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歐豪年的藝術創作與教育成就研究
作者:李婉慧
作者(外文):LEE, WAN-HUI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班
指導教授:黃儀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歐豪年嶺南畫派藝術教育Au Ho-NienLingnan School of PaintingArt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1970年來台從事教學、創作等不遺餘力,成就斐然,堪稱當今嶺南畫派的代表。
  三十多年的時光,我一直在歐豪年老師身邊,親眼目睹歐豪年老師的藝術創作、展覽、演講,與為人處世、教育推廣等;但多年來,對於歐豪年老師的相關研究卻相對缺乏。文化傳承需透過記述與分析研究。
本研究擬透過
1.歐豪年教授的生平與師承
2.歐豪年教授的藝術風格探討
3.歐豪年教授來台灣對大學校內的授課方式
4.歐豪年對台灣水墨教育推廣的堅持與貢獻
配合大量的圖檔整理與歐豪年教授的口述,對歐豪年教授的繪畫藝術作深入分析,以期給予後研究嶺南畫派歐豪年藝術研究以及現代水墨創作者之參考。
  本文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法,針對歐豪年繪畫風格分析法、圖像研究、歐豪年平日的口述、示範教學觀摩、參展活動與講座等寶貴資料的探討,以圖表並陳的方式呈現,並且藝術家創作中除了創作者本身的因素外,希望能透析出藝術品產生的內在、外在、主觀與客觀範疇內所具有的存在價值。
  研究發現,歐豪年的繪畫藝術觀念概括有引西潤中,吸收西洋寫實繪畫觀念,光線手法操作自如,畫面經營層次堆疊有序,兼備中國文人書畫重墨淡彩。推廣嶺南畫派為終身志業,帶領嶺南畫派來台灣發展,投入中國文化大學教育陣容,提升台灣水墨教育,春風化雨桃李滿天下。
For more than 30 years, I have been with Mr. Au Ho-Nien, and I have witnessed Mr. Au Ho-Nien's artistic creation, exhibitions, speeches, conduct, education promotion, etc.; but for many years,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Mr. Au has been relatively lack. Cultural inheritance needs to be researched through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This study intends to
1. Professor Au Ho-Nien's childhood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2. Professor Au Ho-Nien's concept of sketching and realistic painting
3. Professor Au Ho-Nien's light expression technique
4. Au Ho-Nien's persistence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ink painting education
Cooperat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graphic files and Professor Au Ho-Nien's dictati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Professor Au Ho-Nien's painting art is mad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Au Ho-Nien's art research of the Lingnan School of Painting and modern ink creators.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o discuss the valuable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Au Ho-Nien'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Au Ho-Nien's oral narration, demonstration teaching observation, exhibition activities and lectures, etc., and presents them in the form of charts. In addition to the creator's own factors, I hope to analyze the existence value of the artworks in the internal, external,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ategories.
The study found that Au Ho-Nien's painting art concept is summarized as absorbing Western painting concepts from Xirunzhong, the lighting technique is easy to operate, the picture management layers are stacked and orderly, and both Chinese literat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heavy ink and light color, and the promotion of Lingnan painting school is a lifelong career.
第一節專書
1.石守謙等,《中國古代繪畫名品》,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2.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4。
3.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蒲公英出版社,1986。
4.李澤厚,《中國美學史》,臺北:穀風出版社,1987。
5.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臺北:雄獅出版社,1996。
6.李偉銘輯錄,《高劍父詩文初編》,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香港藝術館,《嶺南派早期名家作品》,香港:香港市政府,1983。
8.香港藝術館,《二十世紀中國繪畫》,香港:香港市政府,1984。
9.俞劍華,《中國書畫類編》,臺北:華證書局,1984。
10.高劍父,《我的現代國畫觀》,臺北:原泉出版社,1975。
11.高劍父,《我的現代國畫觀》,臺北:德華出版社,1975。
12.陳薌普,《高劍父的繪畫藝術》,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1。
13.陳瀅,《嶺南花鳥流變:1368-194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4.臺北市立美術館,《高奇峰畫集》,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86。
15.歐豪年,《天寬樓文存》,臺北:財團法人歐豪年文化基金會,2015。
16.嶺南畫派研究室,《嶺南畫派研究》第一輯,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
17.王禮溥,《天寬樓文存》,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89。
18.汪兆鏽,《嶺南畫徵略》,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行,1961。
19.李婉慧,《畫與詩的對話》,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6。
20.潘襎,《豪邁.幽遠.歐豪年》,臺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2013。

第二節期刊論文
1.沈以正,﹤由嶺南畫派高奇峰作品展明辦嶺南派的成就﹥,《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86,頁37-40。
2.何懷碩,﹤嶺南繪畫與楊善深﹥,《楊善深作品集》,香港:大業公司,1987,頁219-221。
3.劉芳如,﹤嶺南二居的傳承與創革﹥,《近代繪畫選論》,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頁133-146。
4.歐豪年,﹤嶺南畫派與嶺南三家﹥,《嶺南三家遺墨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2004,頁6-7。
5.歐豪年,〈居廉花鳥嶺南宗風〉,《廣東文獻》6卷1期,民國65年5月,頁49-50。
6.歐豪年,〈居廉花鳥嶺南宗風〉,《中央月刊》,第8卷第4期,民國65年2月,頁123~126。
7.葉公超,〈嶺南畫派的革新運動〉,《藝海雜誌》2卷1期,民國67年,頁14-20。
8.高劍父,〈我的現代國畫觀〉,《藝海雜誌》2卷1期,民國67年,頁26-31。
9.歐豪年,〈開啟嶺南畫派新頁—吾師趙少昂先生德業〉,《藝術家》123期,民國74年8月,頁125-135。
10.歐豪年,〈空靈雋逸的趙少昂小品〉,《藝術家》123期,民國74年8月,頁145-148。
11.沈以正,〈嶺南‧傳統‧論君翁的山水畫〉,《台北市立美術館館刊》,1987年10月,頁5。
12.李蕭錕,〈從寫生稿看高劍父的藝術〉,《雄師美術》230期,民國79年4月,頁84。
13.高劍父,〈居古泉先生的畫法〉,《中國美術》3期,民國76年8月,頁55-59。
14.高劍父,〈我的現代國畫觀〉,《中國美術》3期,民國76年8月,頁31-38。
15.簡又文,〈高劍父畫師苦學成名記〉,《逸經》6期,1936年,頁3-9。(民國25)
16.劉芳如,〈嶺南二居的傳承與創革〉,《故宮文物月刊》10卷8期,民國81年11月,頁4-19。
17.劉芳如,〈從定靜堂捐贈文物談中國近代繪畫的幾個面向(下)--京派與嶺南派〉,《故宮文物月刊》20卷7期,民國91年10月,頁98-107。
18.〈高劍父先生事略〉,《革命人物誌》第20集,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79年6月,頁157-160。(民國68)
19.〈高奇峰先生事略〉,《革命人物誌》第22集,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82年6月,頁217-218。(民國71)
20.〈陳樹人先生事略〉,《革命人物誌》第5集(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70年10月,頁288-289。(民國59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