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被湮沒的證據--談民初文言筆記小說在文學史中的缺席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廖健雄
出版日期:2001
卷期:2
頁次:頁36-54
主題關鍵詞:民初文言筆記小說通俗小說文學史小說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32
圖書
1.張贛生(1991)。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沛(1998)。現代史學分支學科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孟符、孫安邦(1995)。民國筆記小說大觀。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溪坐觀老人、孫安邦(1996)。民國筆記小說大觀。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蒲松齡(1976)。聊齋誌異。文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4)。閱微草堂筆記。大中國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懶散道人(1971)。近人筆記。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明濱、陳東(1996)。文學史重構與名著重讀。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德明(2004)。中國現代小說雅俗流變與整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平原(1989)。中國小說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Kermode, Frank、劉建華(2000)。結尾的意義--虛構理論研究。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振鐸(1938)。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沈衛威(1999)。回眸「學衡派」--文化保守主義的現代命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趼人(1972)。我佛山人筆記。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章培恆、駱玉明(1996)。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大杰(1992)。中國文學發展史。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易斯‧科塞、郭方、鄭也夫、馮克利(2001)。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Scheler, Max、羅悌倫(1996)。價值的顛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平原、夏曉虹(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慶炳(1987)。中國文學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鄒川雄(1999)。中國社會學理論:尺寸拿捏與陽奉陰違。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