(2019)。城市在烈日下消融︰文美桃與消失症候群,https://p-articles.com/critics/9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潔平(2019)。香港反送中筆記:這不是又一場雨傘運動,https://reurl.cc/9OOj4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董啟章(2008)。「自然懼怕真空」--寫作的虛無和充實。風箏家族。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威(1998)。香港--一座城市的故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福仁(1989)。《我城》的一種讀法。我城。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言叔夏(2021)。中陰地帶--讀韓麗珠《半蝕》。半蝕。衛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貴芬(2007)。「在地性」的生產:從臺灣現代派小說談「根」與「路徑」的辯證。重寫臺灣文學史。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