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發現臺灣到發明臺灣:現階段中國的臺灣文學史書寫策略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陳芳明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4
頁次:頁107-120
主題關鍵詞:中國臺灣文學史東方化同質化陰性化書寫策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中國之發現台灣文學,在一九八○年之前,未聞中國境內有任何機構或任何學者注意到台灣文學的存在。如果北京對台政策的方向沒有調整,台灣文學在中國的學術版圖上絕對不會有任何的能見度。   自一九八○年以降,參與台灣文學研究的工作者的書寫策略與思維模式,全然沒有偏離北京決策者所規範的方向。在北京高舉「一個中國,和平統一」的旗幟下開始收集台灣文學的史料,同時進行分析與詮釋。一九八六年以後,中國學界對於台灣文學的變造與玫造的節奏就更為加快,開始進入台灣文學史書寫的階段,也是官方正式收編台灣文學的最新發展。   近二十年來,台灣文學研究在中國的崛起,可以說是一段從「發現台灣」到「發明台灣」的過程,在研究中常常會出現各種「發明」與「創見」。在東方主義式的書寫策略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在建構霸權論述的苦心。如何把台灣文學史套入中國文學史的脈絡里,是現階段中國學界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從發現台灣到發明台灣的演變中,中國學界對於台灣文學的研究成果,透露了「東方化」、「同質化」、「陰性化」的種種書寫策略。而這些書寫策略,已經成為中國學界書寫台灣文學史的固定模式。本篇論文,主要在於考察、分析這些書寫策略的主要特色。
圖書
1.林承璜(1994)。台灣香港文學評論集。福州:海峽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封祖盛(198310)。臺灣小說主要流派初探。福州:福建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重添、莊明萱、闕豐齡(1991)。臺灣新文學概觀。廈門:鷺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武治純(1985)。壓不扁的玫瑰花:台灣鄉土文學初探。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aid, Edward W.(1978)。Orientalism。Vintage Books。  new window
6.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1991)。臺灣文學史(上)。福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古繼堂(1989)。靜聽那心底的旋律--臺灣文學論。北京:國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登翰(1990)。臺灣文學研究十年。臺灣文學的走向。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田銳生(1996)。臺港文學主流。臺港文學主流。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汪景壽(1988)。臺灣小說作家論。臺灣小說作家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青(1983)。朱點人的幾篇小說初探。臺灣香港文學論文選。福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