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淨土決疑論--宋代彌陀淨土的信仰與辯議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黃啟江
作者(外文):Huang, Chi-chia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4
頁次:頁105-130
主題關鍵詞:宋代彌陀信仰淨土信仰決疑辯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43
     彌陀淨土信仰的興盛,在中國淨土立教的複雜歷史過程中,無疑扮演很重要的角 色。從魏晉到南宋,經過不少淨土信仰者的宣揚,彌陀淨土終於以一有蓮社師傳的教派面目 出現。這數百年中,鼓吹彌陀信仰者,曾經先後面對來自各方的問難與質疑。為了回應這些 質疑,他們很自動自發地負起「決疑」的任務,以各種行動來為懷疑者或不信者斷疑。 歷代有關彌陀淨土的決疑理論,先後被編成專論,而成《天臺十疑論》、《西方要決》、《釋淨 土群疑論》、《念佛鏡》等書,據說分別為智顗(538~597)、窺基(632~682)、懷感、道鏡和善 道所作。這些決疑之作遂成了後代決疑論者的典範,為他們辯疑斷惑的參考素材。本文即是 討論宋代淨土論者在面臨當代彌陀淨土疑難者所作斷惑決疑的努力。 宋代的淨土決疑論之作,亦有被編成專論者,但不幸都已遺失。本文根據宗曉(1151~1214) 所編《樂邦文類》中的零星篇章,撿出元照(1048~1116)、知禮(960~1028)、遵式(964~1032)、 楊傑、王以寧、思梵(?~1168)、守訥(1047~1122)、道琛(1086~1153)、王闐等僧俗之議論, 揣摩各篇作者在當時決疑的情況,並研討其辯議之方法與內容,而獲得以下結論:大致上, 宋決疑論者仍面對與前代相類似的質疑,不過他們除了有經典為依據之外,還有前人的決疑 論為奧援,使其決疑工作,左右逢源。雖然如此,宋人之辯議仍具「信仰至上論」(fideism) 之傾向。他們雖然引經據論,似表現其理性之思辯,但對於真正理性的問題,卻仍是訴諸信 仰,以鼓吹唯信之方式作答。他們之論點既本於淨土經中念佛即獲往生之說,而又強調發願 信仰之靈驗,則任何理性的質疑,就變成不同層面之思辯,而與之扞格不入。此種信仰至上 的決疑論,固可幫助彌陀淨土信仰向民間流傳,但也不斷地引發後續的詰問與決疑。
期刊論文
1.黃啟江(1992)。彌陀淨土的追尋──北宋「往生西方」著作的探討。故宮季刊,16(1),5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潛說友。咸淳臨安志。文淵閣四庫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regory, Peter N.、Getz, Daniel A. Jr.(1999)。Buddhism in the Sung。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3.望月信亨(1974)。中國淨土教理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宗鑑。釋門正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道世(1991)。法苑珠林。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真諦、高振農(199204)。大乘起信論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志磐(1988)。佛祖統紀。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道宣。釋迦方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延壽(1987)。萬善同歸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道端良秀(1980)。中國淨土教研究。中國淨土教研究。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啟江(1997)。北宋時期兩浙的彌陀信仰。北宋佛教史論稿。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淨空法師(1996)。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第一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第一冊)。Sunnyval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6)。樂邦遺稿,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4)。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宗曉(1986)。樂邦文類,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道鏡,(唐)善道(1986)。念佛鏡,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澄彧(1986)。淨土十疑論註,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明智旭(1986)。淨土十要,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古(1974)。新修往生傳,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