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詩話論陶要籍研究
作者:陳俊生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張子良先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清詩話陶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0
清代陶學,由於因緣際會,得以在歷代陶學研究之基礎上總結歸納,並繼續開拓深化,以致於無論在資料鉤沉、義理發明,及詩法詩藝之講求探究上,都取得相當卓越之成就。清人資料,雖可自陶譜、箋注、詩文序跋、論詩詩中梳理得之,然仍以詩話之獻替為最。此因,每部詩話中類多含蘊著時代特有之學術精神、詩學概念、審美意識,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生活結晶,是最富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詩論形式。本書自三、四百部清詩話中,擷取其中論陶較精粹、較豐富之要籍約三十部,加以分析、比較、綜合研究,提出清代陶學各個階段之發展變化,為近代陶學研究提供新思維、新方向。全文計八章:
第一章〈緒論〉:概述本論題之研究旨趣、研討取向、探究範疇及其相關資料。
第二章〈入關期論陶重平遠之神〉:以賀貽孫《詩筏》、王夫之《薑齋詩話》為代表,闡述明、清易代之際,遺民詩人對陶詩的體會。
第三章〈康雍期論陶傳澹遠之味〉:此乃清代詩論開始形成其特點時期,舉葉燮《原詩》與王士禎《帶經堂詩話》二家研陶之說為論述大宗。
第四章〈乾嘉期論陶尊其聖門根柢〉:古典詩學在此期集其大成,詩話亦達鼎盛。此期論陶最全面、深入者,以沈德潛《說詩晬語》、潘德輿《養一齋詩話》為首選。二家均重風雅詩教,然取徑則異。
第五章〈咸同期論陶見天人之合〉:清王朝從此期起日益式微,清詩話亦不若前期孜孜於詩派體系之建構。惟陶學研究仍有超越前期藩籬者,方東樹《昭昧詹言》,劉熙載《藝概》即為此朝之傑特者。
第六章〈維新期論陶境界之美〉:此期「詩界革命」綻放光芒。梁啟超《飲冰室詩話》成為重要的歷史文獻。梁氏《陶淵明》與王國維《人間詞話》,援引西方哲學、美學,及文藝學理論,評論我國古典文學。以是,論陶呈現往昔詩話未曾有過的內涵與風貌。
第七章〈陶學論題在清代的開拓與深化〉:本章概述清人探究之重點及其傾向,並統整清詩話家、箋釋家之觀點,探討陶學七大論題:陶詩淵源、聖賢人品、隱逸之衷、詠史詠懷、藝術造詣、詩史地位、陶詩影響。期能以比較論列之方式,研究在同一論題下,清人勝於宋、明人之所在。
第八章〈結論〉:概述各章各節要旨,並略抒研究心得。
一、 專書
陶淵明集 毛扆序 仿蘇寫本愛廬校刊 上海會文堂書局精印 黃師錦鋐珍藏
箋注陶淵明集 宋.李公煥注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民國六十八年
陶詩彙註六卷 清.吳瞻泰輯注 雲南圖書館藏板 中央圖書館
陶靖節詩集 宋.湯漢注 續古逸叢書之三十四 中央圖書館
陶靖節詩注 宋.湯漢注(拜經堂刻本)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本 民國七十四年
陶詩彙評 清.溫謙山纂訂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六十九年二月
靖節先生集 清.陶澍注、戚煥塤校 華正書局 民國八十二年十月
陶淵明集 逯欽立校注 香港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年二月
陶淵明集校注 孫鈞錫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七月
陶淵明集校箋 楊勇 正文書局 民國七十六年一月
陶淵明詩箋注 丁福保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八年一月
陶靖節詩箋附年譜 古直 廣文書局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
陶淵明集箋注 唐滿先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O年七月
陶淵明全譯 郭維森、包景誠 貴州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九月
陶淵明集譯注 魏正申 北京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五月
陶淵明集譯注 孟二冬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六月
陶淵明集校箋 龔斌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陶淵明研究資料彙編、詩文彙評 明倫出版社 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
桃花源志略 清.唐開韶輯 胡焯編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三月
陶淵明年譜 宋.王質等撰、許逸民校輯 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四月
陶淵明詩箋證稿 王叔岷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四年
陶潛詩箋註校證論評(修訂本) 方祖燊 台灣書店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
陶淵明詩論暨有關資料分輯 阮廷瑜 國立編譯館 民國八十七年十月
陶淵明作品研究 黃仲崙 帕米爾書局 民國六十四年七月
陶淵明詩說 宋丘龍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
陶淵明詩文賞析 陶文鵬、丘萬紫選析 廣西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O年九月
陶淵明詩選 徐巍選注 香港三聯書店 一九九四年六月
陶淵明的政治立場與政治思想 齊益壽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民國五十五年五月new window
陶淵明批評 蕭望卿 臺灣開明書店 民國六十七年十月
陶淵明論稿 吳雲 陝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四月
陶淵明論集 鍾優民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五月
陶詩新論 高大鵬 時報文化公司 民國七十年
陶淵明論稿 李文初 廣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二月
悠然見南山─陶淵明與中國閒情 韋鳳娟 香港中華書局 一九九一年五月
陶淵明評論 李辰冬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年八月
陶詩繫年 錢玉峰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陶淵明 廖仲安 群玉堂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陶淵明新論 李華 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世俗與超邁─陶淵明新論 日.岡村繁著、陸曉光、笠征譯 臺灣書店民國八十一年
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 陳怡良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陶淵明新探 鄧安生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
陶淵明評傳 魏正申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陶淵明探索 陳美利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陶學史話 鍾優民 允晨文化公司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陶淵明懸案揭秘 王定璋 四川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月
陶淵明 梁啟超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六年七月
陶淵明研究 袁行霈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
陶詩佛音辨 丁永忠 四川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 戴建業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八月
陶潛評傳 李錦全 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陶詩蘇和較論 鮑霦 復文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七月
陶謝詩之比較 沈振奇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二月
周易(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詩經(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左傳(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論語(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孟子(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四書纂疏 宋.朱熹集註、宋.趙順孫纂疏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宏業書局 民國六十一年六月
漢書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宏業書局 民國六十一年六月
三國志 晉.陳壽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九年
晉書 唐.房玄齡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九年
南史 唐.李延壽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九年
宋書 梁.沈約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九年
舊唐書 後晉.劉煦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九年
新唐書 宋.歐陽脩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九年
宋史 元.脫脫等撰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九年
清史 清史編纂委員會 國防研究院印行 民國五十年一月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 世界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
續資治通鑑 清.畢沅 世界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
宋論 清.王夫之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年十月
讀通鑑論 清.王夫之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八年三月
日知錄集釋 清.顧炎武撰 清.黃汝成集釋 世界書局 民國七十年四月
二十二史劄記 清.趙翼撰 世界書局 民國八十六年四月
十七史商榷 清.王鳴盛撰 大化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五月
世說新語 箋疏 余嘉錫 華正書局 民國八十二年十月
中國美學家評傳 姜小東、姜萬賀、韓沛林主編 吉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一月
明王船山先生夫之年表 張西堂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七年四月
王士禎年譜 王士禎撰 孫言成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二年一月
清方儀衛先生東樹年譜 鄭福照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七年四月
民國王靜安先生國維年譜 趙萬里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七年四月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 姜亮夫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老子道德經 魏.王弼 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二年
老子的哲學 王邦雄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年四月new window
莊子新釋 張默生 台灣時代書局 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
莊老通辨 錢穆 三民書局 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
莊子及其文學 黃師錦鋐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六十六年七月
歷代詩話 何文煥輯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
歷代詩話續編 丁福保輯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三年
清詩話 丁福保輯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六年五月
清詩話續編 郭紹虞編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清詩話訪佚初編 杜松柏主編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
古今詩話叢編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年初版
薑齋詩話 王夫之著 舒蕪校點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二月
原詩 葉燮著 霍松林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五月
說詩晬語 沈德潛著 霍松林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五月
一瓢詩話 薛雪著 霍松林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五月
昭昧詹言 方東樹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年
冰室詩話 梁啟超著 舒蕪校點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五月
百種詩話類編 臺靜農編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三年版
歷代詩論作家(一二三四) 常振國降雲編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二年九月
鍾嶸詩品箋證稿 王叔岷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鍾嶸詩品譯注 趙仲邑 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年七月
詩品集注 鍾嶸著、曹旭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月
滄浪詩話 嚴羽著 黃景進導讀 台北金楓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 年十二月
滄浪詩話校釋 嚴羽著 郭紹虞校釋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詩源辨體 許學夷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詩筏研究 龔顯宗 復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袁枚研究 簡有儀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版
王夫之詩論研究 楊松年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十月
詩話初探 龔顯宗 台灣復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詩話續探 龔顯宗 台灣復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賀貽孫考 羅天祥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三月
王漁洋詩論研究 黃景進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六月
王士禎論詩絕句三十二首箋證 張健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四月
說詩晬語詮評 蘇文擢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十月
沈德潛詩論探析 胡幼峰 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
說詩晬語論歷代詩 朱自力 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
近代宋詩派詩論研究 吳淑鈿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版
隨園詩話 袁枚 宏業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初版
梁啟超的治學方法 王心裁 新視野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人間詞話新注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
王國維美學思想述評 聶振斌 遼寧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三月
神韻詩史研究 王小舒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六月
從鍾嶸詩品到司空圖詩品 蕭水順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二月
中國性靈文學思想研究 吳兆路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清代詩歌與王學 陳居淵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清代虞山派詩論 胡幼峰 國立編譯館印行 一九九四年十月版
中國詩話史 蔡鎮楚 湖南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版
詩話學 蔡鎮楚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O年
詩話概說 劉德重、張寅彭 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O年版
詩話論風格 林淑貞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new window
古代詩話精要 趙永紀編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版
中國詩話辭典 蔣祖怡等人主編 北京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版
明清文學批評 張健 國家出版 民國七十二年一月new window
清代詩話敘錄 鄭靜若 台灣學生書局 一九七五年五月初版
清代詩學初探 吳宏一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元月new window
清代詩話研究 張健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清人詩論研究 王英志 蘇州大學*出社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清代文學批評論集 吳宏一 聯經出版社 民國八十七年
古詩評選 王夫之評選 王學太校點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年三月
唐詩評選 王夫之評選 王學太校點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年三月
明詩評選 王夫之評選 王學太校點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年三月
古詩選 王士禎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一年八月
唐詩別裁 沈德潛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七年一月
明詩別裁 沈德潛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七年二月
清詩別裁 沈德潛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七年一月
唐詩選注 余冠英等注 華正書局 民國八十年三月
明清文學史 唐富齡 武漢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清詩流派史 劉世南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清詩史 嚴迪昌 五南圖書出版 民國八十七年十月
中國詩歌美學 蕭馳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初版
中國詩歌美學概論 覃召文 廣東花城出版社 一九九O年二月一刷
中國美學史大綱 葉朗 滄浪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
中國美學思想史 敏澤 齊魯詩色 一九八九年
六朝唯美文學 張仁青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O年十一月初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楊明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六月
中國詩學思想史 蕭榮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四月
中國詩學通論 袁行霈等編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中國詩歌流變史 李曰剛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二月
中國詩歌史論叢論 (共八冊)張松如主編 一九九五年
中國近代詩歌史 馬亞中 學生書局 一九九二年
中國詩學 黃永武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民國六十九年
中國詩學 陳慶輝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中國詩學通論 范侃 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八月
中國詩學通論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合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十二月
中國詩學縱橫論 黃維樑 台北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一年九月三
中國詩歌原理 松浦友久 孫昌武、鄭天剛譯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五月
中國詩歌的審美境界 禹克坤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中國古代詩歌體裁概論 麻守中 吉林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九月一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袁行霈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一九八九年五月
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 葉嘉瑩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一年
詩歌分類學 古遠清 五南圖書出版社 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遺山論詩詮證 王禮卿 中華叢書編輯委員會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
詩言志辨 朱自清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元月
詩史本色與妙悟 龔鵬程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new window
近體詩發凡 張夢機 台灣中華書局 民國六十七年十月
詩文批評中的對偶範疇 張思齊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詩話與詞話 張葆全 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年二月
論詩絕句 周益忠 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一九八七年
宋詩之新變與代雄 張高評 洪業文化公司 一九九五年
宋詩之傳承與開拓 張高評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O年
中國文學史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 黃保真、成復旺等人合著 洪葉文化事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
中國文學批評問題研究論集 楊松年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
中國文學史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
中國美學史大綱 葉朗 滄浪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
中國文學批評論集 楊松年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 張雙英 台灣國文天地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顧易生 五南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 敏澤 吉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三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 台北盤庚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九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 台北龍泉書屋 民國六十七年五月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 郭紹虞主編 華正書局 民國八十年三月
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 王夢鷗 時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new window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郭英德 尚學鋒 謝思煒 于翠玲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文學概論新編 向錦江 張建業編 北京師範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文學意象論 夏之放 汕頭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文學論編 孫正荃主編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文學欣賞與批評 徐進夫譯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文學風格論 王之望 四川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五月
文學風格概論 姜岱東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
文學美綜論 柯慶明 長安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new window
文學與美學 龔鵬程 業強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四月new window
文藝學範疇論 李衍柱 山東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九月
文藝心理闡釋 魯樞元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版
古典文學辭典 曾永義主編 台灣正中書局印行 一九九O年五月
古典文學論探索 王夢鷗 台灣正中書局 一九八四年
西方美學導論 劉昌元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一九八七年new window
美學 黑格爾 朱光潛譯 里仁書局 一九八六年
美學 田曼詩 三民書局 一九九三年五月
美學原理 楊辛、甘霖合著 曉園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美學教程 樊莘森等六人合著 曉園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美學的面向 馬庫色著 陳昭瑛譯 南方叢書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二月
美的範疇論 姚一葦 台灣開明書店 一九八五年三月三版new window
藝術的奧秘 姚一葦 台灣開明書店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八版new window
審美三論 姚一葦 台灣開明書店 一九九三年一月初版
現代美學 劉文潭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版new window
接受美學理論 羅勃C.赫魯伯著 董之林譯 台北駱駝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三月
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 成復旺 商鼎文化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形象邏輯論 嵇山 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 一九九三年
美學辭典 王世德主編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美學概論 王朝聞主編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七
美學範疇論 彭修銀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六月
中國文學史料學 潘樹廣主編 五南圖書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
中國修辭學史稿 鄭子瑜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一月版
文章例話:風格編 周振甫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 蔡英俊 台北大安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八月
龍淵述學 鄭騫 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中國詞學的現代觀 葉嘉瑩 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九月
清代學術概論 梁啟超 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
近代文學的世界化│從龔自珍到王國維 蔣英豪 台灣書局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
文學理論資料匯編 華諾文學編譯組 華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藝文印書館 一九八五年十月
中國古代詩話詞話辭典 張葆全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八月
清詩匯 徐世昌輯 北京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月
中國歷代詩話總目彙編 宋隆發 書目季刊第十六卷第三期
二、論文期刊
唐宋陶學研究 黃惠菁 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論文 一九九七年new window
宋代陶學研究 羅秀美 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七年
宋代陶詩學平淡觀 郭秋顯 中山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七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之美學批評法 蔡芳定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四年
歷代詩論中「法」的觀念之探究 林正三 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四年
神韻詩論之研究 易析宙 政治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三年六月
人品與文品相關性研究 袁美敏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二年
詩話摘句批評研究 周慶華 淡江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O年
詩話「結構式批評」研究 張雅端 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六年六月
原氣 莊耀郎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四年
六朝形神思想與審美觀念 周佳靜 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九年
六朝風格論之理論與實踐探究 蔡英俊 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五月
六朝「緣情」觀念研究 陳昌明 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五月
從思維形式探究六朝文體論 賴麗蓉 台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五月
六朝藝術理論中之審美觀研究 鄭毓瑜 台灣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一九八九年new window
鍾嶸詩品彙箋 劉春華 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六一年
詩品研究 李道顯 中國文化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六三年
詩品彙註 李徽教 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六九年
宋代詩話的詩法研究 郭玉雯 台灣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new window
宋代詩話論詩研究 崔成宗 東吳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一九九四年
明清性靈詩說研究 王頌梅 東吳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一九九一年new window
明清格調詩說研究 元鐘禮 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九年
胡應麟詩藪之研究 鄭亞薇 政治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七年
鍾譚真詩觀析論 張素珍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四年
清代詩話用事理論研究 洪秀萍 逢甲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五年
賀貽孫詩筏研究 皮述民 東吳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
王船山詩論探微 郭鶴鳴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八年
王夫之詩論研究 柳亨奎 輔仁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二年
葉燮詩論研究 陳惠豐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二年
原詩析論 王策宇 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六年
葉燮原詩研究 馮曼倫 東吳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二年
原詩與一瓢詩話之比較研究 葛惠瑋 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四年
王漁洋神韻說之研究 龍思明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七年
漁洋論詩絕句證析 李建福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二年new window
沈德潛及其格調說 吳瑞泉 東吳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O年
翁方綱詩學之研究 宋如珊 中國文化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O年
方東樹詩論研究 康維訓 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六年
潘德輿詩論研究 卓月娟 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九年
劉熙載藝概研究 周淑媚 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
劉熙載藝概詩歌理論研究 柯夢田 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new window
陶淵明研究情況綜述 韋鳳娟 遼寧大學學報 一九八四年第六期
陶淵明研究座談會略述 王憲章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三十年來陶淵明討論和研究的回顧 鍾優民 齊魯書社 一九八七年四月
陶淵明研究近況概述 閔定慶 江西社會科學 一九九六年第八期
鍾優民《陶學史話》述評 李華 江西社會科學 一九九六年第八期
近二十年陶淵明研究綜述 李華 江西社會科學 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台灣五十年發表出版陶淵明研究動向 陳忠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九四年第三│四期合刊
論二十世紀陶淵明研究第一次大開拓 魏正申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論二十世紀陶淵明研究第三次大開拓 魏正申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陶淵明享年六十三歲舊說新證 呂興昌 漢學研究 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new window
陶淵明享年六十三歲辨正 魏正申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評陶淵明享年五說 徐聲揚 魏正申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二十世紀陶淵明享年爭辯 李華 江西社會科學 一九九八年第七期
陶淵明〈閑情賦〉散論 吳雲 山東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八O年第一期
〈閑情賦〉論綱 王振泰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閑情賦〉繫年新探 王振泰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閑情賦〉的主題與傳統文化心理 湯志岳 雷州師專學報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也談陶淵明的政治傾向 王寬行、張如法 開封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七八年第四期
陶淵明的世界觀及其歸隱 馮鍾芸 北京大學學報 一九七九年第三期
陶令「忠憤」說質疑 李文初 暨南學報 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魏晉玄學對詩的影響 黃永武 幼獅月刊 第四十八卷第三期 民國六十七年
陶淵明思想三題 白本松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陶詩與魏晉玄風 李文初 暨南學報 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淵明之思想「實外儒而內道」說質疑 徐聲揚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八四年第一期
鍾嶸《詩品》陶詩源出應璩解 王運熙 文學評論 一九八O年第五期
論陶詩的藝術風格 吳雲 齊魯月刊 一九八O年第五期
漫談陶詩的藝術表現 朱家馳 遼寧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八O年第六期
陶詩的寫意傳神與玄學的言意之辨 朱家馳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陶淵明散文自然真樸的美學追求 常康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三期
陶淵明的言約旨遠與玄學的言不盡意 朱家馳 內蒙古大學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三期
話說淵明三賦 徐聲揚 九江師專學報 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跌蕩昭章,獨起眾類」│論陶淵明的散文 李殿瑋 求是月刊 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論陶淵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 韋鳳娟 文學遺產 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陶詩理趣說 張斌榮 煙台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論左思、陶淵明的詠史詩 房聚棉 瀋陽師範學院 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論清代漢學之崇聖與「歸返原典」的政治思維 葛荃 南開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明清之際文藝思潮的轉折 高小康 文學評論 一九九二年第一期
清代詩論家論明代前后七子 鄢傳恕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論清初三大儒對明七子复古之風的批評 張兵 西北師大學報 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清初詩學概念、命題闡釋│讀王夫之、賀貽孫詩論札記 王英志 西北師大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六期
感慨不極則優柔不深│賀貽孫美學思想初探 張節末 殷都學刊 一九九二年第一期
論王夫之的藝術整体觀 范軍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九年第一期
現量說: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 陽曉儒 學術論壇 一九九二年第一期
王夫之興、觀、群、怨說再評價 張兵 西北師大學報 一九九四年第五期
曾國藩、王夫之文論思想異同 錢競 文學遺產 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葉燮論「識」│讀《原詩》札記 徐永泉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沈德潛「溫柔敦厚」說新解 吳兆路 文學遺產 一九九七年第四期
沈德潛論 劉世南 江西師院學報 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王士禎、趙執信詩學觀之比較 張光興 文學遺產 一九九三年第二期
論王士禎的神韻說 劉世南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二期
論王士禎的神韻山水詩 王莫志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王士禎「神韻說」新探 徐振貴 齊魯學刊 一九九三年第二期
布洛的「心理距離」說與王士禎「清遠」詩論之比較 張光興 齊魯學刊 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東痴、漁洋、秋谷│十七、八世紀淄博地區三大詩人之比較 趙儷生 齊魯學刊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滄浪詩話》與清代詩論 (韓)朴英順 文史哲 一九九七年第六期
王漁洋與「神韻說」 張光興 齊魯學刊 一九九O年第六期
論劉熙載文學批評的特色 郭延禮 齊魯學刊 一九九四年第六期
龔自珍美學思想淺探 程翔華 殷都學刊 一九九O年第三期
龔自珍黃遵憲詩歌之比較 管林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二期
龔自珍「尊情」三層面說 左鵬軍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龔自珍論學風 陳鵬鳴 齊魯學刊 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論王國維的近代學術時代特徵之剖視 姚淦銘 江西社會科學 一九九四年第十一期
西方哲學對王國維文化人格的影響 楊耘 學術月刊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論王國維的天才說 劉德強 學術月刊 一九九六年第九期
略論《人間詞話》的成就與缺失 祁光祿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王國維美學思想與晚清文學變革 錢競 文學評論 一九九七年第六期
「摘引式批評」方式、類型與理論基礎之研究 石曉楓 國文學報 一九九四年六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