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
作者:黃英哲
出版日期:2016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研究篇;8
ISBN:9789863501657
主題關鍵詞:知識分子傳記臺灣文學文化研究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
期刊論文
1.梅家玲(20100200)。戰後初期臺灣的國語運動與語文教育--以魏建功與臺灣大學的國語文教育為中心。臺灣文學研究集刊,7,125-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英哲(20061100)。戰後初期臺灣之臺灣研究的展開:一個歷史斷裂中的延續。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105-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壽裳(1946)。臺灣文化的過去與未來的展望。臺灣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團刊,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壽裳(1946)。魯迅的精神。臺灣文化,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壽裳(1947)。臺灣省編譯事業的拓荒工作。臺灣月刊,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壽裳(1947)。魯迅的人格和思想。臺灣文化,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雲萍(1947)。近事雜記。臺灣文化,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龍瑛宗(19460520)。阿Q正傳。中華日報‧文藝‧名作巡禮,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逵、戴國輝、內村剛介(1983)。一台灣作家の七十七年--五十年ぶりの來日を機に語る。文芸,1,296-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赫若(19470205)。冬夜。臺灣文化,2(2),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梓(19880700)。國民政府對於「收復臺灣」之設計:臺灣接管計劃之草擬、爭議與定案。東海大學歷史學報,9,19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良澤(1983)。台湾に生き残った日本語--《国語》教育より論ずる。中国語研究,2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省旅平同鄉會、臺灣革新同志會(19460215)。關於處理臺灣人產業之意見書。新臺灣,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46)。台灣文化協進會成立大會宣言。台灣文化,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46)。臺灣文化協進會章程。臺灣文化,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炳惠(19960500)。從蝴蝶到洋紫荊:管窺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之一、二。中外文學,24(12)=288,91-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陶晶孫(1951)。淡水河心中。展望,1951(Jul.),9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雲萍(19811000)。許壽裳先生的追憶。中外雜誌,30(4),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蔥秀(1990)。談許壽裳的魯迅研究。魯迅研究月刊,1990(8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乃藩(19891200)。許壽裳與臺灣省編譯館。傳記文學,55(6)=331,87-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48)。悼念許壽裳先生--案情經過。臺灣文化,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土田滋(1984)。人と学問浅井恵倫。社会人類学年報,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北岡正子(1989)。もう一つの国民性論議--魯迅-許寿裳の国民性論議への波動。関西大学中国文学会紀要,10,9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池田敏雄(1954)。福建系台灣人の妊娠祈願及び妊娠察知に關する習俗。民族学研究,1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池田敏雄(1955)。福建系台湾人の出産習俗。民族学研究,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柯慶明(20090500)。五四:印象與體驗。文訊,283,85-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夏濤聲(19451226)。《新聲月刊》発行に寄せて。新聲,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940600)。日據時期臺灣人赴大陸經驗。口述歷史,5,13-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許壽裳(1983)。許壽裳先生書簡鈔。新文學史料,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漱渝(1990)。坍塌的堤防--魯迅著作在臺灣。魯迅研究月刊,1990(8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雲萍(1948)。近事雜記。臺灣文化,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靜農(1948)。追思。臺灣文化,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臺灣藝術雜誌社(1943)。戦時下における読書界の諸問題。台湾芸術,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鄭仁佳(19970500)。陶晶孫(1897-1952)。傳記文學,70(5)=420,14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魯迅(19451226)。小說 藤野先生。新聲,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賴和(1943)。高木友枝先生。臺灣文學,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451226)。台湾の文学界。新聲,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賴明弘(19541200)。臺灣文藝聯盟創立的斷片回憶。臺北文物,3(3),57-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希哲(19751000)。記抗戰時期中央設計局的人與事。傳記文學,27(4),3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許雪姬(19911200)。臺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4),15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施叔青、簡瑛瑛、吳心怡、江足滿、陳正芳、馮慧瑛、廖詩文、劉婉俐(19990400)。女性心靈的圖像:與施叔青對談文學/藝術與宗教。中外文學,27(11)=323,119-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46)。臺中縣營埔遺跡調查豫報。臺灣文化,5(1),2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湯熙勇(19911100)。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方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徵用日人 (1945.10-1947. 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4(1),391-4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許雪姬(20070600)。楊雲萍教授與臺灣史研究。臺大歷史學報,39,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游鑑明(20050300)。當外省人遇到臺灣女性:戰後臺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1945-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7,183-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50)。臺灣考古學研究簡史。臺灣文化,6(1),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西野由希子(1999)。香港小說概觀--施叔青の作品を通して。お茶の水女子大學中國文學会報,18,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若林正丈(1982)。池田敏雄「敗戰日記I‧II」解題。臺灣近現代史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松永正義(1994)。《許壽裳日記》をめぐって。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東京学文献センター通信,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施叔青(1993)。我寫《維多利亞倶樂部》。聯合文學,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小虹(1994)。祖母臉上的大蝙蝠--從鹿港到香港的施叔青。臺北:時報文化。183-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關詩珮(20031030)。論施叔青「香港三部曲」的後殖民顛覆策略及身分認同。中國文化的傳承與開拓四十週年校慶研討會,香港大學文學院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叔青(1994)。追逐成長。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460802)。臺灣省編譯館組織規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70517)。臺灣省政府公報。臺北:臺灣省政府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姿君(2007)。臺灣大學的語文學教育及其相關問題初探(1945-1960)(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何林(1985)。李何林選集。合肥:安徽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關丈夫(1979)。孤燈の夢。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壽裳(1947)。魯迅的思想與生活。臺北:臺灣文化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壽裳(1947)。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臺北: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也斯(1993)。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公論報(1954)。民國四十一年臺灣年鑑。臺北:公論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新生報社(1947)。臺灣年鑑。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深切(1998)。在廣東發動的臺灣革命運動史略.獄中記。臺北:文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47)。民國三十六年臺灣年鑑。臺北: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斯年(1967)。傅斯年選集。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194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各單位及臺北市各公共機關職員錄。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賀安慰(1989)。臺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施叔青(1969)。約伯的末裔。臺北:仙人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濁流、張良澤(1977)。波茨坦科長。臺北:遠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施叔青(1997)。寂寞雲園。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貝埃緹斯‧狄迪耶、西川長夫、後平隆(1987)。日記論。京都:松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范力(2002)。中日「戦争交流」研究--戦時期の華北経済を中心に。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基振、黃英哲、許時嘉(2007)。楊基振日記。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蘇崇民、山下睦男(1999)。滿鉄史。福岡:葦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東華、楊宗霖(2007)。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施健偉、應宇力、汪義生(1999)。香港文學簡史。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Hobsbawm, Eric J.、賈士蘅(1997)。帝國的年代。台北市: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魯迅、鹿地亘(1937)。大魯迅全集。東京:改造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7)。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度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作計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木山英雄(1978)。北京苦住庵記--日中戦争時代の周作人。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島利郎(2000)。臺灣新文學與魯迅。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施叔青(1995)。遍山洋紫荊。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施叔青(1976)。琉璃瓦。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1998)。追跡香港文學。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施叔青(1993)。她名叫蝴蝶。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魯迅、楊逵(1947)。阿Q正傳。台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深切(1998)。里程碑。台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深切(1998)。里程碑。台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北岡正子、陳漱渝、秦賢次、黃英哲(2010)。許壽裳日記。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蔡榮芳(2001)。香港人之香港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施叔青(1985)。完美的丈夫。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吳濁流(1988)。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鄭翼宗(1992)。歷劫歸來話半生--一個臺灣人醫學教授的自傳。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坂野徹(2005)。帝国日本と人類学者:1884-1952年。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施叔青(1975)。牛鈴聲響。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施叔青(1976)。常滿姨的一日。臺北:景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深切(1998)。我與我的思想。台北市: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奇祿、陳怡真(2004)。澄懷觀道:陳奇祿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歐素瑛(20060200)。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臺灣古籍。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陶晶孫、丁景唐(1995)。陶晶孫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德威(2007)。後遺民寫作:時間與記憶的政治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英哲、許雪姬、楊彥杰(2010)。臺灣省編譯館檔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國分直一、安溪遊地、平川敬治(2006)。遠い空:國分直一、人と学問。福岡:海鳥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許雪姬(2003)。王世慶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賡武(1997)。香港史新編。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西澤泰彥(2000)。図說満鉄:「満洲」の巨人。東京:河出書房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河原功(1997)。台湾引揚・留用記錄。東京:ゆまに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施叔青(1971)。拾綴那些日子。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許壽裳(1999)。許壽裳書信集。杭州:浙江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許壽裳(1947)。大學國語文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出版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陳映真、呂正惠(2005)。迎回尾崎秀樹。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蕙貞(2005)。漂浪の小羊。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蕙貞、王敬翔(2015)。漂浪的小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陶晶孫(1952)。日本への遺書。東京:創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鳴鐘、陳興唐(1989)。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英哲(20070000)。「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有成(20130000)。離散。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杜聰明(2001)。回憶錄之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金関丈夫、國分直一(1979)。臺灣考古誌。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國分直一(1981)。臺灣考古民族誌。東京:慶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黃英哲(2010)。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1947)。臺灣省編譯館工作概況 民國36年1月18日編。民國三十六年臺灣年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中國現代文學館(1999)。陶晶孫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陶晶孫、曹亞輝、王華偉(2008)。給日本的遺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臺大同學會(1947)。臺大同學會會員名簿。臺北:臺大同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吳濁流(1948)。ポッタム科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嚴安生(2009)。陶晶孫その数奇な生涯:もう一つの中国人留学精神史。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國立臺灣大學(1947)。國立臺灣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教職員錄。國立臺灣大學教職員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陶晶孫(1952)。蘭花の變り咲き:ある婦長の話。日本への遺書。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金関丈夫(1977)。陶熾博士のことども。南方文化誌。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斐如(19460114)。如何改進臺灣文化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壽裳(19461019)。魯迅和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壽裳(19461021)。魯迅的德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壽裳(19470504)。臺灣需要一個新的五四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雲萍(19451014)。文獻的接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燿德(19960203)。歷史的負擔--評《遍山洋紫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小虹(19960107)。殖民迷魅--評施叔青《遍山洋紫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460702)。許壽裳來臺將任編譯館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500118)。人性的控訴--哀陳素卿之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500114)。家庭阻擾難締鴛盟 悲憤自殺永保純潔 陳素卿致張白帆絕命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500115)。殉情女化癡情灰 陳素卿遺體昨已火葬 張白帆今日為她開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500116)。殉情女灰置法藏寺 致祭靈堂雖無弔唁幛聯 但有更多的眼淚與嘆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500114)。淡水河邊水門下一少女殉情自勒 遺落兩封書信表明自殺原因 因為不能與愛人結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上杉一男(19460109)。文化人の信義--日文雑誌《新聲》編集者に問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天嘯叟鄭烈(19500120)。弔陳素卿女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白之(19500116)。看陳素卿遺書感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言采薇(19500123)。陳素卿死有遺憾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章微穎(1947)。36年(1947年)6月,臺灣省編譯館結束,爰賦短章呈茀翁師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蕙貞(19460214)。叫び--中國少女よ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景白和王白(19500116)。陳素卿死得有價值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達妮(19500117)。愛情,你怎樣處理?--從陳素卿之死想起一個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齊如山(19500124)。兩個理由--關於改葬陳素卿女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460907)。編譯館校印臺灣通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461206)。挖掘先史遺物 省編譯館臺灣研究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500119)。傅斯年等昨發起 補葬陳素卿女士 願同此心者集其薄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音(19500120)。陳素卿之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北岡正子、黃英哲(1993)。《許壽裳日記》解說。許壽裳日記:自1940年8月1日至1948年2月18日。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世瑋(1984)。憶先父許壽裳。魯迅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儀(1946)。民國三十五年度工作要領--三十四年除夕廣播。陳長官治臺言論集。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會(1982)。池田敏雄氏年譜。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東京:緑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三井(1985)。臺灣光復的序曲:復臺準備與接收。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德威(1998)。香港--一座城市的故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小良(1997)。「我的香港」--施叔青的香港殖民史。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国分直一 (2006)。台湾研究者の群像。遠い空--国分直一、人と学問。福岡:海鳥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白先勇(1988)。香港傳奇--讀施叔青「香港的故事」。韭菜命的人。台北:洪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密察(2005)。植民地大学とその戦後。記憶する台湾:帝国との相剋。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深切(1998)。對臺灣新文學路線的一提案。北京日記•書信•雜錄。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末広昭(2006)。他者理解としての学知と調查。「帝国」日本の学知:第六卷地域研究としてのアジア。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國分直一(1981)。終戰後の紅頭嶼(蘭島)調查。台湾考古民族誌。東京:慶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分直一(1981)。戦後台湾における史学民族学界--主として中国内地学者の動きについて。台湾考古民族誌。東京:慶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65)。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組織表。臺灣光復廿年。臺北: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芳上(1989)。蔣中正先生與臺灣光復。蔣中正先生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德威(20020000)。異象與異化,異性與異史--施叔青論。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文京(1991)。香港文学瞥見。香港および香港問題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後藤新平(1965)。滿洲經營策梗概。後藤新平。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深切(1998)。我編導《邱罔舍》一片的動機與目的。邱罔舍。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深切(1998)。戰爭與和平。北京日記‧書信‧雜錄。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秉鈞(20070000)。都市文化與香港文學。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壽裳(2010)。發印臺灣研究叢書之緣起及辦法。臺灣省編譯館檔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廣平(1955)。《亡友魯迅印象記》讀後記。亡友魯迅印象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儀(2010)。陳儀致許壽裳電報。臺灣省編譯館檔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儀(2010)。陳儀致許壽裳私函。臺灣省編譯館檔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陶坊資(1998)。陶晶孫年譜。陶晶孫百歲誕辰紀年集。上海:百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陶易王(1998)。父親在臺灣。陶晶孫百歲誕辰紀年集。上海:百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賀霖(1992)。許壽裳先生在臺灣。許壽裳紀念集。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繼持(1997)。香港小說的蹤跡--五、六十年代。香港小說選1948-19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69)。台湾総督府警察沿革誌。臺灣社會運動史。東京:風林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施叔青(1993)。是顛覆?還是追逐?--施叔青集序。施叔青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愛玲(1995)。到底是上海人。流言。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龍瑛宗(2006)。最近文學界一瞥:三三‧三四年之事情。龍瑛宗全集(中文卷)。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伊藤虎丸(1995)。解題戦後五十年と《日本への遺書》。日本への遺書。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佐藤春夫(1952)。陶晶孫先生が遺著のために。日本への遺書。東京:創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