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文言小說中精怪修煉主題之研究
作者:陳昌遠
作者(外文):Chang-Yuan Chen
校院名稱: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指導教授:陳器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清代文言小說精怪修煉子不語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Ching dynastyclassical Chinese fictionspectraltrainingZibuyiYuewei caotang bijiLiaozhai zhiy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6
文言小說寫作的重點目標既不在取悅於一般大眾,其內容與敘述等等的美學要求都針對士大夫階層。由此一觀點切入,重新省視精怪修煉故事的寫作,可以發現這類故事的寫作模式正符合士大夫觀點的方向。也就是說,清代的儒家文士們精怪修煉故事的寫作內容、敘述模式甚至是修煉理論的發展,都是符合文士想要以這種寫作來達到文化場域的交換目的。透過文言精怪修煉小說,我們能真正聚焦到文人的身上,看到這些文人是如何透過這些寫作與其他文人對話,表述心跡,並自我療傷。
同時,由於這種寫作內容可以偏離現實歷史與政治事件,實際上具有避世的效果,逃避清初嚴密的文網,以超現實的內容隱藏對現實政治的不滿。此外,除了表面上的教化、休閒,他們還有更堅強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寫作行為─他們為了將自己擠身於紳士集團或紳士階層所作的努力。也就是為了進入士大夫這個傳統場域(field),他們一方面在心理上強化與內化精怪的形象,為自己的正當性找到心理的出口,另一方面在現實環境中保留自己作為士大夫的資格。用文言形式寫作表明這種作品是專門給士大夫閱讀的,其訴求不是針對大眾,所以這些作品其實不適用於現在一般對小說(fiction)的商品化性質的說法,而是應該將它們視為是一種文化資本,是寫作者為了累積資本以作為進入士大夫場域時所需行使的交換行為而準備的資本。
此外,在整個精怪傳統故事的流變歷史中,修煉理論的加入是精怪小說的一個重大轉折。從故事學的角度,修煉理論完整了故事的基礎背景,同時也說明了這樣的背景知識普遍存在於廣土眾民之中,成為閱聽精怪傳說故事的人所共同遵守的文化符碼,這類型的故事遂成為同時具有人類通性與在地人個性的雙重性質。就文學作品寫作的角度,則修煉理論作為一種敘述模式的基底,使精怪故事在情節佈局上開展出更能激發出高潮的敘述技巧,在精怪的出現與人類周旋之間,有更多機會發展不同的故事脈絡,豐富了故事內容與敘述技巧。更從文學作品所潛藏的心理來看,修煉理論對傳統精怪與人類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視角,精怪由於修煉而不再只是人性罪惡的替罪羊,它們也有可能成為人類的學習對象,於是善與惡之間的界線在此鬆動,精怪故事的閱聽者們遂得以藉由這樣的鬆動再此對自我的心理作一番調整與協和。
參考書目
一、研究對象文本
蒲松齡,《聊齋誌異》,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九月。
鈕锈,《繪圖觚賸正續編》,收入《筆記續編》,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九月初版。
長白浩歌子,《螢窗異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4月初版一刷。
袁枚,《子不語》,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十冊,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十冊,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
和邦額,《夜譚隨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樂鈞,《耳食錄》,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一刷。
吳熾昌,《客窗閒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一刷。
俞樾,《右台仙館筆記》,山東:齊魯書社,1986年3月初版三刷。
李慶辰,《醉茶志怪》,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6月初版一刷。
宣鼎,《夜雨秋燈錄》,安徽:黃山書社,1999年6月初版一刷。
王韜,《淞隱漫錄》,台北:廣文書局,1976年8月初版。
二、古籍(依主要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干寶著,《搜神記》,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
王充著,楊寶忠校箋,《論衡校箋》,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一刷。
王充著,劉盼遂集解,《論衡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四版。
王析著,《稗史彙編》,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41冊,
王守恂、高凌雯纂修,《天津縣新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天津府縣志輯3》,上海:上海書店,2004年初版。
王鍾翰校閱,《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王陽明著,《王文成公全書》,收入「四部叢刊」集部初編,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據1962年商務印書館本影印。
白雲觀長春真人編,《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10月初版。
左丘明(?)著,《國語》,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12月。
司馬遷著,日本‧瀧川龜太郎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宏業書局,1990年10月再版。
朱之謙校釋,《老子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6年1月初版。
朱彝尊編著,《明詩綜》,台北:世界書局,1970年八月再版。
安井衡纂詁,《管子纂詁》,台北:河洛出版社,1976年三月初版。
李贄著,《李溫陵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年8月景印[明]萬曆刊本。
李贄著,《焚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汪啟淑著,《水曹清暇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第1138冊,續修四庫全書編輯委員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阮元著,《揅經室三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原刊本,1967年台二版。
阮元校勘,《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大化書局,1989年10月四版。
阮元校勘,《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大化書店,1989年10月四版。
阮元校勘,《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大化書店,1989年10月四版。
阮元校勘,《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大化書店,1989年10月四版。
阮元校勘,《禮記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大化書店,1989年10月四版。
吳任臣廣注,《山海經廣注》收入《歷代山海經文獻集成》第四卷,文靖閣編委會編,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6年初版一刷。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5月再版。
沈德符著,《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1976年11月。
余象斗著,《四遊記》,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9月四版。
范曄著,李賢注,《後漢書》,收入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井附編十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3月七版。
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周暉《金陵瑣事》,收入《四庫禁燬叢刊‧補編》第37冊,四庫禁燬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8月初版一刷。
洪邁著,《夷堅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影宋抄本影印原書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皇侃疏,《論語集解義疏》,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1月初版,1977年7月再版。
郭慶藩輯,《莊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8月版。
荀況著,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山東:山東友誼書社,1994年6月初版一刷。
段成式著,《酉陽雜俎》,收入「中國史學叢書續編」35,1979年4月再版。
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六版。
宣鼎著,《寰宇瑣紀》,申報館仿聚珍版式鉛印本,第十卷,十六號。
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三月。
胡應麟著,《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1980年再版。
高廷珍等撰,《東林書院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246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8月初版一刷。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8月。
班固著,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漢書》,1995年八版。
徐珂編著,《清稗類鈔》,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17年初版,1983年10月台二版。
耿文光編著,《蘇溪漁隱讀書譜》,收於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叢刊第171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畢沅校正,《山海經新校正》,收入《歷代山海經文獻集成》第七卷,文靖閣編委會編,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6年初版一刷,據[清]光緒五年(1877)浙江書局刻本影印。
陳其元,《庸閒齋筆記》收入周光培主編《歷代筆記小說集成》第89冊,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強汝詢著,《求益齋文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55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許維遹集釋《呂氏春秋集釋等五書》,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
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1980年。
章炳文著,《搜神秘覽》,收入《龍威秘書》第四函
張伯端著,王沐淺解,《悟真篇淺解》,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1月北京三刷。
陸容著,《菽園雜記》,收入筆記三編,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12月初版。
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月二次修訂版一刷。
葛洪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二版三刷。
葛洪著,胡守為校釋,《神仙傳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0月北京二刷。
葉盛著,《水東日記》,收入吳組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第25,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5年11月初版,1986年6月二刷。
葉夢得著,《避暑錄話》,收入《歷代筆記小說集成‧宋代筆記小說》第十八冊,周光培編,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一刷。
焦循著,《易餘籥錄》,收入馬小梅主編「國學集要初編十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5月台初版。
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台北:漢京文化,1987年1月一刷。
趙弼著,《效顰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小說家類,第246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8月初版一刷。
蔣良騏編,《東華錄》,收入《十二朝東華錄》康熙朝第一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9月初版。
廖燕著,《二十七松堂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6月初版。
劉向集錄,《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1990年9月。
劉安著,《淮南子》,收入《諸子百家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劉斧著,《青瑣高議》,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小說家類,第246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8月初版一刷。
鄧志謨著,向永陽校點,《飛劍記》,收入侯志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第四冊,四川:巴蜀書社,1993年12月初版一刷。
鄧志謨著,鍾葦校點,《呪棗記》,收入侯志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第四冊,四川:巴蜀書社,1993年12月初版一刷。
顏昌嶢校釋,《管子校釋》,湖南:岳麓書社,1996年2月初版一刷。
魏徵等撰,《隋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93年。
戴孚著,方詩銘輯校,《廣異記》,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3月初版一刷。
羅貫中著,馮夢龍改編,《平妖傳》,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九月四版。
釋道世著,《法苑珠林》,北京:中國書店,1991年。
顧大韶著,《炳燭齋稿》,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0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3月初版。
《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9月初版。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台北:臺灣華文書局,1964年6月初版。
三、近人專著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頁45~68,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10月初版,1991年12月四刷。
王先明著,《近代紳士─ 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一刷。
王溢嘉著,《聊齋搜鬼》,台北:野鵝出版社,1993年1月五版。
王國良著,《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初版。new window
王德昭著,《清代科舉制度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初版1988年二刷。
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898年6月初版二刷。
史宗主編,金澤、宋立道、徐大建等譯《20世紀西方宗教人類學文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4月初版一刷。
史存直著,《文言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7月1版2006年2月2刷。
左松超著,《文言語法綱要》,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初版一刷。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10月初版,1991年12月四刷。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10月初版一刷。
余嘉錫著,《余嘉錫文史論集》,湖南:岳麓書社,1997年5月初版一刷。
李豐楙著,《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五月初版。
李豐楙著,《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3月初版。
李豐楙著,《神化與變異─ 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0月初版一刷。
李壽菊著,《狐仙信仰與狐貍精故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10月初版。
李濬之輯,《清畫家詩史》,民國十六年(1927),上海有政書局鉛印本,壬上卷。
吳志達著,《中國文言小說史》,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9月初版一刷。
宋書功編,《中國古代房室養生集要》,台北:百川書局,1992年11月初版。
林在勇著,《怪異:神乎其神的智慧》,台北:國際村文庫書店,1993年8月初版。
林惠祥著,《文化人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1月據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影印本。
金榮華著,《六朝志怪小說情節單元分類索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94年。
金澤著,《宗教禁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4月初版一刷。
余嘉錫《余嘉錫文史論集》,湖南:岳麓書社,1997年5月初版一刷。
周樹人(魯迅)著,《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0年11月初版。
祁連休著,《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一刷。
胡適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侯忠義、劉世林合著,《中國文言小說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初版。
卿希泰著,《中國道教史》,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初版。
袁珂著,《中國神話傳說》,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9月。
袁珂著,《中國神話通論》,四川:巴蜀書社,1993年4月初版一刷。
唐富齡著,《文言小說高峰的回歸─《聊齋志異》縱橫研究》,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初版一刷。
張立文主編,《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
楊義《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初版。
張仲禮著,《中國紳士─關於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李榮昌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5刷。
張仲禮著,《中國紳士的收入》,費成康王寅通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二刷。
郭玉雯著,《聊齋誌異的幻夢世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7月初版。
葉舒憲著,《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一刷。
葉慶炳著,《談小說妖》,台北:洪範書局,1993年二版。new window
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3月一版一印。
楊義著,《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初版。
趙家璧主編、胡適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台北:業強出版社,1990年3月台一版。
寧稼雨撰,《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山東:齊魯書社,1996年12月初版一刷。
錢鍾書著,《管錐編》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6月台版一刷。
劉仲宇著,《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一刷。
劉苑如著,《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初版。new window
陳元暉等著,《中國古代的書院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二版。
陳器文《恣臆談謔─明代通俗小說試煉故事探微》,未刊稿。
賴芳伶著,《閱微草堂筆記研究》,收入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60,台北:台大文學院,1982年。new window
謝明勳著,《六朝小說本事考索》,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初版。new window
謝明勳著,《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傳承」、「虛實」問題之考察與析論》,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初版。
羅敬之著,《蒲松齡及其聊齋誌異》,台北:國立編譯館編印,1986年。
四、外文譯著(除日本外,依作者姓氏last name字母排序)
日本‧中野美代子著,《中國的妖怪》,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9年。
日本‧井上圓了著,《妖怪學》,蔡元培譯述,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1989年十月台一版。
日本‧小野澤清一、福永光司、山井涌合編《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李慶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3月初版,1980年1月三刷。
美‧布斯(W. C. Booth, 1921~2005)著,《小說修辭學》(The Rhetoric of Fiction),華明譯,《小說修辭學》(The Rhetoric of Fiction),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一版二刷。
德‧卡西勒(Ernst Cassirer) 著,《語言與神話》(Sprache und Mythas),于曉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二刷。
英‧瑪麗‧道格拉斯 (Mary Douglas, 1921~2007)著,《Purity and Danger》,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英‧弗雷澤(James Frazer, 1854~1941)著,汪境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The Golden Bough),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初版。
美‧歐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 1922–1982)著,徐江敏、李姚軍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台北:桂冠,1992年5月初版,1994年8月修訂一刷。
美‧伊薩克(Harold R. Isaacs, 1910~ ) 著,《族群》(Idols of the Tribe),鄧伯宸譯,台北:立緒文化,2004年11月初版一刷。
美‧康笑菲(Xiaofei Kang)著,《狐仙》(The Cult of the Fox: power, gender, and popular religion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姚政志譯,台北:博雅書屋,2009年12月初版一刷。
法‧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 1941~ )著,彭仁郁譯,《恐怖的力量》(Pouvoirs de l’horreur)
德‧諾伊曼(Erich Neumann)著,李以洪譯,《大母神:原型分析》(The Great Monther─An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e),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一刷。
美‧蒲安迪(Andrew H. Plaks, )著《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俄‧普洛普(V. Propp,1895~1970) 著,《故事形態學》(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賈放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初版一刷。
美‧羅伯特‧休斯(Robert Scholes)著,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 in the Literature),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5月初版一刷。
美‧斯沃茨(David Swartz, 1945- )著,《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Culture and Power: The Sociology of Pierre Bourdieu),陶東風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11月2刷。
美‧維克多‧特納(Victor Turner, 1920~1983)編《慶典》,方永德等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一刷。
美‧韋勒克(Rene Wellek, 1903~1995)、美‧華倫(Austin Warren, 1899~1986)合著《文學理論》(Theory of Literature),梁伯傑譯,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3月再版。
五、學位論文
蔡雅薰《六朝志怪妖故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康韻梅《六朝小說變形觀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變化題材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劉苑如《搜神記暨搜神後記研究─從觀念世界與敘事結構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7月。
劉雪真《傳統小說中狐妻故事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劉苑如《六朝志怪的文類研究─導異為常的想像歷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7月。new window
陳昌遠《蒲松齡聊齋志異精怪變化故事研究─一個「常與非常」的結構性思考》,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陳麗宇《清中葉志怪類筆記小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10月。new window
張瓊芬《乾嘉士人鬼神觀試探─以紀昀、袁枚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佳慧《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張正良《性靈詩人與志怪小說家的自我觀照:袁枚生死書寫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于師號《宣鼎及《夜雨秋燈錄》研究》,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賴信宏《志怪到傳奇的遞嬗研究─述異話奇的書寫成規與知識利用》,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王文華《和邦額及其《夜譚隨錄》研究》,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徐尚豪《宋代的精怪世界─從傳說表述到信仰生活的探討》,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
五、單篇論文
山民〈狐鼬崇拜論綱〉,收入《國文天地》第8卷10期,1993年3月。new window
胡堃〈中國古代狐信仰源流考〉,收入《社會科學戰線》1989:1。
吉朋輝〈和邦額生平新考〉,《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頁114~115及124。
李金松〈《螢窗異草》之成書年代及作者辨〉,《文獻季刊》2000年7月第3期,頁283─286;
李峰〈也談《螢窗異草》之成書年代及作者〉,《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2002年8月,頁40─42;
李豐楙〈山經靈異動物之研究〉,《中華學苑》24/25期,1981年9月。new window
李豐楙〈六朝精怪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收入《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三,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李豐楙〈正常與非常:生產、變化說的結構性意義─試論干寶《搜神記》的變化思想〉,收入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頁75~141,台北:文津,1993年;
李豐楙〈六朝精怪傳說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的思考〉,收入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六朝隋唐文學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忠義水滸故事的奇傳文體與謫凡敘事──《水滸傳》研究緒論〉,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臺中市:中興大學中文系主辦,2003年3月14-15日。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明代小說謫凡敘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宗教意識──以《水滸傳》、《西遊記》為主〉,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誌》,7期,頁85-114,2003年12月。new window
周春塘〈從歷史和文化的觀點讀《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章〉,《華梵人文學報》第二期,2004年1月,頁1~21,台北:華梵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周學軍〈明清江南儒士群體的歷史變動〉,《歷史研究(京)》1993年1期,頁75~87。
徐貞姬〈西遊記八十一難的意義及其基型結構〉有較基本而全面性的整理與比較,《文學評論》七,頁109~186,1983年4月。
張振國〈奇詭詼諧 雅俗共賞─吳熾昌《客窗閒話》卮論〉,《浙江工商大學學報》頁33~37,第3期,總102期,2010年5月。
張振國〈李慶辰生平及著述考論〉,《黃山學院學報》第9卷第1期,頁117~121,2007年2月。
張振國〈宣鼎生卒年及文獻遺存略考〉,《滁州學院學報》第11卷第2期,2009年4月,頁5─6及21
鄒自振〈樂鈞評傳〉,收入《明清小說研究》頁15~19,2000年第2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明清小說研究中心主編。
鄒自振〈《耳食錄》論略〉,《廈門教育學院學報》第6卷第1期頁18~19,2004年3月。
趙天行〈中國的文言文(上)〉,《國文天地》14卷8期,總164,民國88年1月,pp87~91。new window
趙天行〈中國的文言文(下)〉《國文天地》14卷9期,總165,民國88年2月,pp86~89。new window
陳昌遠〈從試煉到過渡─論清初精怪變化傳說中的「雷劫」情節〉,收入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編《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頁313~349,2003年12月。
陳雪軍〈《螢窗異草》之成書年代及作者不宜過早下結論─與李金松先生商榷〉,《中文自學指導》2006年第2期總186期,頁58─59。
戴力芳〈和邦額評傳〉,《廈門教育學院學報》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頁28~3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