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范氏義莊與范仲淹-關於范仲淹的儒學史地位的討論
作者:黃明理
作者(外文):Hwang Ming-L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龔鵬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8
主題關鍵詞:范氏義莊范仲淹王通義莊儒學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6
筆者認為目前為止,學術界對范仲淹的學術內容的討論,猶嫌不足。儒學史上給予他的評價,也未見公允。而對范氏義莊的認識,亦偏於一端,看重它在土地制度上的意義,因此,多談義田族產,而少及宗族結構甚且忽略它所承載的揄揚范仲淹的人格、傳播儒學價值觀的貢獻。所以,本論文乃站在思想史研究的立場,希望能對范氏義莊作更深入的研討。一者從歷史軌跡中,尋找它之所以出現的契機。二者掘發范氏義莊的底蘊,說明它不止在一個家族內部的贍養機構,還是許久年代中社會教化機構。進而昭顯它長期運作下所產生的塑造儒者典型、傳播儒學思想、觀念的重大功能。最後,基於此認識,重新論斷范仲淹的儒學儒術,並評估他在儒學史上的地位。  在方法上,本論文企圖由行逆學,從事為的分析,建構一位儒者的學術內容。這與通常經由著述、言論研究個儒者的思想、學術,趨徑有明顯不同,是個新嘗試。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試圖解決的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范氏義莊的建立,說明范氏義莊自成立到穩定經營規模的歷程,闡述它與中國社會中贍族傳統的關係。第三章:范仲淹紀念中心的形成。說明范氏義莊所凝聚的范族,逐漸奉范仲淹為始祖的過程,且自此轉變而為社會上紀念范氏仲淹的場域,官方所重視的教化機構。第四章:范氏義莊的儒學實踐。說明范氏義莊長期的存在,吸引為數不少的有心人士,包括族內賢宦,投入范仲淹所樹立的理想的實踐運動,因此,集體實踐了博施濟眾的道德要求,敬宗收族的社會改造,以及積善餘慶的宗教信仰等儒學義理。第五章:范仲淹儒學史地位的新詮釋。以上述所論為基礎,重新闡述范仲淹的學術淵源,回到范仲淹所繼承的儒學傳統中,討論其在儒學史上應有的地位。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