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屬靈生命與品格陶冶--論倪柝聲思想在品德教育上的啟示
作者:譚光鼎陳鸞鳳 引用關係
書刊名:不死就不生 : 2011近現代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四皓, 周復初 (編)
頁次:414-432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新北市:聖經資源中心
主題關鍵詞:倪柝聲品德教育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
期刊論文
1.邱玉玲(1999)。國民小學道德教育之迷失與落實。臺灣教育,587,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俊瑩(1999)。國民小學道德課程分析與改進芻議。臺灣教育,587,37-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天祐、吳清山(2005)。品格教育、品德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4,149-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益慶(19991100)。影響中小學生道德判斷的因素。台灣教育,587,4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鍠焜(20000700)。自我生命的樹立--傅柯與孟子倫理思想及其對現代道德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集刊,45,203-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永進、施博惠、李寶琳(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關渡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Piaget, Jean(1970)。Structuralism。New York:Basic Books。  new window
2.何琦瑜、鄭一青(2004)。品格決定勝負一未來人才的秘密。臺北市:天下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常受(2011)。召會與地方召會的歷史。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常受(2011)。認識並經歷神作生命。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清基(2006)。品格回流:22位校長邀約您一起來重視並實踐品格教育。臺北市: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10)。落實品格教育--從「核心價值」談起。臺北市: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allatine, J. H.(2001)。Schools and society: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education。Belmont, CA: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new window
8.Freud, Sigmund(1961)。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New York:Dorsey。  new window
9.Landis, J. R.(1998)。Sociology: Concepts and char act eristics。Belmont, 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10.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倪柝聲(2002)。倪柝聲文集。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Freud, Sigmund、Strachey, J.(1949)。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New York:W. W. Norton。  new window
23.Piaget, J.、Gattegno, C.、Hodgson, F. M.(1962)。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W. W. Norton & Company。  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07)。教育部品德教育資源網,http://ce.naer.edu.tw, 201010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奉儒(2002)。教育的哲學基礎。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臺北市: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樊楚才(2010)。願「品格教育」的施行全面動起來。落實品格教育--從「核心價值」談起。臺北市: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urman, A.(1997)。Socializatio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Oxford:Elsevier Science Ltd。  new window
4.伍振鷲(1982)。德育。教育學新論。臺北市: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oucault, Michel(1982)。The subject and power。Michael Foucault: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