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溫庭筠與晚唐五代文人詞之定型
作者:洪若蘭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施逢雨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溫庭筠晚唐五代文人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6
本論文共分四章探討溫庭筠對晚唐五代文人詞定型之影響。第一章分別討論溫庭筠的生平、交游與詩歌成就,以作為全文討論之出發點。第二章探討豔詩從南朝樂府民歌、宮體詩、李賀詩到溫庭筠詩的發展,以說明溫庭筠豔詩在前人豔詩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影響其詞作風格特色之特點。第三章藉由詞的起源問題之析論說明溫庭筠詞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並以溫庭筠以前的唐代文人詞和溫庭筠詞之比較說明溫庭筠詞在唐代文人詞發展中的特殊性、以及溫庭筠詞在晚唐五代文人詞定型上之影響。第四章透過敦煌曲子詞和溫庭筠詞之比較,從另一方面說明溫庭筠在晚唐五代文人詞內容與形式定型上之影響;並由溫庭筠填詞背景──包括中晚唐音樂、聲詩、酒令、妓女等之發展──之探討分析溫庭筠詞特色之成因。由本文之研究,可以發現溫庭筠之交游與文學成就皆極廣泛,並非如一般所認為是個舉場失意而終日流連於歌樓酒館、為歌妓填寫歌詞的無行文人。他其實只是在晚唐一般的文人娛樂場合填詞,只不過他正巧處於曲子詞盛行的時代,又同時具備了善音律與詩歌的才華,因而成為第一個大量填詞且產生重大影響之文人。他將其豔詩慣用之手法與近體詩慣用之平仄格律運用於填詞,不僅為晚唐五代文人詞奠定了基本模式與特色,也使得晚唐五代文人詞的形式更為固定,並使「詞」得以發展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文類。
岸邊成雄著,梁在平、黃志炯譯。《唐代音樂史的研究》。台北:台灣中華,1973。
《白居易集箋校》。白居易撰,朱金城箋校。上海:古籍,1988。
《北夢瑣言》。孫光憲撰。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三編。台北:新興,1978。
《北里志》。孫棨撰。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五編。台北:新興,1979。
《本草綱目》。李時珍撰。台北:台灣商務,1968。
畢寶魁。《韓孟詩派研究》。瀋陽:遼寧大學,1999。
卞孝萱。《劉禹錫叢考》。成都:巴蜀書社,1988。
卞孝萱、卞敏。《劉禹錫評傳》。南京:南京大學,1996。
卞孝萱、吳汝煜。《劉禹錫》。台北:群玉堂,1992。
《滄浪詩話校釋》。嚴羽撰,郭紹虞校釋。北京:人民文學,1983二版。
曹道衡。〈談南朝樂府民歌〉,收於其《中古文學史論文集續編》。台北:文津,1994。
《昌谷集註》。李賀撰,姚文燮注。收於《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見該條)。
陳建中。〈劉禹錫竹枝詞寫作地點考辨〉。《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8年12期。
陳人之、顏廷亮編。《雲謠集研究彙錄》。上海:古籍,1998。
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2期。
陳耀東。〈張志和生卒年考〉。《文學遺產》,1984年1期。
程石泉著,蔡振念譯。〈某些敦煌曲的寫作年代〉。《大陸雜誌》,66卷6期(1983)。
《詞話叢編》。唐圭璋編。北京:中華,1986。
《詞林正韻》。戈載撰。上海:古籍,1981。
《詞律》。萬樹編撰。上海:古籍,1984。
《詞律辭典》。潘慎主編撰。山西:人民,1991。
《辭源》。台北:遠流,1988。
《詞綜》。朱彞尊、汪森輯。北京:中華,1975。
村上哲見著,邵毅平譯。〈對於“詞”的認識及其名稱的變遷〉,收於王水照、保薊佳昭編選《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見該條)。
村上哲見著,邵毅平譯。〈《楊柳枝》詞考〉,收於王水照、保薊佳昭編選《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見該條)。
《大唐新語》。劉肅撰,許德楠、李鼎霞點校。北京:中華,1984。
戴偉華。《唐代使府與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8。
《登科記考》。徐松撰,趙守儼點校。北京:中華,1984。
《東觀奏記》。裴庭裕撰,田廷柱點校。北京:中華,1994。
董乃斌。〈論樊南文〉,收於王蒙、劉學鍇主編《李商隱研究論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8。
冬子。〈《長相思》“深畫眉”一詞並非白居易的作品〉。《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1期。
《杜牧全集》。杜牧撰,陳允吉校點。上海:古籍,1997。
《賭棋山莊詞話》。謝章鋌撰。收於《詞話叢編》(見該條)。
房日晰。〈李賀詩派及餘波〉。《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11期。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1994。
高夢林。〈詞當起於中唐〉。《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3年2期。
顧學頡。《顧學頡文學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7。收有下列四篇本論文引用文章:
〈溫庭筠行實考略〉
〈新舊《唐書》溫庭筠傳訂補〉
〈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詩舊注辨誤〉
〈溫庭筠交游考〉
《廣韻》。余迺永校註《新校互註宋本廣韻》本。香港:中文大學,1993。
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1996。
《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1990─1994。
《漢語大字典》。成都:四川辭書、湖北辭書,1986─1990。
《後漢書》。范曄撰。
《花間集校》。趙崇祚輯,李一氓校。北京:人民文學,1998。
《淮南子》。劉安等撰,高誘注。台北:藝文,1974三版。
黃進德。〈略論燕樂的興起與詞的起源〉。《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4年21期。
黃進德。《唐五代詞》。台北:萬卷樓,1990。
黃坤堯。〈唐詩中之齊梁體〉,收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古典文學》第五集。台北:台灣學生,1983。
黃震雲。〈溫庭筠籍貫及生卒年〉。《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2年3期。
黃震雲。〈對《溫庭筠生年新證》一文的意見〉。《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5年15期。
黃震雲。〈溫庭筠貶尉方山方城隋縣考辨〉。《中國古典研究》,第43號(1998)。
胡德懷。《齊梁文壇與四蕭研究》。南京:南京大學,1997。
胡適。〈詞的起源〉,收於趙為民、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見該條)。
胡雲翼。〈詞的起源〉,收於趙為民、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見該條)。
《蕙風詞話》。況周頤撰,王幼安校訂。北京:人民文學,1960。
《集異記》。薛用弱撰。收於《筆記小說大觀》十四編。台北:新興,1977。
《集韻》。丁度等編。上海:古籍,1985。
《簡明古漢語字典》。張永言等編著。香港:中華,1987。
蔣禮鴻。〈敦煌詞校議〉,收於其《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附錄二。增訂本。北京:中華,1962三版。
姜亮夫。〈「詞」的原始與形成〉,收於趙為民、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見該條)。
蔣寅。《大曆詩人研究》。北京:中華,1995。
蔣哲倫。〈《尊前集》和早期文人詞〉。《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4年1期。
《教坊記》。崔令欽撰。任二北《教坊記箋訂》本。台北:宏業,1973。
《金華子》。劉崇遠撰。上海:古籍,1988新一版。
《晉書》。房玄齡等撰。
金維諾。〈晚唐畫家程修己墓志〉。《文物》,1963年4期。
《景德傳燈錄》。釋道原撰。台北:新文豐,1974。
《舊唐書》。劉昫等撰。
《劇談錄》。康駢撰。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九編。台北:新興,1975。
《郡齋讀書志》。晃公武撰。台北:台灣商務,1968。
賴橋本。〈溫庭筠與詞調的成立〉。《國文學報》,第8期(1979)。new window
《李白集校注》。李白撰,瞿蛻園、朱金城校注。上海:古籍,1980。
李伯敬。〈“詞起源於民間”說質疑〉。《文學評論》,1990年6期。
《李長吉歌詩彙解》。李賀撰,王琦彙解。收於《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見該條)。
《李長吉詩集批註》。李賀撰,方扶南批注。收於《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見該條)。
《歷代豔體詩歌精華》。饒少平選注。北京:華夏,1995。
《李賀詩集》。李賀撰,葉蔥奇疏注。北京:人民文學,1998。
李嘉言。〈李賀詩校釋〉,收於其《李嘉言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古籍,1987。
《李商隱詩歌集解》。劉學鍇、余恕誠著。北京:中華,1988。
李廷先。〈《李白〈清平調詞〉三首辨偽》商榷〉。《文學遺產》,1981年4期。
《蓮子居詞話》。吳衡照撰。收於《詞話叢編》(見該條)。
《梁書》。姚思廉等撰。
廖美雲。《唐伎研究》。台北:台灣學生,1995。
廖蔚卿。〈南朝樂府與當時社會的關係〉,收於吳宏一、呂正惠編《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詩歌類)》。台北:幼獅,1980。new window
林玫儀。《詞學考詮》。台北:聯經,1987。收有下列兩篇本論文引用文章:
〈由敦煌曲看詞的起原〉
〈論敦煌曲的社會性〉
林玫儀。《敦煌曲子詞斠證初編》。台北:東大,1986。
鈴木虎雄著,邵毅平譯。〈詞源〉,收於王水照、保薊佳昭編選《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見該條)。
劉范弟。〈溫庭筠貶謫時地辨〉。《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0年10期。
劉開揚。《唐詩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8。
《六一詩話》。歐陽修撰,鄭文校點。北京:人民文學,1962。
劉斯翰選注。《溫庭筠詩詞選》。台北:遠流,1988。
《劉禹錫集箋證》。劉禹錫撰,瞿蛻園箋證。上海:古籍,1989。
《劉禹錫詩集編年箋注》。蔣維崧等箋注。濟南:山東大學,1997。
劉雲翔。〈吳歌與詞〉,收於趙為民、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見該條)。
《劉長卿詩編年箋注》。劉長卿撰,儲仲君編注。北京:中華,1996。
劉尊明。《唐五代詞史論稿》。北京:文化藝術,2000。
龍沐勛。《唐宋詞格律》。台北:里仁,1986。
龍榆生。〈詞體之演進〉,收於其《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古籍,1997。
盧前。〈令詞引論〉。《詞學季刊》,2卷1號(1934)。
洛地。〈“詞”之為“詞”在其律──關於律詞起源的討論〉。《文學評論》,1994年2期。
羅根澤。《樂府文學史》。北京:東方,1996。
羅庸、葉玉華。〈唐人打令考〉,收於《國立北京大學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乙編上。昆明:國立北京大學出版組,1940。
駱玉明、張宗原。《南北朝文學》。合肥:安徽教育,1991。
《夢溪筆談》。沈括撰。胡道靜校證《夢溪筆談校證》本。台北:世界,1989四版。
繆鉞。《杜牧傳》。天津:百花文藝,1999。
繆鉞。〈論李義山詩〉,收於其《詩詞散論》。台北:台灣開明,1982台七版。
牟懷川。〈溫庭筠生年新證〉。《上海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1期。
牟懷川。〈關於溫庭筠生平的若干考證和說明──兼駁《意見》〉。《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5年15期。
目加田誠著,王群譯。〈詞源流考〉,收於王水照、保薊佳昭編選《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見該條)。
石皓一。〈尊前集雜考〉。《漢學會雜誌》,9卷1號(1941)。
《南部新書》。錢易撰。收於《筆記小說大觀》六編。台北:新興,1979。
《南楚新聞》。尉遲樞撰。收於《唐代叢書》。台北:新興,1971。
《南史》。李延壽撰。
《女紅餘志》。龍輔撰。收於《詩詞雜俎》。《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第二十三輯。台北:藝文,1966。
漚盦。〈詞的起源與音樂之關係〉。收於趙為民、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見該條)。
潘重規。《敦煌雲謠集新書》。台北:石門,1977。
彭志憲。〈溫庭筠未曾再貶及有關問題〉。《文學遺產》,1993年5期。
浦江清。〈詞曲探源〉,收於呂叔湘編集《浦江清文錄》。北京:人民文學,1958。
錢鍾書。《談藝錄》。補訂本。北京:中華,1984。
《欽定詞譜》。王奕清等編。京都:同朋舍,1983。
青木正兒著,王群譯。〈關於詞格的長短句發達的原因〉,收於王水照、保薊佳昭編選《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見該條)。
青山宏著,程郁綴譯。《唐宋詞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5。
邱瓊蓀遺著,隗芾輯補。《燕樂探微》。上海:古籍,1989。
《全宋詞》。唐圭璋編。台北:洪氏,1981再版。
《全唐詩》。彭定求等編。北京:中華,1960。
《全唐詩典故辭典》。范之麟、吳庚舜主編。武漢:湖北辭書,1989。
《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袁閭琨主編。瀋陽:遼寧人民,1997。
《全唐詩話》。尤袤撰。收於《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1936。
《全唐文》。董誥等編。台北:大通,1979四版。
《全唐五代詞》。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尊明編撰。北京:中華,1999。
《全唐五代詞》。張璋、黃畬編。台北:文史哲,1986。
《全唐五代詞彙編》。林大椿編。台北:世界,1967。
《全唐五代詞釋注》。孔范今主編。西安:陝西人民,1998。
饒宗頤。《敦煌曲續論》。台北:新文豐,1996。收有下列兩篇本論文引用文章:
〈唐末的皇帝、軍閥與曲子詞──關於唐昭宗御製的〈楊柳枝〉及敦煌所出他所寫的〈菩薩蠻〉與他人的和作〉
〈從敦煌所出《望江南》、《定風波》申論曲子詞之實用性〉
任半塘。《唐聲詩》。上海:古籍,1982。
任半塘。《敦煌歌辭總編》。上海:古籍,1987。
任二北。《敦煌曲初探》。上海:文藝聯合,1954。
任海天。《晚唐詩風》。哈爾濱:黑龍江教育,1998。
《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李賀撰,王琦等評注。上海:古籍,1998新一版。
《少室山房筆叢》。胡應麟撰。台北:世界,1963。
舍之。〈歷代詞選集敘錄(節錄)〉,收於陳人之、顏廷亮編《雲謠集研究彙錄》(見該條)。
沈冬。〈小妓攜桃葉,新歌踏柳枝──民間樂舞〈楊柳枝〉〉,收於其《唐代樂舞新論》。台北:里仁,2000。
施逢雨。《李白詩的藝術成就》。台北:大安,1992。
施逢雨。〈單句律化:永明聲律運動走向律化的一個關鍵過程〉。《清華學報》,新29卷3期(1999)。new window
《詩鏡總論》。陸時雍撰。收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1983。
《詩源辯體》。許學夷撰,杜維沬校點。北京:人民文學,1987。
施蟄存。〈讀溫飛卿詞札記〉,收於《中華文史論叢》第八輯。上海:古籍,1978。
施蟄存。〈讀李白詞札記〉。《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4年1期。
施蟄存。〈說憶秦娥〉,收於《詞學》第八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0。
《鼠璞》。戴埴撰。收於《筆記小說大觀》八編。台北:新興,1975。
《松陵集》。陸龜蒙輯。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第154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搜神記》。干寶撰。台北:里仁,1999。
《隋書》。魏徵等撰。
《隋遺錄》。顏師古撰。收於《百川學海》。《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第二輯。台北:藝文,1966。
孫其芳選評。《鳴沙遺音──敦煌詞選評》。蘭州:甘肅人民,2000。
孫其芳。〈《云謠集雜曲子》校注〉,收於陳人之、顏廷亮編《雲謠集研究彙錄》(見該條)。
孫其芳。〈詞附佛曲〉,收於顏廷亮主編《敦煌文學》。蘭州:甘肅人民,1989。
孫維城。〈論中唐文人詞源於聲詩〉。《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1期。
《太平御覽》。李昉等撰。北京:中華,1960。
《唐才子傳校箋》。傅璇琮主編。北京:中華,1987。
《唐代墓誌彙編》。周紹良主編。上海:古籍,1992。
《唐方鎮年表》。吳廷燮撰。北京:中華,1980。
唐圭璋。〈《雲謠集雜曲子》校釋〉,收於陳人之、顏廷亮編《雲謠集研究彙錄》(見該條)。
《唐聲詩》。任半塘撰。上海:古籍,1982。
《唐詩鼓吹》。元好問編,郝天挺註。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65冊。台北:台灣商務,1983─。
《唐詩紀事》。計有功撰。王仲鏞《唐詩紀事校箋》本。成都:巴蜀書社,1989。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黃昇編。收於其《花庵詞選》。香港:中華,1962。
《唐五代詞鑒賞辭典》。潘慎主編。北京:燕山,1991。
《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傅璇琮主編。瀋陽:遼海,1998。
《唐五代語言詞典》。江藍生、曹廣順編著。上海:上海教育,1997。
《唐音癸籤》。胡震亨撰。台北:世界,1985五版。
《唐音癸籤》。胡震亨撰。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2冊。台北:台灣商務,1983─。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學,1997。
《唐語林》。王讜撰。周勛初《唐語林校證》本。北京:中華,1987。
《唐摭言》。王定保撰,蔣光煦校。台北:世界,1967再版。
陶敏。〈晚唐詩人周繇及其作品考辨〉,收於《中華文史論叢》第五十五輯。上海:古籍,1996。
《苕溪漁隱叢話》。胡仔纂集,廖德明校點,周本淳重訂。北京:人民文學,1993二版。
《萬首唐人絕句》。洪邁編。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9冊。台北:台灣商務,1983─。
王重民輯。《敦煌曲子詞集》。上海:商務,1950。
王達津。〈溫庭筠生平之若干問題〉。《南開學報》,1982年2期。
王國維。《戲曲考原》。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第164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王國維。〈敦煌發見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小說(節錄)〉,收於陳人之、顏廷亮編《雲謠集研究彙錄》(見該條)。
王國維。〈唐寫本《云謠集雜曲子》跋〉,收於陳人之、顏廷亮編《雲謠集研究彙錄》(見該條)。
王昆吾。《唐代酒令藝術》。上海:東方,1995。
王水照、保薊佳昭編選。《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上海:古籍,1991。
王小盾。〈從詞體形成的條件看詞的起源〉。《揚州師院學報》,1995年3期。
王運熙。《六朝樂府與民歌》。上海:文藝聯合,1955。
《溫飛卿詩集箋注》。溫庭筠撰,曾益等箋注。上海:古籍,1980。
《溫庭筠詩集校注》。溫庭筠撰,王國良校注。台北:黎明,1999。
《文獻通考》。馬端臨撰。北京:中華,1986。
《文選》。蕭統編,李善注。台北:五南,1991。
《文苑英華》。李昉等奉敕編。台北:新文豐,1979。
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收於其《唐詩雜論》。上海:古籍,1998。
吳庚舜、董乃斌主編。《唐代文學史(下)》。北京:人民文學,1995。
吳企明。〈李白《清平調》詞三首辨偽〉。《文學遺產》,1980年3期。
夏承燾。〈溫飛卿繫年〉,收於其《唐宋詞人年譜》。上海:中華,1961。
夏承燾。〈令詞出於酒令考〉。《詞學季刊》,3卷2號(1936)。
夏承燾。《詞調溯源》。台北:台灣商務,1967。
夏承燾。〈唐宋詞字聲之演變〉,收於其《唐宋詞論叢》。增訂本。香港:中華,1985。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輯校。台北:木鐸,1988。
《香研居詞麈》。方成培撰。收於《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1936。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1998。
蕭繼宗評點校注。《花閒集》。台北:台灣學生,1977。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台北:文津,1992。
《小學紺珠》。王應麟撰。收於《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1936。
《協律鉤元》李賀撰,陳本禮箋注。香港:中文大學,1973。
《新唐書》。歐陽修等撰。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趙超編著。北京:中華,1998。
《續齊諧記》。吳均撰。收於《古今逸史》。《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第九輯。台北:藝文,1966。
徐匋。〈溫庭筠從宗密禪師結社事考〉。《文史》第二十八輯(1987)。
《續仙傳》。沈汾撰。收於《雲笈七籤》。《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編》本。台北:台灣商務,1979。
許總。《唐詩史》。南京:江蘇教育,1994。
《顏魯公文集》。顏真卿撰。《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編》本。台北:台灣商務,1979。
葉嘉瑩。〈論詞的起源〉,收於其與繆鉞合著《靈谿詞說》。台北:正中,1993。
《藝概》。劉熙載撰。王氣中《藝概箋注》本。貴州:人民,1986。
《一瓢詩話》。薛雪撰。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第15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殷光熹。《唐宋名家詞風格流派新探》。昆明:雲南教育,1993。
《瀛奎律髓》。方回編。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66冊。台北:台灣商務,1983─。
《酉陽雜俎》。段成式撰,方南生點校。台北:漢京,1983。
于翠玲。〈溫、李齊名說淺探──兼及溫、李酬贈詩〉。《西北大學學報》,1984年1期。
《雨村詞話》。李調元撰。收於《詞話叢編》(見該條)。
俞平伯。〈今傳李太白詞的真偽問題〉,收於《俞平伯全集》第四卷。河北:花山文藝,1997。
《玉泉子》。撰者不詳。上海:古籍,1988新一版。
《玉臺新詠》。徐陵編。吳兆宜注,程琰刪補,穆克宏點校《玉臺新詠箋注》本。北京:中華,1985。
袁行霈、羅宗強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1999。
袁行霈。〈長吉歌詩與詞的內在特質〉,收於《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4。
《樂府詩集》。郭茂倩編。北京:中華,1979。
《樂府餘論》。宋翔鳳撰。收於《詞話叢編》(見該條)。
《樂府雜錄》。段安節撰。上海:古籍,1988新一版。
《樂府指迷》。沈義父撰。蔡嵩雲《樂府指迷箋釋》本。北京:人民文學,1963。
《雲溪友議》。范攄撰。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七編。台北:新興,1979。
《雲溪友議》。范攄撰。收於《嘉業堂叢書》。北京:文物,1982。
《載酒園詩話》。賀裳撰。收於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台北:藝文,1985。
《增訂注釋全唐詩》。陳貽焮主編。北京:文化藝術,2001。
張弓。《漢唐佛寺文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
張晶。〈關於詞的起源〉。《文史知識》,1990年9期。
張世彬。〈論唐宋曲子之源流〉。《中國學人》,第3期(1971)。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台北:台灣中華,1989台八版。
趙昌平。〈《張志和生卒年考》質疑〉。《文學遺產》,1985年2期。
趙為民、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台北:五南,1989。
鄭志敏。《細說唐妓》。台北:文津,1997。
治芳。〈李賀詩歌的結構藝術〉。《江淮論壇》,1993年4期。
《直齋書錄解題》。陳振孫撰。台北:台灣商務,1968。
《中國詞學大辭典》。馬興榮、吳熊和、曹濟平主編。杭州:浙江教育,1996。
《中國古典詩詞地名辭典》。魏嵩山主編。南昌:江西教育,1989。
《中國歷史地名辭典》。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編委會編。南昌:教育,1988。
周本淳。〈唐人的早行詩和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收於《學林漫錄》第六集。北京:中華,1982。
周聖偉。〈從詩與樂的相互關係看詞體的起源與形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4年1期。
周延良。《敦煌情愛曲詞研究》。太原:山西高校聯合,1996。
周振甫。〈什麼是「宮體詩」〉,收於其《詩文淺釋》。台北:木鐸,1987。
竹村則行。〈「華清宮、和杜舍人」詩 作者 誰 〉。《九州中國學會報》,第30卷(1992)。
《朱子語類》。黎靖德類編。濟南:山東友誼,1993。
《資治通鑑》。司馬光撰。北京:古籍,1956。
《尊前集》。編者不詳,于翠玲注。北京:華夏,199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