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資料探勘分析影響國民中小學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
作者:梁衍忠
作者(外文):Yen-Chung Liang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
指導教授:張志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資料探勘學習成就決策樹關聯規則類神經網路Data miningLearning achievementDecision-making treeAssociation rules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影響學生學習成就表現因素之相關議題探究,一直是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在相關研究的方法上,大多採取先從文獻的探討中提出研究假設後,再以統計的方法進行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如此的研究方式可能會因為統計工具的限制,使其中一些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統計的過程中未達顯著表現而遭到忽略。因此,本研究運用決策樹、關聯規則、類神經網路分析等三種方法,採取由下而上的資料探勘方式分析台東縣教育長期研究資料庫之家長和學生背景資料,試圖進一步深入探討影響學生學習成就之因素,做為教育實踐與教育行政決策之參考,同時本研究採取三種資料探勘之實際操作過程,提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分析結果臚列如下:
一、家長與學生對學業成績及學歷之期待因素,對於學生學習成就表現有顯著的影響,包括家長的學歷、學生的性別、父母的族籍等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共變的組合影響。
二、學生的家庭結構對於學生的學習成就有顯著的影響,包括家長的職業、家庭的收入、家長的教育程度、家長的族籍等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共變的組合影響。
三、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顯著的影響,包括學生的心情寫照、價值觀、喝酒的情形和習慣、與同儕的關係、參加社團的情形等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共變的組合影響。
四、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參與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顯著的影響,包括家長的管教方式、教育態度、參與學校的事務等,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共變的組合影響。
五、家長對學生在教育上投入的資源對學生的學習有顯著的影響,包括家中的藏書量、參加課外學業補習、學習才藝、購買參考書等,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共變的組合影響。
This study used three research methods, namely decision-making tree, association rule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It also used bottom-up, undirected data mining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arents and students in Taitung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TTEPS) in an attempt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The results can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 field to implemen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In addition, this study intended to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f actual operation of three research methods as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rs to conduct further studies.
The results of the main analyses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Parents’ and students’ expectation to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factors such a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parents, gender of students and ethnic group of parents have a combined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2. The family structure of student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income of family,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parents and ethnic group of parents have a combined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3.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factors such as students’ mood portrayal, value, drinking situation and habit, peer relationship and club participation have a combined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4. Parents’ 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in student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Parents’ parenting style, educational attitude and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affairs have a combined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5. Parents’ resource input into students’ edu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factors such as amount of books collected at home,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participation in talent class and purchase of reference books have a combined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中文部分
Ann L.Weber著,趙居蓮譯(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
G.Corey著、黃德祥編譯(1988)。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
Lawrence A. Pervin著、鄭慧玲編譯(1987)。人格心理學。台北:桂冠。
Nicholas S. Dicaprio著、莊耀嘉編譯(1987)。健康的性格。台北:心理。
Paul Tillich著、魯燕萍譯(1994)。信仰的動力。台北:桂冠。
Philip Smith著、林宗德譯(2004)。文化理論的面貌。台北:韋伯文化。
Richard E. Mayer著、林清山譯(1992)。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Tom McArthur著、張信威譯(1993)。朗文多功能分類辭典。台北:東華。
丁一賢、陳牧言合著(2005)。資料探勘。台中:滄海。
丁麗菁(2010)。影響國中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的因素探討。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天下雜誌編輯群(2002)。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天下雜誌,263,40-104。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台北:五南。
王正彥(1994)。團體式教育決策參與。台北:五南。
朱海成(2006)。資訊管理:思維與策略。台北:碁峰資訊。
何瑞珠 ( 1999 )。家長參與子女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釋。教育學報,27(1),233-261。
吳清基(1982)。教育行政決定理論與實際問題。台北:文景。
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李美芳(2008)。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以台北縣某國小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茂興譯(1996)。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智揚出版社。
李雪莉(2007)。卡住的閱讀:台灣十年為何不如香港四年?天下雜誌,386,206-214。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周雅玲( 2010 )。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困難覺察與寫作態度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林枝旺(2005a)。簡介Coleman之社會資本理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1期。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0日。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1/51-18.htm/
林枝旺(2005b)。以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1期。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0日。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1/51-19.htm/
林枝旺(2005c)。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1期。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0日。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1/51-20.htm/
林基源(1999)。決策與人生—現代化決策的應用。台北:遠流。
林淑梨、王若蘭、黃慧珍譯(1991)。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
林清標 ( 1998 )。原漢族別、家庭結構與學業成就之關連性。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林慧敏、黃毅志(2009)。原漢族群、補習教育與學業成績關聯之研究—以台東地區國中二年級生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7(3),41-81。
徐士翔(2008)。國小學生同儕關係、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相關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光國著(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朗文編輯部編(1998)。朗文當代高級辭典。北京:商務。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2001)。辭源。北京:商務。
張小芬( 2008 )。國小學童的自我效能、目標導向、知覺教師期望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著(1980)。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真華( 2009 )。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以台北縣蘆洲地區為例。台北: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
張意宗(2010)。2006年TASA數學科成就測驗國小六年級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生之試題差別功能(DIF)分析研究。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2008)。PISA成績放異彩,台灣學生受肯定。教育部電子報第294期。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0日。網址: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print.aspx?print_type=topical&print_sn=157&print_num=294
梁家輔(2009)。補習教育對於城鄉學生數學焦慮及成就表現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文連( 2009 )。宜蘭縣外籍配偶子女與原漢學童之國語文學力測驗成績差異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莊耀嘉譯著(1982)。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台北:允晨。
許育嘉(2010)。國小學童學習風格與中英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台中:國立台中教育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
陳怡靖(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財務資本論。台東: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陳怡靖與鄭燿男 ( 2000 )。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物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陳湛勻著(1999)。現代決策應用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陳順利 (1999 )。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縣關山地區為例。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陳耀茂、殷純淵編著(2004)。類神經網路PCNeuron使用手冊。台北市:鼎茂圖書。
彭運石(2001)。走向生命的顛峰。臺北:貓頭鷹出版。
彭懷恩(1982)。決策奇才—賽蒙。台北:允晨。
黃如妤(2008)。台中市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昆輝(1996)。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信誠 ( 2002)。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湘武 (1985)。國中生質量守恆、重量守恆、外體積觀念與比例推理能力的抽樣調查研究,中等教育,36(1),44-65。
黃湘武 (1993)。皮亞傑理論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研究。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杜祖貽編,遠流出版社,53-62。
黃雅君(2008)。社會福利服務方案對高風險少年充權歷程之研究-以台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戲劇表達活動方案為例。台北: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榮村(2003)。在槍聲中且暫且走。台北:天下。
黃毅志(1998)。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51-159。
楊肅棟 (1999)。原漢族別與學業成績關連性之追蹤調查研究—以台東地區國小學童為例。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楊華玲(2010)。校外數學補習經驗對數學態度與數學就之影響-以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賀凱(2009)。父母社經地位對父母管教價值與方式的影響--檢證Kohn的理論在台東國中生父母之適用性。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2),145-180。
葉文倩編譯(1988)。決策、目標與經營理念—智力的挑戰。台北:書泉。
廖文武編譯(1990)。皮亞傑教育的基礎理論。台北:五南。
齊若蘭(2002)。那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天下雜誌,263,52-60。
劉玉玲(2002)。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楊智。
潘美倫 (1999)。閩、客學童族群意識與學業成就差異之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潘慧玲(1999)。學校效能研究領域的發展。教育研究集刊,43,77-112。
蔡毓智 (2002)。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三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鄭麗玉(2005)。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邦昌主編(2005)。資料探勘與商業智慧:SQL Server 2005。台北:鼎茂。
鍾聖校(1992)。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瞿海源編著(1989)。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巨流。
藍以琳(2009)。從PISA 2006看閱讀教育的推動。研習資訊,26(4),65-69。
顏元叔編、林耀福校訂(1997)。時代英英英和雙解大辭典。台北:萬人。
魏麗敏(1994)。國小兒童家庭因素、情緒困擾對成就與適應影響之分析研究。初等教育研究期刊,2,149-175。
蘇峰山編(2005a)。象徵文化暴力與文化再製—布爾迪厄之反思。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導讀二版,111-139。嘉義:南華大學研究所。
蘇峰山編(2005b)。布爾迪厄<<教育、社會語文化中的再製>>導讀。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導讀二版,199-212。嘉義:南華大學研究所。
蘇船利、黃毅志(2009)。文化資本透過學校社會資本對台東縣國二學生學業成績之影響。教育研究集刊,55(3),99-129。
英文部分
Ballard, L. D. (1985). The interaction of cognitive learning style and achievement of selected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Texas, 1986).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 11.
Bandura, A.(1977).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of aggress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Werner-Reimers-Stiftung Conference on Human.ethology:Claims and Limits of a New Discopline. Bad Homburg, West Germany, October.
Carter, E. F. (1988). The relationship of foreign language achievement and proficiencyto field-dependence/ independence in beginning-level college Spanish students(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89). Dissertation AbstractsInternational, 49, 08.
Coleman, J. S. (1988a).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Supplement to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Coleman, J. S.(1988b).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New Hampshire : Ayer Company.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J. S., Campbell, E. Q., Hobson, C. F., McPartland, J., Mood, A. M., Weifeld, F. D., & York, R. L.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ostenbader, V., & Buntaine, R. (1999). Diagnostic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ocial maladjustment and emotional disturbance: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Emotional & Behavioral Disorders, 7(1),2-11.
Fejgin , N .(1995). Factors Contribulting to the Academic Excellence of American Jewish and Asian Student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8, 18–30.
Hao, L., & Burns, M. B.(1998). Parent-Child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Immigrant and Native Students. Sociology of Education,71,175-198.
Khattab, N.(2002).Social Capital,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mong Palestinian Students in Israel . Research in Education, 68,77-88.
Mischel, W.(1973).Toward a cognitive social learning reconceptualiziation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Review,80,252-283.
Peng, S .S., & Wright, D. A .(1994). Explana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Asian American Student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87(6),346–352.
Piaget,J.(1964).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Science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ing . Karplus,R. et al.(Eds.), U.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iaget,J.(1971). Genetic Epistemology . 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
Plowden, Bridget(1967). 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 A Report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for Education(England). London:HMSO.
Simon, Herbert A.(1980). The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228801)
Simon, Herbert A.(1981).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251307)
Simon, Herbert A.(1993).Decision Making: Rational, Nonrational, and Irrationa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46534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