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生死學研究
書刊名:空大人文學報
作者:鄭基良
出版日期:1997
卷期:6
頁次:頁129-158
主題關鍵詞:莊子生死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莊子的哲學體系,以「道」為思想的核心,他的天道觀,有六點意義:(一)道無所不在。(二)天道是自然的規律。(三)至道週而復始,循環運行。(四)至道的精神表現:深遠、沈默、潛藏。(五)不能以思慮而得道。(六)小行和小識傷害道的完美。莊子對於生命,有極深切的體驗,他的生命觀,有十一點意涵:(一)對生老病死的達觀。(二)肉體生命有限,精神可以無窮。(三)順從自然的變化,內心不悲傷。(四)生死變化,如同畫夜。(五)生死只是氣的聚散離合。(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七)生死存亡為一體。(八)精神超越,生死兩忘。(九)萬物的生死是有和無的變化。(十)生死始終循環,沒有窮盡。(十一)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論莊子的修養工夫,有八點:(一)心齊虛己,空靈明覺。(二)生活樸實,少私寡欲。(三)無為。(四)渾沌。(五)坐忘。(六)養神。(七)養中繕性。(八)尊生。 由於個人的修養工夫各有差別,因此,彰顯精神境界也不同,可分述九點:(一)人生的精神境界各有不同。(二)精神境界的漸進的。(三)無用之用乃為大用。(四)清靜悅樂。(五)無待逍遙物化。(六)天樂。(七)才全德不形。(八)無譽無訾,與時俱化。(九)與天為一。從各種精神境界,可以看出有不同的理想人格,計有聖人、真人、大人、至人、德人、神人。 最後詮釋莊子生死學的現代意義:(一)改變人與自然萬物敵對的態度。(二)培養新的環境倫理。(三)環境保育優於經濟發展。(四)珍惜天然資源。(五)悅樂的人生。
圖書
1.胡適(1973)。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鼓應(1978)。莊子今註今譯。台北市:河洛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光(1975)。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復觀(1994)。陰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