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海岱地區出土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雍穎
作者(外文):Yong, Ying
出版日期:2000
卷期:17:4
頁次:頁1-52+左1-2
主題關鍵詞:新石器時代海岱地區玉器Neolithic ageHaidai areaJad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
  • 點閱點閱:65
Other
1.高廣仁,胡秉華(1989)。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0)。十年來安徽省的文物考古工作,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玉林(1989)。遼東半島新石器時代文化初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佟傳華(1989)。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原始文化的交流,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5)。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五次發掘。文物,7,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岡村秀典、姜寶蓮(1995)。中國史前時期玉器的生產與流通。考古與文物,1995(6),78-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永波(1996)。耜形端刃器的分類與分期。考古學報,1996(1),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臨汾地區文化局(1980)。山西襄汾縣陶寺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0(1),1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北京鋼鐡學院冶金史組(1981)。中國早期銅器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81(3),287-3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9)。河北唐山市大城山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9(3),1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緒球(1992)。石家河文化的玉器。江漢考古,1992(1),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嚴文明(1984)。論中國的銅石並用時代。史前研究,1984(1),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洪路(1985)。試論青蓮崗文化。考古學集刊,1985(4),260-262+268+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1964)。山東曲阜西夏侯遺址第一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伍人(1982)。山東地區史前文化發展序列及相關問題。文物,1982(10),4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巫鴻(1979)。一組早期的玉石雕刻。美術研究,19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伯達(1989)。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1),3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嚴文明(1992)。略論中國文明的起源。文物,19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敬國(1989)。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9(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南京博物院(1983)。江蘇海安青墩遺址。考古學報,1983(2),147-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敦愿(1972)。記兩城鎮遺址發現的兩件石器。考古,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方殿春、劉葆華(1984)。遼海阜新縣胡頭溝紅山文化玉器墓的發現。文物,1984(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永波(19940600)。關於刀形端刃器的幾個問題。故宮文物月刊,12(3)=135,14-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波(19960500)。山東五蓮縣丹土遺址出土玉器。故宮文物月刊,14:2=158,頁84-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竺可楨(1972)。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72(1),1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常州市博物館(1974)。江蘇常州圩墩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調查和試掘。考古,1974(2),109-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北京大學考古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4)。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二次發掘。文物,1994(1),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安志敏(1981)。中國早期銅器的幾個問題。考古學報,1981(3),269-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馮漢驥、童恩正(1979)。記廣漢出土的玉石器。四川大學學報,1979(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省博物館(1978)。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8(1),3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孫守道、郭大順(1984)。論遼河流域的原始文明與龍的起源。文物,1984(6),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宣佩(1987)。略論我國新石器時代玉器。上海博物館集刊,1987(4),150-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安徽省文物工作隊(1982)。潛山薛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1982(3),283-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美莉(19931100)。舖案承道訣 牙璧啟璇璣:牙璧形器。故宮文物月刊,11:8=128,頁68-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鄧淑蘋(19940100)。也談華西系統的玉器 (6):飾有弦紋的玉器。故宮文物月刊,11:10=130,頁80-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山東省博物館(1972)。山東益都蘇埠屯第一號奴隸殉葬墓。文物,1972(8),1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敦愿(1972)。記兩城鎮遺址發現的兩件石器。考古,19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巳奈夫(1983)。殷代以前的玉器文化。文博通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夏鼐(1984)。所謂玉璇璣不會是天文儀器。考古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楊伯達(1988)。中國古代玉器發展歷程(上)。東南文化,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美莉(1994)。試論新石器時代北方系統的環形玉器。故宮學術季刊,12(1),104-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杜金鵬(1994)。論臨朐朱封龍山文化玉冠飾及相關問題。考古,1994(1),55-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其忠(1995)。山東地區史前文化中的玉鉞。考古,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連雲港市博物館(1988)。江蘇灌云大伊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報告。東南文化,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南京博物院(1991)。江蘇灌雲大伊山遺址一九八六年的發掘。文物,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江蘇省文物工作隊(1961)。江蘇新海連市和東海縣新石器時代、商、漢遺址。考古,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江蘇省文物工作隊(1962)。江蘇邳縣劉林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考古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南京博物院(1965)。江蘇邳縣劉林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二次發掘。考古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南京博物院。江蘇邳縣大墩子遺址第二次發掘。考古學集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1979)。山東兗州王因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1965)。山東曲阜考古調查試掘簡報。考古,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忠培(1979)。大汶口文化劉林期遺存試析。吉林大學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南京博物院新沂工作組(1956)。新沂花廳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概況。文物參考資料,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5)。茌平尚莊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山東省濰坊地區藝術館(1985)。濰縣魯家口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1980)。山東滕縣古遺址調查簡報。考古,1980(1),3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思禮(1959)。山東安邱景芝鎮石器時代墓葬發掘。考古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樹明(1987)。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墓葬發掘簡報。史前研究,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8)。山東莒縣杭頭遺址。考古,1988(12),1058-10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蘇兆慶(1989)。山東莒縣大朱村大汶口文化墓地復查清理簡報。史前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近文物組(1975)。山東臨沂大范莊石器時代墓葬的發掘。考古,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隊(1994)。安徽蒙城尉遲寺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佟柱臣(1978)。仰韶、龍山工具的工藝研究。文物,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臨沂市博物館。山東臨沂湖臺遺址及墓葬。文物資料叢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鄭岩、徐新華(1992)。山東安丘老峒峪遺址再調查。考古,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1990)。山東臨朐朱封龍山文化墓葬。考古,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姚官庄遺址發掘報告。文物資料叢刊,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敦愿(1958)。日照兩城鎮龍山文化遺址調查。考古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山東省文物管理處(1960)。山東日照兩城鎮遺址勘察紀要。考古,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日照市圖書館(1986)。山東日照龍山文化址調查。考古,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劉敦愿(1988)。有關日照兩城鎮玉坑玉器的資料。考古,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山東省文物管理處(1955)。日照縣兩城鎮等七個遺址初步勘查。文物參考資料,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李濟。殷墟有刃石器圖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洪明(1985)。山東省海陽縣史前遺址調查。考古,1985(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星德(1991)。紅山文化分期初探。考古,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李恭篤(1986)。遼寧凌源縣三官甸子城子山遺址試掘報告。考古,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劉淑娟(1995)。紅山文化玉器類型探究。遼海文物學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巴林右旗博物館(1987)。內蒙古巴林右旗那斯臺遺址調查。考古,19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遼寧省博物館、旅順博物館、長海縣博物館(1981)。長海縣廣鹿島大長山島貝丘遺址。考古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遼寧省博物館(1984)。大連市郭家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19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2)。遼寧省瓦屋店市長興島三堂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孫祖初(1991)。論小珠山中層文化的分期及與各地比較。遼海文物學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隊(1990)。安陽大寒寸南崗遺址。考古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7)。鄭州市站馬屯遺址發掘報告。華夏考古,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鄭州市博物館(1983)。鄭州閻莊文化遺址發掘簡報。中原文物,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洛陽市文物工作隊(1983)。河南洛陽吉利東楊村遺址。考古,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南京博物院(1990)。一九八七年江蘇新沂花廳遺址的發掘。文物,2,2-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嚴文明(1990)。碰撞與征服─花廳墓地埋葬情況的思考。文物天地,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宋建。嵩山地區與太湖地區文明過程的比較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姬乃軍(1984)。延安市發現的古代玉器。文物,2,7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戴應新(1994)。神木石□龍山文化玉器探索(一)。故宮文物月刊,11(5),78-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安徽蕭縣博物館(1985)。蕭縣金寨村發現一批新石器時代玉器。文物,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黃宣佩(1993)。論良渚文化的分期。上海博物館集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1978)。鍾六合遺址。江漢考古,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杜金鵬(1993)。石家河文化玉雕神像淺說。江漢考古,1993(3),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吳詩池(1989)。試論良渚文化與山東龍山文化的關係。東南文化,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中國社會科學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1983)。一九八0年秋河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簡報。考古,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戴應新(1993)。神木石峁龍山文化玉器探索(四)。故宮文物月刊,11(8)=128,4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戴應新(1977)。陜西神木縣石□龍山文化遺址調查。考古,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7)。一九七六年安陽小屯西北地發掘簡報。考古,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偃師縣文化館(1978)。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器和玉器。考古,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中國社會科學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1984)。一九八一年河南偃師二里頭墓葬發掘簡報。考古,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中國社會科學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偃師二里頭遺址新發現的銅器和玉器。考古,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河南省博物館(1977)。河南襄縣西周墓發掘簡報。文物,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戴應新。陜西神木縣石□龍山文化遺址調查。故宮文物月刊,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趙新來(1966)。鄭州二里崗發現的商代玉璋。文物,19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89)。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發掘簡報。文物,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陜西省文管委員會(1960)。陜西崎山、扶風周墓清理記。考古,196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嚴文明(1989)。東夷文化的探索。文物,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嚴文明(1996)。中國王墓的出現。考古與文物,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杜在忠(1986)。論濰淄流域的原始文化。山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任式楠、陳超(1989)。薛家崗文化及相關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榕(1986)。膠東史前文化初探。山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明綱(1987)。試論大連地區新石器和青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思永(1959)。殷墟發掘展覽目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9)。洛陽發掘報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孫祖初。東北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譜系研究(博士論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85)。鄒縣野店。鄒縣野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濟南市博物館、山東省文物管理處(1974)。大汶口:新石器時代墓葬發掘報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1992)。登封王城崗與陽城。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南京博物院。北陰陽營─新石器時代及商周時期遺址發掘報告。北陰陽營─新石器時代及商周時期遺址發掘報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8)。膠縣三里河。膠縣三里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0)。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1990)。泗水尹家城。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1976)。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任美鍔、包浩生(1992)。中國自然區域及研發整治。中國自然區域及研發整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忠培。蘇魯豫皖考古座談會紀要。文物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紹望平(1993)。海岱系古玉略說。中國考古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建所四十週年紀念。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建芳(1992)。石家河文化玉器及其相關問題。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91)。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饒縣五村遺址發掘報告。海岱考古(第一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6)。棗莊建新。棗莊建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蘇魯豫皖考古座談會紀要。文物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第9冊)。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第9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6冊)。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6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汝祚。初探龍山文化的社會性質─兼論中國文明時代產生的多元性。文物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9)。山東臨朐縣史前遺址普查簡報。海岱考古(第一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山東縣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朐縣西朱封龍山文化重□墓的清理。海岱考古(第一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山東省文物管理處(1955)。山東出土文物選集(普查部分)。山東出土文物選集(普查部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加安。皖北地區新石器文化遺存及其性質。文物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緒球(1992)。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汪青青(1996)。溧陽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珍品─神人獸面鳥紋圭。東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發現60周年紀念文集(1936-1996)。海口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62)。澧西發掘報告。澧西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建芳(19940109)。略論有領環的起源、傳播與用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棠海(1995)。古玉鑒定(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9)。河南偃師灰嘴遺址發掘報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伯達(1992)。中國古代玉器概述。中國玉器全集。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學海(1994)。牙璋雜談。南中國及鄰近地區古文化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邵望平、蘇秉琦(1989)。《禹貢》「九州」的考古學研究。考古學文化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式楠(1993)。中國史前玉器類型初析。中國考古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建所四十週年紀念。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南京博物院(1996)。一九八九年江蘇新沂花廳遺址的發掘。東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發現60周年紀念文集(1936-1996)。海口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