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超越後現代主義的《莊子》文本重述
作者:歐崇敬
作者(外文):Chung-ching O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姜允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1. 解構2. 差異3. 非理性4. 邏各斯5.後現代Deconstructiondiffenceunreasonlogospost-morder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2
《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
超越後現代主義的〝莊子〞文本重述》
博士論文提要
哲研所博士生:歐崇敬撰
本論文之主標題定名為:「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乃是因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相對於二十世紀法國興起的解構主義哲學而言,中國哲學之《莊子》文本中乃有一既相似又超乎其上的解構思想。在本論文中乃稱此為:既解構又超解構的哲學創造文本;同時,因西歐與北美哲學界與文化界所興起的後現代主義乃以解構主義為哲學基礎,或說以解構思想為基礎理論。是而,當我們發現《莊子》文本中具有此解構又超解構的內涵時,我們乃知《莊子》文本之重述是具有超越後現代主義之特色的。同時乃可以解除後現代狀況中的哲學與文化的困境,特別是零散性、非中心化所造成的種種困境,在本論文重述《莊子》之知識型後乃得以看出此超越的成果。
同時,因相對於法國解構主義而言,《莊子》文本之解構哲學乃為極具有獨特意味的知識型態,如此乃將此主題特名為「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本論文即是對此理論作一分析。換言之,法國解構主義哲學家的思想只是藉以托顯《莊子》文本的獨特解構特色,而不是用以作為比較哲學之研究。
論文全文共約二十五萬字,在研究過程中,乃首先發現,《莊子》文本三十三篇中,與解構理構相關者乃為三十二篇(除<說劍篇>外)。其中,更以<內篇>之<逍遙遊>、<齊物論>、<大宗師>、<應帝王>四篇為理論基礎,而其他二十八篇皆是在此基礎中再發展,這可說是研究過程中的第三個主要發現。
而此四篇乃更以<逍遙遊>、<齊物論>二篇為發展骨架;關於二篇所影響之於其他諸篇之處,在本論文的第二、三章中有詳細的分論。而<大宗師>、<應帝王>乃是《莊子》之解構思想的理論總結,本論文特別將其標示為「真人真知論」及「渾沌之知」二個特殊的解構且超解構之理論。這可說是本論文的第四及第五個發現。
此外,我們乃可進一步地為其餘二十八篇作出分類,如:「生活解構學」、及「歷史與文明的批判」等類別,這可使得《莊子》文本自身的各種創造方向後設地被呈現出來,並同時可以解決《莊子》學派的思想發展方向問題,此為第六個主要發現。
在<天下>篇中,我們更可以由「知識型」的研究法,來看出<天下>篇作者批判與分析戰國學術圈中六種知識型的缺失與優點,這使得「知識型」-方法的運用得到一後設的成效及表現;在<內篇>的其餘三篇<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其乃第一度地由<逍遙遊>、<齊物論>二篇作轉化使用,也就是《莊子》解構哲學的第二層次地發展,並成為<外雜篇>各篇「生活解構學」類別的創造類型基礎。是而,我們乃將其安排於<逍遙遊>、<齊物論>二章之後;而我們也發現此類文本所用之字詞乃不同於<內篇>其他四個基礎理論之創作;是以,我們可以說這是第二類型的解構創造文本。此為本論文之第七個主要發現。
在此章之後,我們乃將<外雜篇>區分為繼承「生活解構學」及發展「歷史與文明批判」二方向的理論,以及在「解構與存有」類型的類別專章討論;而「解構與存有」類別因其文本較多,乃依<外篇>及<雜篇>原有的分類加入章次中討論。
此外,在<逍遙遊>、<齊物論>二篇的「解構且超解構」文本分析過程中,我們尚發現此二文本有明確直接繼承《周易古經》之處,這使得《周易古經》、《老子》、《莊子》<內篇>都成為同一源頭的存有學思想表現。而此二篇文本的創造者可說是首次出現的「創造轉化」的中國哲學家,而將《周易古經》轉化一種「既解構又超解構」的內涵。此為本論文的第八個主要發現。由此發現,我們乃可看出儒道二家可說皆出於王官學無疑了。這是附帶的第九個發現。
同時,本論文尚運用了「現象學的方法」將《莊子》諸文本中的隱喻作「創造轉化」而呈現出《莊子》哲學中解構與超解構之意識哲學內涵;這個呈現乃使原本被認為僅僅只是喻意或寓言體之文本段落皆呈現為意識哲學或存有學的內涵。並表現為一種存有與解構的哲學語言。此乃為本論文的第十個主要發現。
透過全新的視野,重述中國哲學的古典文本而有所新發現,此可說是使中國哲學具有當代重建的關鍵所在,而重建當代《莊子》哲學亦正是本論
中文參考書目
1. 郭象《郭象注莊》,1987,台北:金楓文化出版社初版
2. 郭慶藩,《莊子集釋》,1974,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一版
3. 林希逸,《莊子口義》,1971,台北:弘道文化公司初版
4. 焦竑,《莊子翼》,1963,台北:廣文書局初版
5. 憨山大師,《莊子內篇憨山注》,1972,台北:臺灣琉璃經房再版
6. 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1984,台北:里仁書局
7. 呂惠卿,《莊子義》,集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五冊),台北:藝文印書館初版
8. 林雲銘,《莊子因》,1969,台北:蘭臺書局初版
9. 陳壽昌,《南華真經正義》,1977,台北:新天地出版社
10. 陸德明,《莊子音義》,集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八冊),台北:藝文印書館初版
11. 王先謙.劉武,《莊子集解.莊子集解內篇補正》,1988,台北:木鐸出版社初版
12. 宣穎,《南華經解》,集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三十二冊),台北:藝文印書館初版
13. 于大成.陳新雄主編,《莊子論文集》,1976,台北:木鐸出版社
14. 王弼注,《老子》,1980,台北:臺灣中華書局九版
15. 王叔岷,《莊子校釋》,1972,台北:國風出版社
16. 王叔岷,《莊子校詮》,1994,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初版
17.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1979,台北:聯經出版社公司初版
18. 方東美,《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上),1984,台北:成均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19. 方東美,《生生之德》,1982,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四版
20.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1983,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初版
21. 方東美,《方東美先生演講集》,1980,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再版
22.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1974,台北:臺灣學生書局三版
23.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1983,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初版
24.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1980,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六版
25. 吳光明,《莊子》,1988,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26. 吳怡,《逍遙的莊子》,1986,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再版
27. 吳康,《莊子衍義》,1966,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
28. 吳康,《莊子哲學》,1969,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七版
29. 周紹賢,《莊子要義》,1973,台北:文景出版社
30. 林聰舜,《向郭莊學之研究》,1981,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初版
31. 金白鋐,《莊子哲學中「天人之際」研究》,1986,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初版
32. 郎擎霄,《莊子學案》,1974,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初版
33. 胡哲敷,《老莊哲學》,1970,台北:臺灣中華書局四版
34.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1981,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十一版
35. 馬敘倫,《莊子義證》,1970,台北:弘道文化公司
3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1979,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四版
37.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1986,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38.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1968,香港:新亞書院研究所
39. 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1978,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再版
40. 程兆熊,《道家思想》,1984,台北:明文出版社初版
41.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1982,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六版
42.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1974,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四版new window
43.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1982,台北:時報出版公司初版new window
44. 章太炎,《齊物論釋定本》,1970,台北:廣文書局初版
45. 張成秋,《莊子篇目考》,1971,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46. 張默生,《莊子新譯》,1993,濟南:齊魯書社初版
47. 陳冠學,《莊子》,1968,台北:三民書局
48. 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1975,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
49.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1983,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九版
50. 陳鼓應,《莊子哲學探究》,1965,作者自印初版new window
51. 曹受坤,《莊子哲學》,1970,台北:文景書局初版
52. 葉國慶,《莊子研究》,1967,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3.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1987,台北:三民書局七版
54. 鄔昆如,《莊子與古希臘哲學中的道》,1972,台北:臺灣中華書局初版
55. 蔣錫昌,《莊子哲學,1974,台北:萬年青書店再版
56. 趙文秀,《莊子的知識論與人生觀》,1971,台北:盛京印書館初版
57. 錢穆,《莊子纂箋》,1963,作者自印
58. 錢穆,《莊老通辨》,1973,台北:三民書局
59. 嚴靈峰,《老莊研究》,1966,台北:臺灣中華書局初版
60.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1992,台北:文津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61.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1987,台北:谷風出版社初版
62. 鍾泰,《莊子發微》,198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
63.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
64. 崔大華,《莊學研究》,1992,北京:人民出版社初版
65. 李勉,《莊子總論及分篇評註》,1990,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修訂一版
66. 陳品卿,《莊學新探》,1997,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增訂版
67. 譚宇權,《莊子哲學評論》,1998,台北:文津出版社初版
68.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1997,台北:文津出版社初版
69. 廖炳惠,《解構批評論集》,1985,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70.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1-10集),1992-199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1.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11-14集),1997-1998,北京:三聯出版社
英文參考書目
1. Deleuze, Gilles, and Felix Guattari. Anti-Oedip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Translated by Robert Hurley, Mark Seem, and Helen R. Lane. New York:Viking Press, 1977.
2. -----,Nietzsche and Philosoph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Derrida, Jacques. Dissemination.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Barbara Johnson.Chicago, I11.: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4. -----, Margins of Philosophy. Translated, with notes, by Alan Bass. Chicago, I11.: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5. -----, Of Grammatology. Translated by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Baltimore,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6.
6. -----, "The Principle of Reason: The University in the Eyes of its Pupils." Diacritics 13 (1983):3-21.
7. -----, "Structure, Sign, and Play." In The Languages of Criticism and the Sciences of Man. ’Edited by Richard Macksey and Eugenio Donato. Baltimore,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0.
8. -----, Writing and Difference. Translated, with and Introduction and additional notes, by Alan Bass. Chicago, I11.: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8.
9. Foucault, Michel. Language, Counter-Mernory, Practice:Selected Essays and Interviews. Edited by Donale F. Bouchard. Translated by Donald F. Bouchard and Sherry Simon. 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7.
10. -----, The Order of Things: An Archeology of the Human Sciences. Translation of Les Mots et les choses. New York:Pantheon, 1970.
11. -----, Power/ 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Edited by Colin Gordon. Translated by Colin Gordon, Leo Marshall, John Mepham, and Kate Soper. New York:Pantheon, 1980.
12. -----, Mental Illness and Psychology, Harper & Row, London (1976).
13. -----,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 Tavistock, London (1977).
14. -----, The Birth of the Clinic: An archaeology of medical per-ception, Vintage Books, New York (1975).
15. -----,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Tavistock, London (1977).
16. -----,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Allen Lane, Penguin Press, London (1977).
17. -----,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1: An Introduction, Allen Lane, Penguin Press, London (1979).
18. Heidegger, Martin.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and Edward Robinson. New York:Harper & Row, 1962.
19. -----, On the Way to Language. Translated by Peter D. Hertz.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1.
20. -----, Poetry, Language, Thought. Translated by Albert Hofstadter. New York:Harper & Row, 1971.
21. Ricoeur, Paul. Freud and Philosophy: An Essay on Interpretation. New Haven, 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0.
22. -----, The Rule of Metaphor: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f the Creation of Meaning in Language. Translated by Robert Czerny with Kathleen McLaughlin and John Costello. Toronto and Buffal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7.
23. Rorty, Richard. Consequences of Pragmatism (Essays:1972-1980). Minneapolis, Min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24. -----, "Habertmas and Lyotard on Post-Modernity." Praxis Inter-national 4,1 (1984):32-44.
25. -----,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中文參考期刊
1. 丁千惠,〈莊子政治型寓言人物的角色功能論〉,臺中商專學報,28民85.06頁1-21。
2. 丁千惠,〈莊子修道型寓言人物的角色功能論〉,臺中商專學報27民84.06頁1-30。
3. 丁千惠,〈虛實相生--莊子寓言人物的衍創舉隅〉,鵝湖月刊,22:2=254 民85.08頁28-35。new window
4. 丁千惠,〈因名見義--論莊子的寓名人物〉,鵝湖月刊,22:3=255民85.09頁23-31。new window
5. 于迎春,〈「莊子」思想的文化淵源〉,中國文化月刊,196民85.02頁32-50。
6. 文一,〈虛‧靜‧明--略論莊子的藝術觀與中國山水畫〉,中國美術,43民83.02頁26-29。
7. 方續華,〈試論「莊子」寓言的審美特徵〉,中國工商學報,15民82.12頁99-111。
8. 毛文芳,〈莊子的管物思惟及其對中國繪畫鑑賞的影響〉,中國學術年刊,16民84.03頁99-128。new window
9. 王仁鈞,〈道與樂的糾結及澄清-析解莊子天運篇黃帝論樂章〉,淡江大學中文學報,2民82.12頁9-29。
10. 王邦雄,〈莊子系列(1):逍遙遊〉,鵝湖月刊,18:6=民81.12頁11-21。new window
11. 王邦雄,〈莊子系列(2):齊物論〉,鵝湖月刊,18:7=211民82.01頁15-28。new window
12. 王邦雄,〈莊子系列(3):養生主〉,鵝湖月刊,18:8=212民82.02頁26-36。new window
13. 王邦雄,〈莊子系列(4):人間世〉,鵝湖月刊,18:9=213民82.03頁1-13。new window
14. 王邦雄,〈莊子系列(5):德充符〉,鵝湖月刊,18:10=214民82.04頁28-37。new window
15. 王邦雄,〈莊子系列(6):大宗師〉,鵝湖月刊,18:11=215民82.05頁3-12。new window
16. 王邦雄,〈莊子系列(7):應帝王〉,鵝湖月刊,18:12=216民82.06頁22-34。new window
17. 王邦雄,〈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義」的觀念〉,哲學與文化,23:9=268民85.09頁1962-1971。new window
18. 王邦雄,〈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與「義」理念〉,現代化研究,10民86.04頁3-10。new window
19. 王邦雄,〈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鵝湖月刊,17:8=200民81.02頁9-13。new window
20. 王邦雄,〈從修養工夫論莊子「道」的性格〉,鵝湖月刊,21:6=246民84.12頁7-15。new window
21. 王邦雄,〈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鵝湖月刊,17:1=193民80.07頁1-12。new window
22. 王建元,〈「莊子」中的詮釋觀〉,當代雜誌,71民81.03頁70-81。
23. 王叔岷,〈論莊子之齊物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民81.03頁1-12。new window
24. 王曉毅,〈向秀「莊子注」新探〉,孔孟學報,73民86.03頁153-174。new window
25. 王仁鈞,〈莊子逍遙遊篇結構之再探討〉,淡江大學中文學報,1民81.03頁12-36。
26. 石曉楓,〈「物我一體」的觀照與肯定--「莊子.齊物論」內涵及其啟示〉,國文學報,26民86.06頁19-33。new window
27. 田兆元,〈尋覓「道」的蹤跡-論莊子美學的終極理想〉,中國文化月刊,153民81.07頁84-94。
28. 江煜坤,〈莊子的無用之用〉,建中學報,1民84.12頁251-259。
29. 朱人求,〈試論莊子生死哲學的本體意義〉,古今藝文,23:1民85.11頁20-23。
30. 朱榮智,〈莊子的自由精神〉,鵝湖月刊,17:1=193民80,07頁63-71。new window
31. 朱榮智,〈莊子的美學思想〉,教學與研究,13民80.06頁1-24。
32. 朱義祿,〈從人的價值觀看莊子的學說〉,中國文化月刊,168民82.10頁29-44。
33. 朱維煥,〈莊子所言之「心」之闡釋〉,文史學報(中興大學),25民84.03頁1-7。new window
34. 伍維烈,〈從觀景到景觀--以莊子的田園心天地情看景觀建築〉,造園學報,4:1民86.06頁89-111。new window
35. 呂祝義,〈生命中該不該有執著?--剖析莊子齊物論之「真我」觀〉,國教之友,46:2=534民83.09頁49-57。
36. 余敦康,〈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哲學與文化,21:8=243民83.08頁712-732。new window
37. 邱瓊慧,〈莊子「道」的藝術宇宙觀之呈現〉,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4:3=276民80.03頁25-31。
38. 邱秀春,〈「莊子」一書「言」、「辨」意涵探索〉,孔孟學報,73民86.03頁129-151。
39. 莊萬壽,〈莊子的方伎及其與史記關係之新探〉,21民81.06頁41-53。new window
40. 宋裕,〈逍遙自得的莊子〉,明道文藝,244民85.07頁152-157。
41. 宋榮培,〈關於莊子的社會危機意識和自由意識的問題〉,哲學雜誌,20 民86.05頁170-184。
42. 李美燕,〈析論「莊子」「齊物論」:由「相對」通達「絕對」的辯證思維與詭辭語言-兼與「秋水篇」作一比較〉,屏東師院學報,9民85.06頁345-369。
43. 李美燕,〈從「莊周夢蝶」論莊子的「物化」觀〉,屏東師院學報,10民86.06頁358-370。new window
44. 李美燕,〈郭象注莊子逍遙遊的詭辭辯證〉,屏東師院學報,8民84.06頁277-300。new window
45. 李正芬,〈「莊子」摹狀詞音義及其與語言風格之關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6民86.06頁349-376。
46. 李世昌,〈莊子的體育思想--自然養生論〉,臺灣體育,59民81.02頁41-42。
47. 李正治,〈莊子「超禮遊道」型的禮樂思索〉,鵝湖月刊,17:1=193民80.07頁33-40。new window
48. 李春蕙,〈莊子思想詮釋的分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38民83.06頁587-734。
49. 李景林,〈莊子道論中的個體性原則〉,鵝湖月刊,20:5=233民83.11頁28-32。new window
50. 李治華,〈莊子之聖人、真人、至人、神人及天人的層次新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5=41民86.02頁89-97。
51. 李侶萩,〈論莊子的自由精神〉,高市文教,53民84.01頁48-52。
52. 李振興,〈細說王叔岷教授的「郭象莊子注校記」--兼述他的「列子補正」〉,孔孟月刊,34:4=400民84.12頁47-49。new window
53. 沈清松,〈莊子的道論--對當代形上困惑的一個解答〉,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民83.05頁19-34。new window
54. 沈翠蓮,〈莊子修養工夫及其理想境界〉,孔孟月刊,32:5=377民83.01頁17-21。new window
55. 金春峰,〈莊子對人類自由本性的探索及其貢獻〉,中道,34-38〔民81〕頁47-57。
56. 邵漢明,〈莊子人學二題〉,哲學與文化,18:1=200民80.01頁64-74。new window
57. 周策縱,〈「莊子.養生主」篇本義復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民81.03頁13-50。new window
58. 江煜坤,〈莊子的無用之用〉,建中學報,1民84.12頁251-259。
59. 吳汝鈞,〈莊子對仁義德性的看法〉,中國文化月刊,199民85.05頁2-23。
60. 吳汝鈞,〈莊子的終極關懷〉,哲學雜誌,17民85.08頁172-197。
61. 吳汝鈞,〈莊子的靈臺心與自然諧和論〉,哲學與文化,21:8=243民83.08頁680-694。new window
62. 吳宏仁,〈「莊子」貌詞探究〉,問學集,6民85.12頁33-69。new window
63. 吳光明,〈莊子的身體思維〉,國立中正大學學報,3:1(人文分冊)民81.10頁193-214。
64. 林秀珍,〈莊子「逍遙遊」的超個人心理學分析〉,鵝湖月刊,21:9=249民85.03頁38-40。new window
65. 林美清,〈「天的墮落」與「道的開顯」--論「莊子」內篇的「天」與「道」,哲學與文化,20:6=229民82.06,頁583-597。
66. 林美清,〈「永恆的鄉愁」--「莊子」的「逍遙遊」試解李商隱「錦瑟」的惘然追憶〉,哲學雜誌,11民84.01頁74-95。
67. 林美清,〈論「莊子」內篇之「言」〉,哲學雜誌,3民82.01頁158-177。
68. 林耀潾,〈莊子齊物論的理論結構〉,孔孟月刊,31:8=368民82.04頁38-45。new window
69. 林聰舜,〈「莊子」無為政治思想的幾層意義〉,漢學研究,11:1=21民82.06頁1-14。new window
70. 林麗星,〈莊子價值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35民80.06頁285-364。
71. 林文樹,〈莊子之審一氣以觀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37民82.05頁1-140。
72. 林妙璘,〈莊子逍遙遊文義析論〉,中師語文,3民82.05頁106-112。
73. 林文琪,〈藝術活動的認識基礎--以「莊子」「庖丁解牛」為例的辨析〉,華岡研究學報,1民85.03頁(5)1-(5)9。
74. 馬銘浩,〈莊子的藝術精神與董其昌「禪筆」之比較〉,中華文化學報,1民83.06,頁13-20。
75. 洪如玉,〈兩種自由的追求.莊子與沙特〉〔劉笑敢著〕簡評〉,書評,32民87.02頁12-16。
76. 封思毅,〈莊子郭象注纂要〉,中國國學,22民83.10頁27-40。
77. 胡楚生,〈莊子論悟道的境界與體道的工夫〉,東海中文學報,10民81.08頁25-30。new window
78. 胡楚生,〈試釋莊子應帝王篇「末始出吾宗」之意義〉,逢甲中文學報,民80.11頁25-30。
79. 胡楚生,〈嚴幾道「莊子評點」要義闡釋〉,文史學報(中興大興),21民80.03頁1-8。new window
80. 唐文德,〈「莊子養生主」研究〉,逢甲中文學報,民80.11頁69-86。
81. 袁長瑞,〈莊子逍遙遊研究〉,鵝湖月刊,19:1=217民82.07頁30-35。
82. 徐聖心,〈真人不夢與莊周夢蝶--「莊子」「夢」的義蘊初探〉,中國文學研究,5民80.05頁65-93。
83. 徐照華,〈莊子知識論蠡測〉,興大中文學報,4民80.01頁121-132。new window
84. 徐漢昌,〈先秦諸子學說淵源析論〉,孔孟學報,73民86.03頁109-127。new window
85. 高柏園,〈莊子思想中的唯美性格-以勞思光、徐復觀為中心討論〉,鵝湖月刊,21:1=241民84.07頁14-22。new window
86. 高柏園,〈「莊子人間世」的應世態度〉,鵝湖月刊,17:8=200民81.02頁21-28。new window
87. 高柏園,〈莊子齊物論析論〉,漢學研究,9:2=18民80.12頁41-77。new window
88. 高柏園,〈莊子「德充符」的自處之到及其相關問題〉,淡江大學中文學報,1民81.03頁204-233。new window
89. 高齡芬,〈莊子外雜篇之老子義理之詮釋〉,鵝湖學誌,7民80.12。new window
90. 高齡芬,〈論莊子哲學「天」的修養論意義〉,輔大中研所學刊,7民86.06頁139-154。new window
91. 高瑋謙,〈莊子外雜篇之人性論〉,鵝湖月刊,17:1=193民80.07頁56-62。new window
92. 許麗芳,〈試論莊、荀二子天人觀念之異同〉,孔孟月刊,34:5=401民85.01頁19-24。new window
93. 許功餘,〈莊子思想中的個體社會關係〉,藝術學報,60民86.06頁183-190。new window
94. 莊萬壽,〈莊子盜論--統治結構中的權力、知識、道德之批判〉,國文學報,22民82.06頁87-103。new window
95. 莊萬壽,〈莊子的方伎及其與史記關係之新探〉,21民81.06頁41-53。new window
96. 莊萬壽,〈莊子與自然生態〉,中國學術年刊,12民80.04頁13-44。new window
97. 莊慶信,〈莊子生態哲學初探〉,東吳文史學報,12民83.03頁125-143。new window
98. 黃紹梅,〈「莊子.天下篇」評慎到學說的觀點〉,鵝湖月刊,21:9=249民85.03頁30-37。new window
99. 黃湘陽,〈鯤鵬蜩鳩逍遙遊〉,輔仁國文學報,9民82.06頁277-281。new window
100. 黃湘陽,〈莊子的物化主張〉,輔仁國文學報,12民85.08頁69-78。new window
101. 黃湘陽,〈「莊子‧養生主」「澤雉」義辨〉,輔仁國文學報,10民83.04頁165-178。new window
102. 黃昌誠,〈莊子思想中的教育理念〉,教育資料文摘,31:5=184民82.05頁172-181。
103. 黃漢青,〈莊子內篇與外雜篇處世論與政治觀之比較〉,臺中商專學報,24民81.06頁23-50。
104. 黃漢青,〈莊子「離形」說研析〉,鵝湖月刊,17:6=198民80.12頁39-45。new window
105. 黃漢青,〈莊子思想的存在意義初探〉,臺中商專學報,26(文史‧社會篇)民83.06頁85-101。new window
106. 張偉仁,〈中國傳統法理思想--莊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2:1民81.12頁1-28。
107. 張惠貞,〈莊子逍遙義〉,臺南師院學報,26民82.06頁159-167。new window
108. 張奉箴,〈莊子的宗教思想〉,教育研究(高師),2民77.06頁1-20。
109. 張雙英,〈「寓言」也能說服人--「莊子.秋水篇」的結構設計析論〉,古典文學,14民86.05頁1-14。
110. 張紫君,〈由「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看晚明自由精神之呈現〉,輔大中研所學刊,7民86.06頁313-334。new window
111. 張在雲,〈「詞詮」誤引誤注「莊子」文句堪正〉,古今藝文,20:1民82.11頁18-21。
112. 張錦青,〈<老莊新論>[陳鼓應著]〉,人文中國學報,2民85.01頁301-309。new window
113. 陳琪瑛,〈由「莊子」的「凝神」談文學創作的美感心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3=33民84.10頁145-159。new window
114. 陳德和,〈畸人與真人-莊子大宗師的超越性和圓融性〉,鵝湖月刊,19:3=219民82.09頁45-54。new window
115. 陳德和,〈莊子駢拇、馬蹄、胠莢、在宥四篇的時代背景與義理性格〉,鵝湖月刊,17:1=193民80.07頁46-55。new window
116. 陳淑嬌,〈從莊子藝術精神談美育教學〉,教育研究(高師),2民77.06頁21-34。
117. 陳秀玲,〈莊子知識學研究〉,哲學論集,25民80.07頁37-62。new window
118. 陳文章,〈莊子寓言精神之工夫型態與境界型態(下)--兼比較憨山、郭象、宣穎、陳壽昌之注解〉,鵝湖月刊,22:12=264民86.06頁26-32。new window
119. 陳文章,〈莊子寓言精神之工夫型態與境界型態(上)--兼比較憨山、郭象、宣穎、陳壽昌之注解〉,鵝湖月刊,22:11=263民86.05頁1-10。new window
120. 陳鼓應,〈莊子的悲劇意識自由精神〉,國文天地,7:1=73民80.06頁59-64。new window
121. 陳貞吟,〈試論莊子之養生哲學〉,孔孟月刊,32:10=382民83.06頁20-27。new window
122. 陳錫勇,〈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一節臆解〉,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民83.06頁167-189。new window
123. 陳全得,〈「莊子‧馬蹄」淺析〉,中華學苑,48民85.07頁179-188。new window
124. 陳建樑,〈《莊子》「逍遙」義闡論〉,中國文化月刊,201民85.12頁25-29。
125. 陳品卿,〈莊子的知識論〉,中道,34-38〔民81〕頁186-195。
126. 陳美利,〈莊子秋水篇倫理思想探究〉,新竹師院學報,8民84.01頁165-180。new window
127. 陳榮波,〈莊子的語言思想〉,東海哲學研究集刊,1民80.10頁107-115。new window
128. 傅武光,〈「莊子」「遊」的哲學〉,中國學術年刊,17民85.03頁111-130。new window
129. 湯一介,〈論老莊哲學中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問題〉,中國文話月刊,144民80.10頁4-13。
130. 曾昭旭,〈論莊子的整體存在感與人我相通感〉,鵝湖月刊,17:1=193民80.07頁13-16。new window
131. 葉海煙,〈思惟的自由、平等與解放--「莊子」齊物哲學新探〉,哲學雜誌,7民83.01頁84-97。
132. 葉海煙,〈莊子的人的哲學〉,哲學與文化,19:1=212民81.01頁1201-1211。new window
133. 葉海煙,〈論莊子的終極關懷〉,哲學年刊,10民83.06頁97-112。
134. 葉海煙,〈齊物論與人間世--一場知識與權力的對話〉,哲學與文化,23:11=270民85.11頁2168-2176。new window
135. 葉海煙,〈莊子哲學的「陰陽」概念〉,文史哲學報,45民85.12頁135-151。new window
136. 葉海煙,〈莊子哲學的「陰陽」概念〉,宗教哲學,3:3=11民86.07頁88-100。new window
137. 董平,〈論莊子的生命哲學〉,中國文化月刊,166民82.08頁6-26。
138. 楊儒賓,〈卮言論:莊子論如何使用語言表達思想〉,漢學研究,10:2=20民81.12頁123-157。new window
139. 楊鴻銘,〈莊子寓言兩則分析論〉,孔孟月刊,34:12=408民85.08頁43-44。new window
140. 趙明媛,〈「莊子.德充符」析論〉,勤益學報,13民85.02頁425-441。
141. 廖淑慧,〈美學中的「虛靜」觀之省察-以老、莊、孔為例〉,文藻學報,12民87.03頁25-35。
142. 廖煥超,〈「逍遙遊」新論〉,語文教育通訊,15民86.12頁4-10。
143. 蔡振豐,〈「離形」與「去知」--「聽之以耳,聽之以心,聽之以氣」的詮解〉,臺大中文學報,8民85.04頁219-236。new window
144. 鄭峰明,〈由莊子的「心齋」「坐忘」論藝術創作時的精神狀態〉,國教輔導,32:6=296民82.08頁30-32。
145. 鄭峰明,〈莊子的性命論〉,臺中師院學報,6民81.06頁253-264。new window
146. 鄭琳,〈莊子生命哲學的境界〉,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10民81.06頁1-12。new window
147. 鄭基良,〈莊子生死學研究〉,空大人文學報,6民86.05頁129-158。new window
148. 鄭志明,〈莊子的鬼神觀〉,鵝湖月刊,20:5=233民83.11頁15-27。new window
149. 劉振維,〈論「莊子.齊物論」中的「一」〉,中國文化月刊,189民84.07頁72-81。
150. 劉光義,〈釋莊子逍遙遊「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之義〉,哲學與文化,19:12=223民81.12頁1066-1074。new window
151. 劉笑敢,〈莊子後學三派的演變-莊子後學中的黃老派〉,國文天地,7:11=83民81.04頁33-38。new window
152. 劉慧珠,〈莊子與神仙思想關係初探〉,孔孟月刊,29:12=348民80.08頁19-24。new window
153. 劉梅琴、王祥齡,〈沈周「夜坐圖」與莊子「齊物論」思想研究〉,故宮學術季刊,14:2民85.冬頁127-166+左9。new window
154. 鮑鵬山,〈永恆的迴思:莊子其人其書〉,中國文化月刊,172民83.02頁77-87。
155. 潘朝陽,〈莊子的空間論--「秋水」的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18民81.03頁161-193。new window
156. 賴錫三,〈莊子的真理觀與語言觀〉,揭諦學刊,1民86.06頁151-193。new window
157. 賴錫三,〈莊子對形上學思考的批判與超形上學進路的指點〉,文明探索叢刊,10民86.07頁28-48。
158. 謝宗榮,〈「人自然化」與「自然人化」的循環互動-莊子藝術精神在山水畫中的體現(上)〉,鵝湖月刊,21:9=249民85.03頁24-29。new window
159. 謝月玲,〈對「經學玄學化」一詞與其現象背後意義之重審〉,人文學報,21民86.08頁67-79。
160. 謝朝清,〈莊子的修養工夫--忘〉,國民教育,35:3/4民83.12頁8-13。
161. 戴璉樟,〈郭象的自生說與玄冥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7民84.09頁39-77。
162. 顏清梅,〈從「逍遙遊」談莊子的人生觀〉,中國文化月刊,139民80.05頁89-103。
163. 韓鴻鷹,〈論藝術對人的本源性存在的拯救--莊子與海德格爾美學思想比較(下)〉,文明探索叢刊,7民85.10頁57-83。
164. 韓鴻鷹,〈論藝術對人的本源性存在的拯救--莊子與海德格爾美學思想比較(上)〉,文明探索叢刊,6民85.07頁73-94。
165. 簡光明,〈莊子思想源於田子方說辨析〉,鵝湖月刊,19:10=226民83.04頁28-31。new window
166. 簡光明,〈宋人「佛學思想源於莊子說」析論〉,中國學術年刊,15民83.03頁111-132。new window
167. 簡光明,〈羅勉道「南華真經循本」綜論〉,中國學術年刊,18民86.03頁73-96+433-434。new window
168. 簡光明,〈莊子在小說中的形象--淺談王應遴「逍遙遊」〉,國文天地,10:8=116民84.01頁22-27。new window
169. 簡光明,〈莊子論「情」及其主張〉,逢甲中文學報,3民84.05頁106-116。
170. 簡光明,〈莊子評註初探--以「莊子口義」、「莊子因」為主之考察〉,逢甲中文學報,民80.11頁219-237。
171. 譚澎蘭,〈莊子處世觀探討〉,筧橋學報,3民85.09頁191-206。
172. 羅思美,〈莊子自然美學之意義〉,孔孟月刊,35:11=419民86.07頁28-33。new window
173. 羅錦堂,〈莊子與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民82.03頁101-151。new window
174. 鐘雲鶯,〈「莊子」之「夢」探析〉,鵝湖月刊,23:5=269民86.11頁43-51。
175. 龔鵬程,〈成玄英「莊子疏」探討〉,鵝湖月刊,17:1=193民80.07頁17-32。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