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惠洪詩禪的「春」意象--兼為「浪子和尚」辯誣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蕭麗華 引用關係吳靜宜
作者(外文):Hsiao, Li-huaWu, Chin-yi
出版日期:2004
卷期:9
頁次:頁155-175
主題關鍵詞:惠洪詩禪合一春意象文字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68
期刊論文
1.林伯謙(20000500)。惠洪非「浪子和尚」辨。東吳中文學報,6,19-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正忠(1996)。惠洪「文字禪」初探。宋代文學研究叢刊,2,275-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啟江(1991)。僧史家惠洪與其「禪教合一」觀。大陸雜誌,146-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群輝(1997)。北宋詩僧慧洪覺範的文學成就。學術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伯偉(2002)。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慶之(1968)。詩人玉屑。台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僧寶正續傳。東京: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德洪覺範(1973)。石門文字禪。臺北:新文豐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大經(1939)。鶴林玉露。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淼(1993)。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瑜(1998)。唐詩學探索。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曾(1982)。能改齋漫錄。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裕鍇(1998)。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思緒(1988)。詩法概述。詩法概述。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宏生(2001)。釋子綺語-詩僧惠洪的一個面向及其文化資訊。中國作家與宗教。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1994)。佛光大藏經.禪藏。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9)。全宋詩(第1冊)。全宋詩(第1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3冊)。全宋詩(第3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6冊)。全宋詩(第6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9冊)。全宋詩(第9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12冊)。全宋詩(第12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13冊)。全宋詩(第13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16冊)。全宋詩(第16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洪、方廣錩(1992)。中國禪詩鑑賞辭典。中國禪詩鑑賞辭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景進(1992)。唐代意境論初探。文學與美學(第2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8)。大正新脩大藏經(第48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正新脩大藏經(第51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釋空海(1976)。文鏡祕府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魏道儒(200206)。關於宋代文字禪的幾個問題。中國襌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