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及北高兩市世棒賽場地之爭談運動精神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林英亮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6:3=62
頁次:頁138-145
主題關鍵詞: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運動道德世棒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19
2001年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瑪蘭奇從奧運票選城市中宣布北京自多倫多、巴黎、伊斯坦堡、大阪五城市中雀屏中選脫穎而出,投票之結果北京順利取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承辦城市,北京市民情緒立刻引爆舉國歡騰,全球華人欣然樂觀其成。此次北京申奧過程中的優異表現,乃是獲得各委員青睞的重要原因;北京當局對主辦奧運有強烈企圖心,自1993年投票敗給雪梨之後,不但積極籌備部署,同時加強體育交流和場館的佈置;並對體育的重視也在具體事證中突顯出來,反之落選的大阪認為遺憾不意外,巴黎也認為已有心理準備而多倫多也只失望不意外,伊斯坦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些表現就是勝不驕敗不餒的奧運精神,而北高兩市為世棒賽場地之爭,兩者相比,若論規模,差距之大恰如天壤之別,而其象徵意義與實質影響,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期刊論文
1.許立宏(1995)。布倫達治對業餘運動精神之主張。體育學報,19,59-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芬卿、詹德基(19971200)。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之比較研究。體育學報,24,2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芳梵(1999)。從漢江上的感動談運動精神的重整。大專體育,4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長啓、樊正治、邱金松、林國棟(19830600)。論運動精神及運動道德。國民體育季刊,12(2)=5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金樹(1992)。精神、士氣與紀律。體育與運動,8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志瀚(1998)。棒球之淚。體育與運動,113,6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伶瑾(19831200)。論運動、運動員精神及道德教育。體育學報,5,12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嘉祥(1996)。奧運奔騰一百年。民生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良規(1986)。奧林匹克哲學奧林匹克活動規範。臺北市:中華臺北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ILLER, DAVID、梁麗娟(1992)。薩瑪蘭奇與奧林匹克。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應龍(1993)。奧林匹克研究。臺北市: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任海(1993)。奧林匹克運動。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春苓、丁玉藍、魚日(1993)。奧林匹克運動與世界體育大賽,體育愛好者叢書。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謝職全(19960821)。人性化的奧運成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玉體(19980723)。談奧運精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敬平,吳門金建,陳建奧,簡子祥,李仁龍,謝職全(20010723)。世棒賽南北爭雄政院是輸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