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小童詩教材中的兒童形象初探--以康軒版國語科教材為例
書刊名:臺北師院語文集刊
作者:陳清俊
作者(外文):Ching, Jiung-che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
頁次:頁119-146
主題關鍵詞:國語教材童詩童詩教材兒童兒童形象兒童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
所謂兒童形象,意指對兒童本質或特質的描繪。在心理學與教育學中,對於何謂兒童固然有諸多學術性的討論;然而在童詩這一文學園地裡,兒童形象究竟如何?童詩教材的兒童形象,反映出兒童文學家與資深語文教師那些潛在的兒童觀? 教材編寫者的兒童觀,對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文章的取材立義都有相當重要的影響。然而作者的兒童觀內蘊於心中,隱而不顯;透過兒童形象的探討,卻可發掘新舊世紀交替之際,教育編寫者,或者說成人世界對理想兒童的認知與期待。 在童詩教材中,以自我為題材的作品對於兒童形象的刻劃最為直接、詳細;藉由這類詩篇的討論、分析可見,童詩教育中所描繪的兒童形象至少具有成熱懂事、樂於學習等十項特質。 至於童詩講材中兒童形象成的因素,主要可歸結於:配合國民教育宗旨與國語科教學目標,參酌兒童的身心發展與生活經驗,以及因應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脈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童詩教育所描繪的兒童形象,較偏向於理想的層次;與現實生活中的兒童相較,仍存在著一定的歧異。
會議論文
1.柯作青(1999)。兒童文學在國語科教材上的應用-談康軒國語教材的發展經驗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國樞(1984)。小學與初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