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情報不全下的政策配合
作者:陳博志
作者(外文):Chen, Bo-Zh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研究所
指導教授:華嚴
梁國樹
陳昭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79
主題關鍵詞:經濟理論變數有效市場劃分原理福利函數經濟結構情報不全機率參數商業經濟BUSINESSECONOM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經濟理論在分析各種政策的作用時,往往假設經濟結構是確定的。如果決策者確知整
個經濟結構,則只要反方向進行經濟理論的推理程序,通常可找出達成某一組特定目
標的政策。假定各種政策都在這個決策者控制之下,他就不難達成其目標。然而經濟
結構十分複雜,在某些場合甚至變化多端,決策者不太可能確知整個經濟結構,他們
通常對經濟結構只能有一概略的認識或猜測。決策者單憑這些不完全的情報,往往不
可能確知為達成全部目標,各種政策變數應該分別等於什麼數值。而且決策者又不能
以情報不全為藉口而不採取任何政策,或任意決定其政策。他們應該根據所能得到的
各種情報,採行他們認為最有利的政策。因此,利用有限的情報如何擬定政策,係值
得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
Mundell 提出的有效市場劃分原理可以適用於一些情報不全的狀況。若能確知各種政
策變數對各個目標的影響方向,又能判定各種政策變數對那個目標最具相對影響力,
且隨時得知各目標變數當前的數值,則決策者只須派定各種政策變數,讓它們分別追
求其最具有影響力的一個目標,最後所有目標皆將達成。決策者及控制各政策的機構
,不必確知整個經濟結構。
不過在實際政策問題,採行Mundell 的方法所需情報並非垂手可得。本文第三章討論
了有關對內及對外均衡政策的若干主要爭論,發現情報不充足是這些爭論的主要原因
之一。現實經濟問題包含的不確定性,已超出Mundell 的有效市場劃分原理所能容許
的程序。
假若一種政策方法需要難以得到的情報,這種政策方法就不能真正被用來解決問題。
本文第四章討論與政策問題有關的三類情報,即福利函數、經濟結構和實際經濟狀況
,並分析決策者實際上可得到的情報,以做為擬定政策方法的基礎。在福利函數方面
,本文假定決策者不能知道社會福利函數,因而只追求一組固定值目標的達成,不直
接追求社會福利的極大化。
決策者通常無法確知整個經濟結構。本文假定決策者可根據各方面的情報,分別求出
與政策有關之各項參數值之可能範圍。雖然決策者並不知道參數等於這範圍內任何數
值的機率,但能認定參數的真正數值一定在這個範圍內。
對實際經濟狀況的情報,本文有兩種不同的假定:確知代表實際經濟狀況之各項變數
的數值,以及只知各個變數分別是大或小於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值。在這兩種假設
下的政策方法並不相同,本文在第五章分別加以研究。
第五章將Mundell 的政策方法加以擴充,讓每一政策變數不一定只追求一個目標。這
種方法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加以解釋。一種方式是把各個目標所引起的政策調整分
開,每個目標所引起的調整,都當成某一個綜合政策變數的調整來處理。另一種方式
則把某種政策變數所追求的各種目標結合起來,看成是在追求某一綜合目標變數。本
文稱前一種方式為綜合政策法,而把後一種方式稱為綜合目標法。利用這兩種方法,
決策者只需要前一章假設的情報,就可替各目標變數找出適當的綜合政策變數,或替
各政策變數找出恰當的綜合目標變數,以使各項目標變數皆不經循環變動,而直接趨
向目標值。表一列出了過去學者和本文的方法,以便比較檢討其間的差異。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對內及對外均衡
第三章 有效市場劃分原理
第四章 不確定性對政策問題的影響
第五章 經濟結構不確定下的政策配合
第六章 決策權分立下的政策方法
第七章 我國的對內及對外均衡問題
第八章 結論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