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卓吾新論
作者:袁光儀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北大學
ISBN:9789868463806
主題關鍵詞:學術思想哲學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4)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5
期刊論文
1.周昌龍(200110)。明清之際新自由傳統的建立。二十一世紀,67,45-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文和(200110)。人人皆可以爲聖人(佛、詩人〉之探析--以王守仁、李贄、袁宏道三人爲例。僑光學報,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文和(200206)。評介王守仁、李贄、袁宏道三人對孔子和儒家經典的破執之見。樹德科技大學學報,4(2),277-2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福惠(200410)。兩捨則兩從,兩守則兩病--耿定向與李贄「論道相左」新解。湖北文獻,15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光儀(200712)。偽道學或真聖賢?--明儒耿定向的人格學術之再評價。興大中文學報,22,205-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文和(20021200)。良知、童心與性靈初論。僑光學報,20,29-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義玲(20000700)。李贄「童心說」的再詮釋及其在美學史上的意義。東華人文學報,2,16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祖漢(20041200)。從王學的流弊看康德道德哲學作為居間型態的意義。鵝湖學誌,33,149-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汎森(19930700)。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3),679-7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耀郎(20000300)。新儒家對傳統儒家所謂「異端」態度的考察。中國學術年刊,21,159-175+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明理(19900600)。「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34,943-10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妙芬(19991200)。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2,165-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明理(1998)。范氏義莊與范仲淹-關於范仲淹的儒學史地位的討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光儀(1997)。晚明之儒家道德哲學與世俗道德範例研究--劉蕺山《人譜》與《了凡四訓》、《菜根譚》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麗月(1984)。明末東林運動新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明理(1989)。「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萬益(1997)。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Oppenheimer, Franz,、Staat, Der、薩孟武(1977)。國家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贄(1612)。李卓吾先生遺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陽明、李贄。王陽明先生道學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司馬遷(1975)。二十五史。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弼(1989)。老子帛書老子。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瀧川龜太郎(1986)。史記會註考證。臺北:洪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卲。人物志。臺北:金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勇(1971)。世說新語校箋。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步瀛(1977)。唐宋文舉要。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董其昌。容臺文集。臺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袁黃、尤雪行。了凡四訓。台北:幻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煜(1973)。明清思想家論集。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59)。理則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牟宗三(1971)。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周博裕(1992)。寂寞的新儒家。臺北:鵝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建平(2004)。李卓吾傳。北京:東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仁宇(1980)。萬歷十五年。臺北:食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昭旭(1991)。當代新儒學論集.總論篇。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錢穆(1977)。宋明理學槪述。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蕭萐父、李錦全(1983)。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牟宗三(199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Ricci, Matteo、Trigault, Nicolas、何高濟、王遵仲、李申、何兆武(1983)。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滿素(1996)。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北京: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湯孝純、李振興(1995)。新譯管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時龍(200512)。明代中晚期講學運動(1522-162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宗羲(197106)。宋元學案。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焦循、楊家駱(1977)。雕菰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沈德符(1976)。萬曆野獲編。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陽明(1983)。傳習錄。臺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宗周、岡田武彥(1981)。劉子全書及遺編。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Von Hayek, Friedrich A.、夏道平(1993)。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楊亮功(198901)。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教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學智(2000)。明代哲學史。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荀卿、北大哲學系(1983)。荀子新注。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朱謙之(1955)。李贄:十六世紀中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者。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許建平(2005)。李贄思想演變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許蘇民(1998)。李贄的真與奇。南京市: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建業(1992)。李贄評傳。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傅衣凌、楊國楨、陳支平(1995)。明史新編。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顧炎武(1974)。日知錄。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永瑢、紀昀(1965)。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郝延平、魏秀梅(19980000)。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費振鐘(2002)。墮落時代:明代文人的集體墮落。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清輝(1993)。李卓吾生平及其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容肇祖(1973)。李卓吾評傳。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潘曾紘(1977)。李溫陵外紀。臺北市:偉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韋政通(1989)。儒家與現代化。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朱熹(1988)。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溝口雄三、林右崇(1994)。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黃宗羲(1987)。明夷待訪錄。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贄、張建業(2000)。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左東嶺(1997)。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焯然(1987)。明史散論。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侯外廬(1960)。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佛泉(1993)。自由與人權。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許蘇民(2006)。李贄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夫之(19850200)。讀通鑑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牟宗三(1963)。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劉宗周。劉子全書。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吳震(2003)。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1522-1602。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牛建強(1997)。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呂妙芬(20030000)。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林其賢(19920000)。李卓吾的佛學與世學。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林海權(1992)。李贄年譜考略。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君勱(19860000)。新儒家思想史。臺北:弘文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Berlin, Isaiah、陳曉林(1986)。自由四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錢穆(1991)。論語新解。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龔鵬程(1994)。晚明思潮。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徐復觀、蕭欣義(1979)。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八十年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de Bary, William Theodore、李弘祺(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劉季倫(1999)。李卓吾。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島田虔次、甘萬萍(2005)。中國近代思惟的挫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殷海光(1985)。自由主義的趨向。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