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晉宋山水詩研究
作者:張滿足
作者(外文):yi kung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張子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山水詩田園詩遊仙玄言隱逸謝靈運鮑照謝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3)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66
論文名稱:晉宋山水詩研究               頁數:   頁
學校系所組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學系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博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張滿足(依空) 指導教授:張子良 先生
論文提要內容:
山水詩,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深具特色的寶貴遺產。歷代的大詩人,如唐宋的李白、杜甫、蘇軾、陸游等,都曾寫下對自然的豪歌或淺唱。劉宋謝靈運、南齊謝朓、盛唐孟浩然、王維、南宋楊萬里、范成大,被公認為田園山水詩人。中國詩歌史曾經有過山水詩派,沒有詩人不歌詠山水自然。山水詩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結果,《詩》、《騷》、《辭賦》是它的文學淵源,儒、道、釋三家則是它的思想啟發。而山水詩所以正式成立於晉、宋之間,和漢魏六朝特殊的社會思潮、政局大勢、地理環境、生活風尚、文學特性有密切的關聯。盛行於當時的遊仙詩、玄言詩、招隱詩、遊宴詩、田園詩,對山水詩的形成,有相互滲透激發的作用。山水詩成立於晉宋,主要是有謝靈運、鮑照、謝朓等名家來推助拓建。尤其是謝靈運,他是中國詩學史上第一位大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他的山水詩明顯受到佛學的影響。從晉宋至唐代,山水文學創作達到空前的繁榮,山水畫、山水記遊、山水志、山水小品等,都有令人喜悅的成績,田園詩和山水詩甚至合流,發展成為田園山水詩派,或稱為自然詩派,是唐詩的主流之一。全文計九章:
第一章〈緒論〉:綜合各家看法,對山水詩提出具體明確的義界,以把握山水詩的本質;並說明論題旨趣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山水詩溯源〉:從詩、騷、辭賦等文學體類的山水描摹,以及儒家、老莊、佛學的山水觀,尋找出山水詩的源流。
第三章〈晉宋山水詩形成之因緣背景〉:由當時士族喜好山水優遊的社會風尚,以及遊仙、玄言、隱逸、田園等文學的發展,掌握山水詩所以形成於晉宋之原因。
第四章〈晉宋山水詩的先驅作家〉:檢視庾闡、殷仲文、謝混等人詩文,已有清新可愛的山水小詩,說明莊老未退,山水已滋。
第五章〈山水詩的開創者——謝靈運〉:探討謝靈運創作山水詩的心理背景,析論他獨創的山水詩寫作模式,及其山水詩的藝術成就,確立他為山水詩派開山鼻祖的地位。
第六章〈鮑照與謝朓的繼承與開拓〉分別析論鮑照與謝朓山水詩的特色,他們既吸收謝客細緻逼真的描摹筆法,又捨棄謝詩結尾談玄之習,分別開啟唐代雄渾與清秀的詩風。
第七章:〈晉宋山水詩的審美特質〉:從直觀感悟、意象境界、苦悶憂怨、道佛交感的審美心理,尋找出山水詩令人賞心悅目的靈動之美。
第八章〈晉宋山水詩的流變與影響〉:就晉宋山水詩畫同源、齊梁北朝山水詩境開拓、唐代田園詩、山水詩的合流,說明山水詩的蓬葧發展與長遠影響。
第九章〈結論〉:歸結山水詩興起於晉宋之際的因緣背景與發展脈絡,以及山水詩的精神旨趣、藝術表現。
引用及參考書目
一、專書
謝康樂集-漢魏六朝百三家名集 明.張溥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謝靈運集-集部經典叢刊 李運富編注 長沙岳麓書社出版發行 一九九九年八月一

謝康樂詩註 黃節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四版
謝靈運詩選 葉笑雪選註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一版
文選顏鮑謝詩評-六臣註文選︵全二冊︶四庫文學總集選刊 唐.李善等註、元.方回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八月一版
鮑參軍集、謝宣城集│四部備要︵集部︶ 鮑照、謝宣城 台灣中華書局
鮑參軍詩注、陶靖節集注 楊家駱編 世界書局印行 民國五十五年三月再版
鮑參軍詩註 黃節註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六年七月三版
鮑參軍集注 錢仲聯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鮑照詩彙解 林嵩山 真義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二月一版
南朝宋鮑明遠先生年譜 吳丕績編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十月 初版
謝宣城集-漢魏六朝百三家名集 明.張溥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謝宣城詩注 李直方注 香港萬有圖書公司 一九六八年五月初版
謝宣城詩注 郝立權注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再版
謝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一版
十八家詩鈔-四部備要 清.曾國藩 中華書局 民國五十五年
尚書注疏 唐.孔穎達疏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一版
周易︵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論語︵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史記 漢.司馬遷 文學古籍刊行社 一九五五年
漢書 東漢.班固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魏志 晉.陳壽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七十九年六月七版
宋書 梁.沈約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六版
南齊書 梁.蕭子顯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六版
梁書 隋.姚察等撰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六版
南史 唐.李延壽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八十年四月七版
隋書 唐.魏徵等撰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撰 鼎文書局新校本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國語 三國.韋昭解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五八年
戰國策 漢.高誘注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五八年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一版
說苑 劉向著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通志 宋.鄭樵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莊子集釋 郭慶藩釋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八月
淮南子 漢.劉安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一版
抱朴子內篇校釋︵增訂本︶ 王明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年九月第四刷
抱朴子外篇校箋︵上︶ 楊明照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年九月第二刷
朱子語類 朱熹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四年三月一版
朱文公文集 朱熹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一版
曹子建詩注 黃節註 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
王弼集校釋 樓宇烈校釋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初版
嵇中散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陶淵明詩箋注 丁仲祜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六版
柳宗元集 吳文治校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初版
柳文選析 胡楚生 華正書局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三版
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 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月一版
李注昭明文選 李善注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八月影印初版
水經注校 王國維校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初版
徐霞客游記︵增訂本︶ 明.徐弘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五月二版第三刷
大雪山房文稿 清.惲敬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一版
詩比興箋 清.陳沆 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影印本
大般涅槃經 大正藏第一二冊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大般涅槃經集解 大正藏三十七冊 梁‧寶亮等集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佛祖統紀 大正藏第四九冊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高僧傳 大正藏五一冊 梁.慧皎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大唐西域記 大正藏五一冊 唐.玄奘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弘明集 大正藏五二冊 梁.僧祐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廣弘明集 大正藏五二冊 唐.道宣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出三藏記集 大正藏五五冊 梁.僧祐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祖庭事苑 卍續藏一一三冊 新文豐出版公司 八十四年四月一版三刷
古今禪藻集 禪門逸書第一冊 明‧正勉編 漢聲出版社印行 一九八七年一月
清涼山志 明.釋鎮澄 ︵中國佛寺志︶ 明文 民國六十九年影印本
洛陽伽藍記校箋 楊勇 正文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一年九月初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十冊︶ 陳延嘉等編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月 一版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丁仲祜編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四版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三冊︶ 逯欽立校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五年一月第三刷
西京雜記 漢.劉歆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八年一版
廬山文金石廣存 吳宗慈編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初版
樂府詩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宋文鑑 宋.呂祖謙編︵中國學術名著第三輯歷代詩文總集︶ 世界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十二月再版
佩文齋書畫譜 清.孫岳頒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樂府正義 清.朱乾 京都市同朋舍 一九八○年
中國歷代文論選︵全四冊︶ 郭紹虞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一版
中國歷代詩詞典選專著提要 霍松林編 北京師範學院出版 一九九一年一版
四庫全書總目(下冊) 清.永瑢等撰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年七月第四刷
世說新語箋疏︵增訂本︶ 余嘉錫箋疏 一九九五年五月第二刷
文心雕龍註︵上.下︶ 范文瀾注 香港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五年三月第十刷
古詩源 沈德潛選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六版
鍾嶸詩品箋證稿 王叔岷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初版
歷代詩話︵上.下︶ 清.何文煥輯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三月第四刷
歷代詩話續編︵全三冊︶ 丁福保輯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三月第三刷
藝文類聚︵上.下︶ 唐.歐陽詢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版一刷
文鏡秘府論校注︵訂補本︶ 王利器校注 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初版
鶴林玉露 宋.羅大經︵宋詩話全編第七卷︶ 吳文治編 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初版
詩鏡總論 明.陸時雍︵明詩話全編第十冊︶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版
清詩話 丁福保編 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初版
清詩話續編︵全三冊︶ 郭紹虞編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人間詞話 清.王國維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九月
帶經堂詩話︵全二冊︶ 清.王漁洋 清流出版社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
昭味詹言 清.方東樹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初版
古詩評選︵船山遺書全集冊二十︶ 清.王夫之 中國船山學會.自由出版社 一九七二年
藝概 劉熙載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九月
北江詩話 洪亮吉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五月一版
百種詩話類編︵上.中.下︶ 臺靜農編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三年五月
讀詩三札記 蕭滌非 作家出版社 一九五七年
詩經注析︵上.下︶ 程俊英、蔣見元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年八月第二刷
詩經原始 清.方玉潤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刷
楚辭通釋 清.王夫之 上海中華書局 一九五九年
楚辭章句 王逸章句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三年四月再版
楚文化史 張正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第四刷
楚文學史 蔡靖泉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
楚辭今注 湯炳正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四月第二刷
楚辭文化探微 張崇琛 新華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楚辭通論 黃震云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月
楚辭與原始宗教 過常寶 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六月
歷代詩話論詩經楚辭 蔡守湘主編 武漢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屈原論稿 聶石樵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四月第二版
饒宗頤教授南遊贈別論文集 饒宗頤教授南遊贈別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一九七○年
山水詩人謝靈運 李森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初版
謝靈運及詩 林文月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初版
謝靈運 林文月 國家出版社 民國八十七年 初版
鮑照生平及其詩研究 余學芳 驚聲文物供應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
社會詩人鮑照 鍾優民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初版
陶潛詩箋註校證論評 方祖燊 南臺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二版
田園詩人陶潛 郭銀田 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陶淵明的心靈世界與藝術天地 孫靜 大象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四月
陶淵明研究 袁行霈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
陶淵明新論 李華 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王維和孟浩然 王從仁 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一年
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 羅聯添編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民國七十年
柳宗元散文研讀 王更生編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七月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湯錫予、馮承鈞 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四年三月初版
廬山慧遠大師思想析論 劉貴傑 圓明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僧肇思想研究 劉貴傑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八月
佛教與中國文學 孫昌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八月
佛教美學 祁志祥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一月
佛-覺悟與迷情 龔雋 廣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
涅槃宗 研究︵全二冊︶ 布施浩岳 國書刊行會 昭和四十八年六月
禪與中國園林 任曉紅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一九九五年三月第二刷
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 黃河濤 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五年三月第二刷
儒道佛美學思想探索 張文勛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九月
山文化 木容編著 中國經濟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三月
山水田園卷 高建新評注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一月
山水田園詩派研究 葛曉音 遼寧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一月
山水百家 羅世平、董曉畔編著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二月
山水詩注析 吳功正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六月
山水詩歌鑒賞辭典 張秉戍主編 中國旅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七月第二刷
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 王力堅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山水美與宗教 蔣述卓 稻和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
山水美論 范陽主編 廣西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山水與美學 五蠡甫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日期不詳
山水與古典 林文月 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中國山水文化 李文初 廣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九月初版
中國山水文化系列│山文化 鄭國銓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九月
中國山水文學研究 章尚正 學林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九月
中國山水詩史 丁成泉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
中國山水詩史 饒芃子主編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五月
中國山水詩研究 王國瓔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
中國山水詩論稿 朱德發主編 山東友誼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 余冠英主編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七月
六朝山水詩史 王玫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
水文化初探 李宗新主編 黃河水利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六月
水文化論文集 楊秀偉、李宗新主編 黃河水利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五月
古典詩詞風物風情系列-山 李汝勤選評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八月
古典詩詞風物風情系列-水 趙夢禪選評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八月
古詩分類鑒賞系列.山水篇-江山留勝跡 沈偉麟責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
形在江海之上-自然山水卷 劉洪玲、李靈玲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二月
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 胡曉明 香三聯書店 一九九六年
山水畫技法與修養百題 朱恒 西泠印社 一九九七年一月
中國山水畫史 陳傳席 江蘇美術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三刷
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 朱玄 學生書局 一九九七年八月
中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 傳抱石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中國畫研究 陳兆復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再版
中國畫論研究 何楚熊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四月
中國畫論類編︵上.下︶ 俞崑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十月
中國繪畫史︵上.下︶ 俞劍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八年四月
中國繪畫思想史 高木森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new window
六朝畫論研究 陳傳席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年五月
漢魏六朝書畫論 潘運告主編 湖南美術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月第二次印刷
中國歷代思想史︵參︶魏晉南北朝隋唐卷 辛旗 文津出版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
魏晉思想︵甲.乙編三種︶ 賀昌群等 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
魏晉思想史 許抗生 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new window
魏晉思想與談風 何啟民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九年六月第四刷new window
魏晉思想論 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六十四年十月五版
魏晉南北朝史 林瑞翰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一版二刷
六朝思想史 南京出版社 孫述圻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唐長孺 武漢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四月第二刷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萬繩楠 雲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六月
南北朝文學 駱玉明、張宗原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四月第二刷
南北朝文學史 曹道衡、沈玉成編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六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六朝篇 王金凌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郭預衡主編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六月
北朝文學史 周建江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 張三通 經史子集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大中文系編 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貳︶魏晉南北朝卷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楊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六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羅宗強 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年十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編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
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 穆克宏、郭丹編著 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魏晉南北朝文論選 郁沅、張明高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月
漢魏六朝文學論集 廖蔚卿 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new window
北朝文學研究 吳先寧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九月
六朝文學觀念叢論 顏崑陽 正中書局 民國八十二年
六朝文絜箋注 黎經誥箋注 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一九八七年一月
六朝唯美文學 張仁青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
空谷流韻│中華文學通覽.魏晉南北朝卷 書鳳娟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三月
漢魏六朝文 臧勵龢 臺灣 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六版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 楊家駱主編 世界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再版
漢魏六朝百家雜語 卜國光編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四年二月
慷慨風骨│漢魏六朝散文卷 薛寶生編著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七月
中國古典詩歌基礎文庫│魏晉南北朝詩卷 丁夏選注 浙江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
中國詩歌史│魏晉南北朝 鍾優民 麗文文化公司 一九九四年
中國詩歌史論叢書│魏晉南北詩歌史論 傅剛 吉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六朝悲音│魏晉南北朝詩歌卷 黨聖元編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七月第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魏晉南北朝卷 曹道衡、沈玉成編撰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年八月初版
六朝唯美詩學 王力堅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
六朝詩話釣沉 張明高、鬱沅編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三月
漢魏六朝詩論 梁簡能 金多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八九年
六朝詩論 洪順隆 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
六朝詩選 王春霖、思陶選注 山東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漢魏六朝詩選 余冠英選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六月
走向世俗│南朝詩歌思潮 詹福瑞 百花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五月
南朝詩研究 王次澄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民國七十三年九月new window
南朝詩魂 楊明 香港 中華書局等出版 一九九五年一月第二刷
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 李豐楙 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魏晉詩歌藝術原論 錢志熙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一月
魏晉南北朝賦史 程章燦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二月
六朝美學 袁濟喜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二刷
六朝美學史 吳功正 江蘇美術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四月第二刷
六朝情境美學 鄭毓瑜 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魏晉哲學 劉貴傑、周紹賢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五年
魏晉玄談 孔繁 遼寧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六月第二刷
魏晉玄學史 許杭生等著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七月
魏晉玄學和文學 孔繁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魏晉玄學與六朝文學 陳順智 武漢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七月
魏晉六朝文學與玄學思想 袁峰 三秦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正始玄學 王葆玹 齊魯書社 一九八七年九月
玄妙之境 張海明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五月
玄意幽遠│魏晉玄學風度 戴燕 中華書局 一九九四年一月
覺醒與沉淪│魏晉風度及其文化表現 劉宗坤 大象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四月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羅宗強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
仕與隱 王德保 華文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二月
隱逸人格 陳洪 長江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名士與解脫 劉琦 作家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一月
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 尤雅姿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魏晉名士 孔毅 巴蜀書社 一九九四年四月
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 蔡振豐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從超邁到隨俗│莊子與中國美學 陶東風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月
理學.佛學.玄學 湯用彤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二月
莊子與中國文學 宋效永 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六月
莊子與中國美學 劉紹瑾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四月
道回歸自然 馮達文 廣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
道家與解脫 杜導明 作家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一月
道家與道家文學 李炳海 麗文文化公司 一九九四年
人海孤舟│漢魏六朝士的孤獨意識 袁濟喜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四月
士與中國文化 余英時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三刷
中古文人風采 何滿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四月第二刷
中古文學集團 胡大雷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四月一版
兩晉南朝政治史稿 陳長琦 河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一月
東晉門閥政治 田余慶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五月三版
門閥士族與永明文學 劉躍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九六年三月
兩晉南朝的士族 蘇紹興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第二刷
放達不羈的士族 王曉毅 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
東晉南朝的謝氏文學集團 丁福林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八月一版
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述論 方北辰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一月
烏衣巷史話 劉曉寧等責編 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魏晉南北朝經濟史︵上︶ 高敏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九月
南北朝經濟史略 韓國磐 廈門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年十月
魏晉隋唐鄉村社會研究 齊濤 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一月
六朝的城市與社會 劉淑芬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一年十月new window
漢魏六朝心理思想研究 燕國材 谷風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六月
漢魏六朝文藝心理學 李建中 北岳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五月
六朝社會文化心態 趙輝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元月
魏晉三大思潮論稿 田文棠 陝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對酒當歌│六朝文學與曹氏父子 張鈞莉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八月
魏晉風氣與六朝文學 朱義雲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八月new window
六朝人才觀念與文學 林童照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
六朝煙水 陳書良 現代出版社 一九九○年二月
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 方立天 中華書局 一九九五年七月第二刷
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 鄧小軍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九月
唐代文學演變史 李從軍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月
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錢志熙 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六月
漢唐文學的嬗變 葛曉音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六月第二刷
唐音論藪 張明非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八月
煌煌唐韻│中華文學通覽.唐五代卷 周建國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三月
唐詩學引論 陳伯海 上海知識出版社 一九九○年十一月第二刷
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 杜曉勤 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
唐代登臨詩研究 王隆升 文津出版 一九九八年四月
唐宋詩風流別史 阮忠 武漢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唐詩風貌 余恕誠 安徽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唐詩與繪畫 陶文鵬 漓江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五月
唐詩論文選集 呂正惠 長安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唐詩論考 柳晟俊 中國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八月
唐詩學探索 蔡瑜 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七年四月
唐詩體派論 許總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
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 陳引馳編校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六月
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 劉師培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五九年
中古文學史論 王瑤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一月第二版
中古文學理論範疇 詹福瑞 河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五月
中古文學論叢 林文月 大安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 張少康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new window
中國古典文論新探 黃維樑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四月第二刷
中國文化與古典文學 孫以昭主編 安徽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八月
中國文學史 游國恩、王起等主編 中國圖書刊行社 一九九二年十月
中國文學史︵全三冊︶ 章培恒、駱玉明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
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 古田敬一 祺齡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九月
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中︶ 劉大杰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二月第二刷
中國文學發達史 臺灣中華局編輯部 臺灣 中華書局 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三版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 王立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七月
文化紊流中的文學與文士 董乃斌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文學原理 趙滋蕃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三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 張少康、劉三富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六月new window
中國詩學批評史 陳良運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七月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所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 葉太平 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七月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 童慶炳 萬卷樓 民國八十三年八月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 曾祖蔭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中國古代審美意識 閻誠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中國自然美學思想探源 魏士衡 中國城市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七月第三刷
中國佛教與美學 曾祖蔭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十月
中國美學主潮 周來祥主編 山東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六月
中國美學史第一卷︵上︶劉綱紀、李澤厚主編 谷風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二月再版
中國美學史第二卷︵上.下︶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 谷風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七月
中國美學思想史︵一.二卷︶ 敏澤 齊魯書社 一九八九年八月第二刷
中國美學論稿 王向峰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一月
中國詩歌美學 肖馳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中國詩歌美學史 莊嚴、章鑄 吉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月
中華傳統美學體系探源 曹利華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六月
文學與美學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元月
文藝美學原理 杜書瀛主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月
王國維美學思想 聶振斌 遼寧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三月
美的歷程 李澤厚 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美學四講 李澤厚 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美學論集 李澤厚 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華夏美學 李澤厚 香港 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一九八八年十月
美學 黑格爾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九年
美學的散步 宗白華 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年
美學散步 宗白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第四刷
美學與意境 宗白華 淑馨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四月
美學思辨 王慶璠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六月
氣化諧和│中國古典審美意識的獨特發展 于民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八月
華夏文化與審美意識 張文勛 雲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七月
詩性邏輯與詩化美學│中國古典美學的思維結構 何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

詩美思辨 艾治平 學林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詩歌之審美與結構 黃坤堯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
詩歌形態美學 盛子潮、朱水涌 廈門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詩學.詩觀.詩美 陳良運 江西高校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二刷
境生象外│華夏審美與藝術特徵考察 韓林德 北京三聯書店 一九九五年四月
審美心理學 邱明正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二刷
審美心理學 楊恩寰 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四月第二刷
談美 朱光潛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二年
中國中古詩歌史 王鍾陵 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初版
中國古代詩歌概觀 潘明興編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月
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冊一詩歌之部 鄭騫 中外文學月刊社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
中國詩歌史 張建業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中國詩歌流變史 李日剛 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二月
中國詩歌研究 羅宗濤等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 中央文物供應社 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袁行霈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八年五月
漢語詩律學 王力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
中國詩史 陸侃如、溤沅君 山東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
中國詩律學 葉桂桐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九九八年一月
中國詩學 陳慶輝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中國詩學 葉維廉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九四年三月new window
中國詩學之精神 胡曉明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九月第二刷
中國詩學思想史 蕭華榮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四月
中國詩學思想篇 黃永武 巨流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一版五印
東方詩魂 郝志達、王鍚三主編 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月第四刷
紀游詩 南山選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四月
被開拓的詩世界 程千帆、莫礪鋒、張宏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年十月
詩味論 陳應鸞 巴蜀書社 一九九六年十月
詩的技巧 謝文利 中國青年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四月
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 葛曉音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五月
詩與畫的界限 朱光潛譯 駱駝出版社 日期不詳
詩論 朱光潛 正中書局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二版二刷
詩學理論與評賞│趣味之部 楊鴻銘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二月
談詩錄 方祖燊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論詩藝 王運生 雲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六月第二刷
中國文化地理 王會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二月第二刷
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 曾大興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月
中國的名山與大川 謝凝高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四年二月
中國游仙文化 汪涌豪、俞灝敏 法律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文人壯游 孫榮 華文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二月
歷代游記選︵上.下︶ 林邦鈞選注 中國青年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第二刷
園林與中國文化 王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四月第四刷
旅游美學 喬修業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四月第七刷
中國南北文化的反差│韓歐文風的文化透視 張仁福 雲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一月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 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第十一刷new window
文藝心理學 朱光溍 大夏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 蔡英俊 大安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版三刷
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思想 朴美鈴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第二刷
由隱逸到宮體 洪順隆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七月
神與物游 成復旺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四月第二刷
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 馬良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四月
意象的流變 蔡英俊主編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六版二刷
意象探源 汪裕雄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四月
意境.典型.比興編 徐中玉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五月
朱光潛全集 朱光潛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八月初版
管錐編 錢鍾書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一年六月第三刷
談藝錄︵補訂本︶ 錢鍾書 香港中華書局 一九八六年五月
陳寅恪先生論文集補篇 陳寅恪 台北九思 一九七七年
聞一多全集 聞一多 北京三聯書店 一九八二年
豐子愷文集.藝術卷︵全四冊︶ 豐子愷 浙江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年一版
二、論文期刊
謝靈運山水詩研究 簡敦獻 香港能仁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八十二年碩士論文
謝靈運詩用典考論 李光哲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七十五年碩士論文
謝靈運與鮑照山水詩研究 李海元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七十五年碩士論

鮑照詩研究 陳敬介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八十七年碩士論文
謝朓山水詩研究 鄭義雨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八十四年碩士論文
謝玄暉詩研究 郭德根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七十四年碩士論文
大小謝詩之比較 朱雅琪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八十二年碩士論文
魏晉玄學的自然觀與自然美學研究 林朝成 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八十一年博new window
士論文
試論我國古代山水詩的產生 李羅蘭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一九八三年
從﹁望秩於山川﹂到﹁悅山樂水﹂│我國古代關於山水自然觀念的演進 石夷 復旦學報
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略論山水詩的形成 高國藩 鹽城師專學報 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關於山水詩產生原因的斷想 李曄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試論山水詩的義界 段躍慶 貴州大學學報 一九八九年第一期
論東晉的山水詩 李文初 學術研究 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山水之變│論先至唐代自然美觀念的繵變 李浩 西北大學學報 一九九
五年第四期
中國山水詩中的詩空意識 溫澤遠 遼寧大學學報 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中國古代山水詩的三重境界 蕭馳 文學評論 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試論劉勰的山水文學理論 蔡育曙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八年第五期
古代山水詩審美心態及其成因 李天道 青海社會科學 一九八九年第五期
山水文學與自然美 陳書龍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一九八九年第六期
﹁脫離現實﹂辨│再論山水詩的歷史地位和產生的原因 荊立民 上海大學學報
一九九○年第一期
真實與形似│南朝山水詩派興起的原因、特徵及意義 王鍾陵 社會科學戰線
一九九○年第三期
論山水詩的特殊目的│山水詩形成原因新探 胡大雷 暨南學報 一九九
一年第四期
中國山水詩從產生到發展之我見│兼議劉勰宋初﹁山水方滋﹂說 方勇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九一年第二期
山水方滋,當在建安 魏宏燦 阜陽師院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一期
中國山水文學的幾個問題 姚漢榮 上海大學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六期
明理.抒情.審美│山水詩產生的原因和作用 賀秀明 廈門大學學報 一九九二年
第四期
中西山水詩自然意識論略 顏家安 海南師院學報 一九九三年第二期
試論晉宋山水詩形成的兩點內在規定性 王玫 廈門大學學報 一九九五年
第一期
中國山水詩人的審美追求 李文初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一九九六年第
一期
說山水詩 吳紹禮 吉林大學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論六朝文士的孤獨感 袁濟喜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一九九五年第六期
山水文化意象的生成及其演進 劉振中 東岳論叢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山水以形媚道│論東晉詩中的山水描寫 王力堅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南朝山水文初探 莫礪鋒 中國文學研究 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唐代山水詩中美感的演進│中國美學史札記 潘知常 益陽師專學報 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論﹁自然﹂範疇的三層內涵│對一種詩學闡釋視角的賞試 李春青 文學評論 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真與美:魏晉科學理性精神與文人自然審美意識 劉敏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審美感應與山水文化 陳水雲 湖北大學學報 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自然美與人性美諧趣│略論山水詩詞的美學價值 戚露荷 山西師大學報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中國文化中的水意象 于茀 北方論叢 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淺談賦對山水文學的影響 張子敬 錦州師院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三期
虛靜:晉宋山文學勃興的內驅力 魏宏燦 東方叢刊 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魏晉尚隱之風與山水意識 臧維熙 安徽大學學報 一九八七年第四期
隱逸與古代山水文學 李亮偉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三期
上巳詩與山水禊遊之風 鄧福舜 大慶師專學報 一九九三年第二期
上巳、重陽習俗演變的文學軌跡│民族融合與時俗文學關係淺探 李炳海 河南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試論慧遠對山水詩歌的貢獻 齊文榜 汕頭大學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三期
從山水到美人的藝術變奏│略論佛學與南朝詩風的演進關係 陶禮天 福建論壇 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大極思維與中國山水詩的運思 鹿國治 山東師大學報 一九九六年第六期
先秦各家的水哲學及法水哲學 程潮、錢耕森 學術月刊 一九九七年第十二期
游仙詩死亡再生母題 李永平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四期
游仙詩的意象組合與結構模式 朱立新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唐代游仙詩的若干特質 李乃龍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九月第三期
歷代山水紀遊詩文面面觀 王輝民 海南大學學報 一九九五年第四期
中國古代旅遊文學源流論 熊憲光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五年第四期
淺論︽文選︾的旅遊文學視野 劉德謙 旅遊學刊 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魏晉遊宴詩文的演變與時代待徵 胡中山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四期
中國古代旅遊文學中關於自然的審美傾向 夏太生 求是學刊 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玄言.山水.謝靈運 蒲友俊 四川師院學報 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特色 蒲友俊 四川師大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四期
謝靈運山水詩結構初探 宋緒連 遼寧大學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五期
兩種遊客兩種詩人│從陶、謝看山水詩欣賞的一個側面 艾岩 名作欣賞 一九八七年 第三期
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憂﹂和﹁遊﹂ 王國瓔 漢學研究 民國七十六年六月new window
吟詠山水的賦│︽山居賦︾ 小尾郊一 成都大學學報 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陶謝山水田園詩差異論 孫敏強 杭州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試論謝靈運創作山水詩的社會條件和審美心理 臧清 北京大學學報 一九九○年第五期
謝靈運的性情與其山水詩的成因 朱新法 江海學刊 一九九五年第六期
論謝靈運 顧紹柏 學術論壇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慧遠的淨土信仰與謝靈運的山水詩 李炳海 學術研究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論晉宋佛學對謝靈運山水審美觀的影響 范琦 中州學刊 一九九四年第五期
謝靈運︽辯宗論︾和山水詩 錢志熙 北京大學學報 一九八九年第五期
謝靈運與山水詩起源 趙昌平 中國社會科學 一九九○年第四期
略論謝靈運對於山水詩的貢獻 張明非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八三年第一期
謝靈運山水詩漫論 黃立中 溫州師院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二期
論謝靈運山水文學的創作經驗 周勛初 文學遺產 一九八九年第五期
山水詩人謝靈運 李渝福 國文天地 民國七十八年八月new window
︿謝氏世系表﹀附語 郝丙衡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五七年第三期
從二謝到何遜│南朝山水詩發展軌跡 魏清榮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年第四期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關於中國第一位山水詩人謝靈運及其創作的一些探索 趙瑞蕻 南京大學學報 一九九一年第一期
但觀丘壑美何以捨情物│論謝靈運及其永嘉山水詩 張靖龍 溫州師院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二期
謝靈運的隱逸心態和山水審美意識 朱易安 寧波大學學報 第五卷第一期
從謝靈運的永嘉山水詩談到人生憂患感的消解 黃世中 天府新論 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謝靈運的性情與其山水詩的成因 朱新法 江海學刊 一九九五年第六期
淺談中國山水田園詩的審美構成因素 汪蘇娥 湖南教育學院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四期
謝靈運山水詩中的生命情境 范宜如 國文學報 民國八十六年六月new window
從時間意識看謝靈運的迷失與困境│以山水詩為例 余蕙靜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new window
試論田園詩與山水詩的區別 李曉紅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文的美學價值發微 皇甫修文 克山師專學報 一九八四年第三期
簡論山水詩中的禪意理趣 賀秀明 廈門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鮑照傳記中的幾個問題 唐海濤 幼獅學志 第十八卷第四期
繼踵前賢開聲未來│鮑照的山水之作 朱起予 江蘇社會科學 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從鮑照樂府詩看其複雜矛盾的心態 李宗長 江蘇社會科學 一九九七年第五期
論謝朓山水詩的藝術成就│兼論謝靈運、謝朓山水詩的繼承關係 關玉林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論謝朓的山水詩 朱起予 蘇州大學學報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謝朓生平及詩文系年考論 關玉林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王績與山水田園詩派 曹麗芳 山西大學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從孟浩然的詩看山水詩和田園詩的合流 關山 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 一九八八年 第一期
試論﹁二謝﹂與王維山水詩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王競時 遼寧教育學院學報 一九八八年 第一期
王維的禪宗審美觀及其山水詩的空靈風格 陶林 浙江師範學院學
一九八四年第三期
禪宗的﹁淨心﹂思想與王維的山水詩創作 邱瑞祥 貴州大學學報 一九八九年第三期
王維、孟浩然山水詩的異與同 英烈、文生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談王維的山水詩 馬惠榮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八七年 第二期
王維與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之比較 李浩 西北大學學報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試論王維山水詩中的禪理 賀秀明 廈門大學學報 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哲學基礎與﹁靜﹂的文化意義│兼評﹁詩佛﹂說 荊州師專學報 一九九二年第四期
︽莊子︾與︽楚辭︾中崑崙與蓬萊兩個神話系統的融合 顧頡剛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七九年第二期
談王昌齡詩格 傅璇琮、李華珍 文學遺產 一九八八年第六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