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探討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與學
書刊名:特殊教育季刊
作者:張素貞
作者(外文):Chang, Su-je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82
頁次:頁9-15
主題關鍵詞:九年一貫身心障礙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本文首先探討九年一貫課程的特色、分析九年一貫課程與身心障礙課程的核心概念;並比較九年一貫課程與身心障礙課程之核心概念,如:1.九年一異課程之十大基本能力vs.身心障礙學生應學到的能力;2.九年一貫課程之學校本位課程vs.身心障礙教育之社區本位課程;3.九年一貫課程之評量vs.身心障礙教育常用之評量如課程本位評暈、動態評量、檔案評量等;4.九年一貫課程之學習領域應以統整為原則vs.身心障礙教育強調統整學科成領域,整合繁複知識之學習;5.九年一貫課程的「一貫」vs.特殊教育的「轉銜」;全文提出七點具體建議,期能使特教界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與學能有所因應:   l.特教老師與普教老師應進行協同教學;2.身心障礙生是否應另立一套「課程綱要」應慎思;3. IEP是調整課程和訂定教學目標的依據,調整步驟可參考Spagna 及Silberman(1999)之A~F的步驟;4.彈性學習節數應有補救教學與學生自我學習課程的規畫;5.普教老師與特教教師角色更趨於一致,強調是教學者也是研究者;6.「學校本位課程」不是鄉土教材更非外加式課程,是學校層級課程發揮自主及教學者的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的教學,也就是適性教學;7.學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應保障特教教師的席位、推動課程改革的小組應納入特教 的專家學者。
會議論文
1.盧台華(1998)。身心障礙學生課程教材之研究與應用。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18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逸慧(2001)。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評量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教育部(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igge, J. L.、Stump, C. S.、Spagna, M. E.、Silberman, R. K.(1999)。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3.Beane, James A.(1998)。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New York,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window
4.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何素華(1994)。課程篇。啟智教師工作手冊。臺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蓓莉(2002)。從特殊教育看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EASY GO。台北:台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秦麗花(2000)。從美國融合教育的歷史發展實事研究展望未來融合教育的推展。e世代特殊教育。台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金源(1993)。社區本位課程介紹。特殊教育研習專集。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