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晏殊《珠玉詞》借鑒唐詩之探析--兩宋詞人大量借鑒唐詩之先驅
書刊名:東吳中文學報
作者:王偉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Wei-yo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3
頁次:頁159-210
主題關鍵詞:晏殊珠玉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128
     本論文分前言、主文、結語三部份。前言分兩小節探討:其一、相關詞評與研究概述,係針對歷來詞論家或研究者之相關論述,做一回顧,發現《珠玉詞》善借鑒唐詩之特色,始終未見提及。而此特色實為宋代晏幾道「寓以詩人句法」、蘇軾「以詩為詞」、賀鑄「善取唐人遺意」、周邦彥「多用唐人詩語」之先聲,具有「先驅者」之精神,實應予以重視,因撰此文以明之。其二、係針對宋初無專集詞人已有借鑒唐詩之現象,做一概述,以見文學演進必然之情勢。由於此中每位詞人之作品多不及十闋,少則僅一闋,實難論其影響;尤難與晏殊《珠玉詞》相提並論,然對詞壇以詩入詞、以詩為詞風尚之形成,亦不可廢其涓滴之功也。主文亦分兩小節探討:其一、晏殊《珠玉詞》借鑒唐詩之詳析,係以前人箋註之成果,以及個人新發現之二十餘則資料,歸納晏殊《珠玉詞》借鑒唐詩之技巧蓋有八端:(一)泛用唐詩字面,含實字與虛字以言之;(二)截取唐詩字面,係指截取唐代特定詩人之作品以言之;(三)增損唐詩字面,凡增減,改易之現象均屬之;(四)化用唐詩句意,又分「一句化一句」、「一句化兩句」、「兩句化一句」、「兩句化兩句」、「兩句化多句」等五項,予以歸納;(五)襲用唐詩成句;(六)檃括唐人詩篤,凡檃括唐人全首詩篇,或大部份詩意者,均屬之;(七)引用唐人故實;(八)綜合運用各類方法,係指以「截取」、「增損」、「化用」、「襲用」、「檃括」等兩種技巧以上,綜合運用以成詞章者。本小節末並以「增損」、「化用」、「襲用」、「檃括」等較具體、刻意之技巧作統計,發現晏殊所借鑒之唐詩,以時期論,晚唐十四人四十二次最夥,中唐十一人三十一次次之,盛唐、初唐又其次。以詩人論,則以白居易居冠,其次為杜牧、韓偓、杜甫,又次為溫庭筠、李商隱等人。而後復以詞與樂府產生之方式、樂府固有「拼湊和分割」之現象、小令以五、七言為主以及宋人均勤讀唐人詩文集等四方向,簡述晏殊借鑒唐詩之原因。其二、晏殊《珠玉詞》借鑒唐詩之綜評,則先就前人評晏殊詩篇之言論,予以客觀之分析及道出其所以然;並藉以觀察其詞章,亦甚契合。而此中不乏借鑒唐詩之作品,大抵而言,絕大多數均能推陳出新、平妥精粹;少部分則有命意複沓、措辭淺率之病;甚而有生澀之造語,此與晏殊不棄中、晚唐,兼取白居易、李商隱等人之習染,固有極密切之關係。結語部分,則就晏殊《珠玉詞》在兩宋詞借鑒唐詩之發展,以及對宋詩發展之影響,作出四項結論:其一、晏殊《珠玉詞》已然採用八種技巧借鑒唐詩,較之往後之發展,唯「合集唐人詩句」入詞之技巧,猶未見之,其餘均已採行,顯見其「先驅者」之角色。其二、晏殊借鑒唐詩之現象,正面之影響,固為「以詩為詞」開啟風尚,提高詞與詩之競爭力;然其負面之影響,則因忽視詩、詞異體之事實, 致其作品被見譏為「句讀不葺之詩」。 其三、晏殊《珠玉詞》借鑒唐詩之技巧,以「化用」最常見, 而此正與黃庭堅「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主張相契合;黃氏與晏家復有深厚交情,因之,晏氏詩詞所顯現之技巧對黃氏詩學理論之提出,自有某種程度之影響。其四、經分析晏殊詞中借鑒唐詩之現象,終可對晏殊既屬崑體詩人,為何所作復與之不盡相同,尋得解答,蓋能兼取中、晚唐詩風使然也。此意外之發現,前人均未曾道及,正可藉以重估晏殊在宋詩發展上之地位;而以詞中借鑒唐詩之現象,論及宋詩人之風格及習尚,亦足為研究宋詩者指出新方向。
期刊論文
1.張子良(19900300)。東坡詞「是曲子中縛不住者」辨析。中國學術年刊,11,177-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偉勇(19950500)。兩宋詞人取材唐詩之方法。東吳中文學報,1,223-2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偉勇(19960500)。賀鑄《東山詞》取材唐詩之方法。東吳中文學報,2,125-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偉勇(1993)。以唐、五代小令為例試述詞律之形成。東吳文史學報,11,77-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冒廣生(1992)。珠玉詞校記。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嵩雲(1988)。柯亭詞論。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若愚(1986)。北宋六大詞家。北宋六大詞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聖祖御(1979)。全唐詩。臺北市:盤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曰剛(1976)。中國文學流變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孔凡禮(1982)。全宋詞補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陸侃如、馮沅君(1956)。中國詩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段公路(1985)。北戶錄。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紹虞(1978)。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清)周濟(1976)。全宋詞。全宋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曾(198603)。能改齋漫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調元(1988)。雨村詞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惠洪(1971)。冷齋夜話。臺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相(1973)。詩詞曲語辭匯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方回(1988)。瀛奎律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晏殊。珠玉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方回、李慶甲(1986)。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傅璇琮、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逯欽立(1984)。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夏承燾(1985)。唐宋詞論叢。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仔(1978)。苕溪漁隱叢話。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任二北(1982)。唐聲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國維(1988)。人間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繆鉞、葉嘉瑩(1989)。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灼(1988)。碧雞漫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炎(1988)。詞源。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沈義父(1988)。樂府指迷。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偉勇(1987)。南宋詞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葉嘉瑩(1981)。大晏詞的欣賞。迦陵論詞叢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匪石(1988)。聲執。聲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大杰(1977)。中國文化發展史。中國文化發展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清)周濟(1988)。柳永事蹟新證。詞學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余冠英(1977)。樂府歌辭的拼湊和分割。中古文學概論等五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錢鍾書(1980)。宋詩選注。宋詩選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金)元好問(1990)。論詩絕句。元好問研究資料彙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胡薇元(1988)。歲寒居詞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陳師道(1971)。后山詩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王銍(1986)。默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陳振孫(1986)。直齋書錄解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明)楊慎(1974)。升庵詩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南宋)葉夢淂(1986)。避暑錄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北周)庾信(1987)。庾子山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78)。佩文韻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北宋)章樵(1987)。古文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南宋)范成大(1986)。范村梅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王績(1987)。東皋子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元稹(1987)。元氏長慶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薛用弱(1986)。集異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3)。宋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吳處厚(1986)。青箱雜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北宋)宋祁(1986)。宋景文筆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馮煦(1988)。蒿庵論詞。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曾(1988)。能改齋詞話。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鲖陽居士(1993)。復雅歌詞序。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廷焯(1988)。白雨齋詞話。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