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化社會學的內涵、發展與研究再審視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孫秋云周浪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4)
頁次:94-100
主題關鍵詞:文化社會學雙視角文化主體行動與意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從西方文化社會學"作為學科"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和"作為範式" (cultural sociology) 這一雙視角和晚近文化概念的兩大流變出發,重新審視對文化的理解及文化社會學的學科含義,將文化視為"特定群體的全部生活方式"的定義符合文化由整體一致性向分散差異轉變、由精英走向大眾的特征。文化社會學的研究內容應聚焦于"文化主體",立足于中國社會現實,以"傳統——現代"、"官方——民間"為維度和以"日常生活"為焦點,這是既符合中國現實語境又與國際研究接軌的文化社會學研究形態。
期刊論文
1.Inglis, David、Blaikie, Andrew、Wagner-Pacifici, Robin(2007)。Editorial: Sociology, Culture and the 21st Century。Cultural Sociology,1(1),5-22。  new window
2.劉少傑(2011)。重新認識文化研究在中國社會學中的地位--兼論孫本文對文化社會學研究的貢獻與局限。社會科學研究,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怡(2008)。弱范式與強范式--文化社會學的雙視角。社會學研究,20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費孝通(2003)。試探拓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北京大學學報,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uthnow, Robert、Witten, Marsha(1988)。New Direction in the Study of Culture。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  new window
6.周怡(2003)。文化社會學的轉向:分層世界的另一種話語。社會學研究,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震(2012)。孫本文的文化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南京大學學報,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東風(2008)。文化研究在中國--一個非常個人化的思考。湖北大學學報,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衣俊卿(1996)。日常生活文化批評和深層文化啟蒙。求是學刊,19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費孝通(2003)。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學術研究,2003(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大衛•英格利斯、張秋月(2010)。文化與日常生活。北京:中央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傑佛瑞•亞歷山大、周怡(2011)。社會生活的意義--一種文化社會學的視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丹尼爾•貝爾、嚴蓓雯(2012)。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司馬雲傑(2011)。文化社會學。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戴安娜•克蘭、王小章(2006)。文化社會學--浮現中的理論視野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雷蒙‧威廉斯、高曉玲(2011)。文化與社會:1780-1950。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本文、周曉紅(2012)。孫本文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all, John R.、Neitz, Mary Jo、周曉虹、徐彬(2002)。文化:社會學的視野。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Archer, Margaret Scotford(1988)。Culture and Agency: The Place of Culture in Social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周怡(2011)。《文化社會學》中譯本導言。社會生活的意義--一種文化社會學的視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melser, Neil(1992)。Culture: Coherent or Incoherent。Theory of Cultur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3.大衛•哈利、弗蘭克•韋耶(2012)。階級與文化的新發展。文化社會學指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瑪格麗特•阿徹、劉佳林(2012)。結構、文化與能動性。文化社會學指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馬容泰特、劉佳林(2012)。博物館與文化構造。馬克•雅各斯和南茜•漢拉恩 文化社會學指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薇拉•左爾伯格、劉佳林(2012)。審美不確定:新標準。馬克•雅各斯和南茜•漢拉恩 文化社會學指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安娜•莉莎、劉佳林(2012)。托塔:恐怖的反記憶:突發事件的公共銘記。文化社會學指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鋼、劉象愚(2000)。文化研究的歷史、理論與方法。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