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咸同時期的財政
作者:何烈
作者(外文):HE, LIE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72
主題關鍵詞:經濟貨類賦稅賣官鬻爵同治財政歷史地理ECONOMICSFINANCETAXHISTORYGEOGRA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0
鴉片戰爭雖然撳動了開啟中國門戶的鍵鈕,造成了國「三千年來未有的大變局」;但
旋乾坤式的真正社會大轉變,卻是從咸豐年間才開始的。
「清代的財政制度,大部沿襲前代。在財務行政上,具有許多先天性的缺點,但當前
期國力擴張的時候,中央政府的統治能力較強,國家政務也比較簡單;所以儘管清朝
的財政,從一開始便有久健全;而以賦稅所入,支應行政所需,倒也足資應付。即有
戰費、河工、災賑等臨時增加經費,政府也可用損輸等臨時籌款方法,加以彌補」。
「及中期以後,中央統治能力逐漸退化,各種財政積弊,日益泫深;而政府各種歲出
,卻由於客觀環境的演變,日形增加。故自乾隆末年以還,清室財政即有每下愈況之
勢。而嘉、道以來層出不窮的各地變亂,吏治的不修,天災的頻仍,白銀的外流;種
種原因,都直接間接影響到財政危機的加深。」到了道光末年,清政府在財政上已深
深感到不堪負荷了。
滿清是一個保守色彩極濃的政權。此一特性,反映在財政上,是認定國家一切歲出、
歲入,一經「祖宗」制定,便可傳之永久而不變。
清朝的正式貨幣,有銀兩和銅錢兩種。
本文的終極目的,希望闡明一個念:社會是永遠在變動中的;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
需要。特定典章制度,只能滿足某一社會某一時代的需要,卻無法有效地滿足此一社
會永久的需要。任何典章制度,如欲發揮其服務社會的功效,本身必需不斷地尋求改
革,始克有濟;否則,必因時過境遷而受淘汰。清代的財政制度,由於統治階層的思
想過於保守和落伍,一味抱殘守缺,遂致與時代需要脫節。結果不僅加深了政府的財
政危機,也延緩了整個國家的前步伐;終使此一為清人所力圖維持而不合時代需要的
財政制度,隨著愛新覺羅王朝而俱亡。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