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默深思想探究──以傳統經典的詮說為討論中心
作者:賀廣如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O, GOANG-RU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古清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8
主題關鍵詞:魏源魏默深老子本義詩古微書古微WEI YUANWEI MO-SHENLAO TZU PEN-YISHIH KU-WEISHU KU-WE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本文以默深早、中、晚三期各一部重要著作做為探討其思想發展的先
後指標,《老子本義》、《詩古微》、《書古微》等書先後分別呈現默深
在不同時期的學術關懷。本文企圖藉此深入理解默深詮釋傳統典籍的特有
思路,並以此貫串默深在其他著作的諸多論說,冀能藉此掌握默深思想的
發展與特色。  默深早期曾在嶽麓書院讀書,深受朱張理學的影響,在
《老子本義》與所輯之《經世文編》中均可見默深的宋學根柢。默深不但
深契《老子》書中憫時救世之心,更嘗試融通《老子》與儒家之間的差別
,極力詮說《老》學可以為世所用。默深陸續應邀入賀、陶幕後,幕友的
經歷,使得默深逐漸體認先前說法之窒礙難行,《老子》學說與經世理想
的結合,終究會遇到難解的瓶頸,這個瓶頸逼使默深必須另求思想上的出
路。  嘉道之際的京師問學,胡承珙的漢學、劉逢祿的《公羊》學說,
均對默深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使得默深逐漸將學術重心由子學移轉至經學
。道光初年,默深開始以《詩經》做為主要的研究經典。孟子「《詩》亡
然後《春秋》作」一語,使得默深認定《春秋》大義中尊王、攘夷、三統
、王伯之辨、復仇之義等要旨必然亦含藏於《詩經》之中,默深用盡各種
論辯與諸多的考證,竭力闡明《詩經》中的微言大義,並以為周公制禮作
樂之情,與孔子作《春秋》的用心,必得透過《詩經》方能有一全盤通透
的理解。而西漢儒者鎔經術、政事、文章於一爐的精神,令默深崇仰不已
,如此通經致用的精神,在默深看來,不僅應是治學的態度,更應是治世
的重要根柢。故默深並無意於經今古文之爭,其真正究心者其實是東西漢
經術之別。默深同時從事鹽政、水利等時務上的改革,諸多的策略觀點均
與默深在《詩古微》二刻本中力倡三統說的救弊更迭之理相互呼應,通曉
傳統經典中的要義,以供治世之用,方為默深的真正企圖。  在《書古
微》中,默深論述了歷史上的各種變局,刑罰、封建、選舉,乃至天治轉
換為人治等種種討論,一一顯示默深對時勢的看法約已架構完成。而其晚
年皈依佛門,專心唸佛,刊刻淨土經典以供流傳,實是在無可奈何的心境
下所做的選擇。唸佛法門易為大眾所接受,不僅可以自了,同時亦可藉廣
刊佛經,使人人因此得度。以出世之法經世,乃是默深在面對當時局勢與
個人遭遇的現實之下所能做的最後選擇。  本文藉由默深對傳統經典的
詮釋,來凸顯默深的經世之志與思想,其作品中所具有的思考取向與深度
,均應放在默深當時的學術環境來考量,如是方能理解其中深意。本文藉
著同時期作品的從輔說明,證明了默深詮釋經典的工作與當時默深的諸多
經歷密切關連,在錯綜複雜的人事網絡中,經世的志業始終是默深最關切
的焦點,默深個人的學術風格,亦如是地與現實世界環環相扣。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