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刑法知識的社會功能
書刊名:成大法學
作者:林東茂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Dong-mao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
頁次:頁53-71
主題關鍵詞:刑法社會功能自由經濟分析唯名論唯實論本質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
本文主要反省有關刑法知識的若干問題。我的基本假定是,任何知識終將回頭影響處理知識的人。商學、法理學、心理學、教育學、自然科學等不同領域的人,會有相異的價值觀與行為表現,關鍵之一,是知識反射的結果。在法學領域中,刑法於其他法學復有不同。 刑法是在惡緣的漩渦裡打轉的知識領域,這冷肅如冬日的知識,會映照出刑法研究者的獨特心靈。 表面看,刑法極盡所能的約束自由;事實上,刑法藉約束自由以創造自由。刑法創造自由的途徑幽婉,非直覺可以透悟,社會功能因而隱晦。刑法的社會功能因而不易彰顯,與刑法知識的難以傳佈有關。刑法知識的不能令人親近,部分原因是刑法知識的本然,部分原因則由於法律文字的難以卒讀。改善之道,有賴治刑法者自我警惕,應為讀者設想,文風可以簡潔、清楚、親切。把自己當成高峰,怪罪讀者沒有攀爬顛峰的能耐,這樣冷傲的知識份子姿態必須去除。 經濟分析是自然科學崇拜的一條支流,挾著科學的光環,少數經濟學人認為一切知識皆可經濟分析。本文最終在反省刑法知識是否可以經濟分析。我認為,刑法更近於人文學科,基本的知識態度不在追求「客觀可驗證」的答案,而在靜候「互為主觀的共鳴」。企圖把自然科學方法論上的唯名論,帶進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把人的知識數學化,不免太把人機械化與矮化。經濟學出身的吳國楨,以及頗具自然科學底蘊的林正弘,分別就本文討論的最後一點提出回應,一併節錄附於文末。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