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稻作支持政策之經濟分析
作者:蔡欣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n-Yeh Tsa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榮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稻作支持政策政策評估矩陣模型要素替代彈性Rice Support PolicyPolicy Evaluation Matrix ModelAllen partial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台灣歷年來之農業政策皆以稻米政策為主,為穩定糧食生產及保障農民所得,政府採取保價收購政策、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等稻米支持政策,以達到維護農民權益、糧食安全等政策目標。
由於目前我國稻米政策大多直接影響土地,所以過去文獻大多探討相關政策對土地要素市場之影響,對其他要素市場之探討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欲利用OECD發展之政策評估矩陣(PEM)模型,其作物市場與要素市場之連動關係,透過土地與其他要素,如農藥、肥料之替代關係,對國內農業支持政策,如保價收購、肥料補貼、對地補貼、價差給付等措施進行比較分析,以探討各支持政策對各變數,如國內產出、市場價格、土地、肥料與農藥等要素投入、農民所得、環境污染等造成之影響,進而作為評比各項政策工具抉擇之依據。
本文之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在本研究的假設前提下,可得要素間之替代彈性、成本份額、供給彈性與作物需求彈性之大小,會影響各支持政策對各經濟變數之變動。
2.實施對地給付、肥料補貼與休耕政策對各要素市場之影響,與要素替代彈性及作物需求彈性的大小有關。若要素替代彈性小於作物需求彈性絕對值,則其他要素之價格與使用量會有減少之趨勢;反之,若要素間之替代程度高,則對其他要素之需求可能會有不減反增之現象。
3.在政府財政支出總額相同之前提下,保價收購政策與價差給付政策其生產效果較大,在全球糧食短缺、糧食價格飆漲之局勢下,為可讓政府有效充分掌握糧源、穩定糧價,進而達成維護糧食安全之政策。
4.在政府財政支出總額相同之前提下,價差給付政策對各要素市場之影響最大,其次是保價收購政策。對地給付政策、休耕給付政策與肥料補貼政策對各要素市場之影響則視支持政策主要補貼之對象而定。
5.在政府財政支出總額相同之前提下,價差給付政策其環境效果較差,其次是保價收購政策、肥料補貼政策,這些支持政策之實施皆會造成單位面積農化資材密集度增加,增加對環境之壓迫。至於土地給付政策其環境效果較佳,為維護環境上較有效率之政策。
6.休耕給付政策與對地給付政策補貼之對象皆為農民擁有之土地,因此該政策可將給付最有效率地轉移至農民所得上,所得效果相較其他政策大,其次是價差給付政策、保價收購政策。
7.要素補貼政策之所得效果,則視投入要素為自有或購買的而定,若投入要素為農民自有的,則對農民造成之所得效果相對較大,如對地給付政策,若投入要素為購買的,則該給付大部分會轉移至要素供給者,因此對農民造成之所得效果最小,如肥料補貼政策對農民之所得效果較小,對肥料供應者之所得效果較大。
農業政策之實施不只會影響到稻米作物之價格與產量,進而影響農民所得,亦或透過與要素市場之連結、要素間之替代關係影響肥料、農藥要素之使用,進而影響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因此未來農業支持政策之研擬除了考量農民權益之維護、糧食安全及符合國際規範外,更應重視各政策對要素市場之影響,了解政策之補貼是否會造成肥料與農藥之過度使用,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無法彌補之傷害。
毛育剛(1991),「台灣農業發展與現階段農業政策」,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8期第1卷。
毛育剛(1994),「台灣光復後農業政策之演變」,台灣經濟,第208期。
王俊豪(2005),「WTO會員國與歐盟農業補貼綠色措施結構變遷之分析」 http://bulletin.coa.gov.tw/htmlarea_file/web_articles/4881/0602.pdf
曲同治(2002),「台灣稻米進口政策之經濟效益評估」,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7),「百年糧政資料彙編」。
李舟生(1994),「新農業協議解讀及所得直接給付制度--兼述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方向」,進口救濟論叢,第4期,第75-133頁。
李俊鴻(2000),「台灣稻米政策對稻農生產決策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何黎明(1997),「經濟自由化臺灣稻作土地資源結構變動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new window
林益倍(1998),「加入WT0後確定國內稻米生產的政策構思」,跨世紀的農業發展與農政方向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
林國慶(1994),「對地直接給付制度之探討與擬議」,經社法治叢論,第14期,第153-175頁。
林國慶(1995),「農業生產與所得分離政策之探討」,台灣銀行季刊,第46卷第3期,第176-189頁。new window
林國慶、吳珮瑛(1999),「農業補貼制度之調整與穩定農家所得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研究計劃,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林國慶、吳珮瑛(2000),「臺灣加入WTO農業補貼制度調整之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145期,第1-26頁。
林國慶、吳珮瑛(2000),「農業補貼制度之調整與穩定農家所得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研究計劃,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施順意(2002),「稻米貿易自由化的回應」,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3卷第1期,第25至39頁。new window
施順意(2002),「稻米進口之彈性關稅配額與自主關稅化」,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2卷第11期,第1至18頁。
張淑賢(2004),「WTO杜哈回合農業談判進展」, http://www.2to1agri.com/APAGRI/21.nsf/6044201c5661d05c4825697b001292fe/09cbd96419c505b348256e71002e2251?OpenDocument
徐新暉(1994),「直接給付的理論與作法」,第三次全國農業會議演講輯,第75-99頁。
陳丁榮(2001),「因應WTO結構結合農業三生功能之稻作補貼新制度-台灣稻農對新制度意向反應之解釋與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許文富(1998),「以分離給付取代價格支持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慶祝台灣大學創校七十週年暨跨世紀的農業發展與農政方向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
陳文德(1995),「歐體直接補償給付措施簡介」,農政與農情,第33期,第36-43頁。
陳吉仲、張靜貞、李恆綺、顏宏德(2005),「台灣稻米政策調整對稻米市場經濟影響之評估」,農業經濟叢刊,10:2,第163-197頁。new window
陳祈良(2000),「水旱田利用調整政策變革下台灣稻作生產經濟效益之評估」,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陳建宏(2003),「日本「稻米政策改革大綱」之重要對策內容」http://bulletin.coa.gov.tw/htmlarea_file/web_articles/4852/ple9203f.pdf
陳郁蕙、張宏浩(1999),「臺灣稻米市場分析:理性預期與風險下有界價格模型之應用」,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6卷第2期,第141-157頁。
陳啟榮(2002) ,「台灣稻米產業實施直接給付措施對生產決策之影響」,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new window
陳雅惠、陳郁蕙、廖安定、陳啟榮(1997),「臺灣稻穀保價收購措施調整為直接給付措施之研析」,台灣經濟半年刊,第82期,第28-62頁。new window
張靜貞、傅祖壇、李元和、施順意(2001),「臺灣加入WTO後稻米政策的調整--市場導向與非市場導向的經濟分析」,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7期,第15-40頁。
張靜貞、傅祖壇、李元和、施順意(2001),「加入WTO後稻米產業的危險與機會」,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2期,第1-24頁。
傳祖壇、陳筆(1995),「台灣稻米政策的政治經濟回顧及福利效果」,台灣銀行季刊,第46卷第1期,第304-325頁。new window
黃慇賢(2002),「美國農業境內總支持與農業補貼政策之變遷」,雜糧與畜產,第343期,第26-31頁。
黃慇賢(2002),「日本農業境內支持之調降與稻米政策之轉變」,農政與農情,第356期,第72-74頁。
黃瀕儀(2002),「稻米貿易自由化對要素需求與環境品質的影響」,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new window
溫芳宜(1999),「臺灣稻作最適休耕補貼水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楊明憲(1993),「臺灣稻米政策之政治經濟決策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new window
楊明憲(2000),「WTO新回合農業談判有關稻米進口議題之分析」,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7卷第4期,第69-91頁。
楊奕農(2003),「紐西蘭對WTO新回合農業談判的看法」,http://bulletin.coa.gov.tw/htmlarea_file/web_articles/4852/ple9202d.pdf
楊奕農(2003),「澳洲對WTO架構下有效減少市場扭曲議題之看法」,http://bulletin.coa.gov.tw/htmlarea_file/web_articles/4852/ple9212d.pdf
廖耀宗(1994),「我國農業資源利用調整與剩餘補償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new window
韓寶珠(2004),「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改革與啟示」,農政與農情,第143期,第53-62頁。
韓寶珠(2005),「美國稻米補貼措施簡介」,農政與農情,第152期,第79-82頁。
顏宏德(2003),「台灣稻米政策調整對稻米市場之經濟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new window
Acar, Mustafa (2003), “Agricultural Unskilled Labor Mobility: Does it Matter?”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Vol. 18, pp.1-20.
Allen, R.G. D (1938), Mathematical Analysis for Economists, Macmillan, London.
Abler, D.G. (2000), Elasticities of Substitution and Factor Supply in Canadian, Mexican and US Agriculture, Report to the Policy Evaluation Matrix(PEM) Project Group, OECD, Paris.
Binswanger, H. P.(1974), ”A Cost Function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Elasticities of Factor Demand and Elasticities of Substitu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N056, pp.377-386.
Cahill S.A.(1997), ”Calculating the rate of decoupling for cops under CAP/Oilseeds reforms” 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N48,pp.349-78.
Gardner, B.(1987), 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New York, Macmillan.
Gunter, L. F., Ki Hong Jeong and F.C. White(1996),”Multiple policy goals in a trade model with explicit factor markets” in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78, pp.313-330.
Jesus Anton, Chantal Le Mouel, ”Risk Effects of Crop Support Measures”, OECD
John E. Floyd (1965),”The Effects of Farm Price Supports on the Returns to Land and Labor in Agriculture”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ume 73,Issue 2, pp.148-158.
Muth R.F. (1965),”The derived demand for a productive factor and the industry supply curve”, Oxford Economic Papers,Vol16:222-34.
OECD(2000),”A matrix approach to evaluating policy: preliminary finding from PEM pilot studies of crop policy in the EU, the US, Canada and Mexico ”, www.olis.oecd.org/olis/1999doc.nsf/0/c125685f0037ebabc125689b0041fdf3/$FILE/00073702.DOC.
OECD(2001), ”Market Effects of Crop Support Measures.”
OECD(2002), ”Methodolog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upport and Use in Policy Evaluation”, http://www.oecd.org/dataoecd/36/47/1937457.pdf
OECD(2003),”Effects of Quantitative Constraints on the Degree of Decoupling of Crop Support Measures”
OECD(2004), ”Agricultural Support: How is it Measured and What does it Mean”, http://www.oecd.org/publications/Pol_brief
OECD(2004),”Risk Effects of PSE Crop Measures”
OECD(2005),”The Impact Production Incentives of Different Risk Reducing Policies”
OECD(2005),”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Dairy Trade Liberalisation”
Thomas W. Hertel (1989), ”Negotiating Reduction in Agricultural Support: Im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nd Factor Mobility”, American 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s, p.559-57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