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市場行銷觀點看漢賦的興盛與模仿
書刊名:中文學報
作者:傅錫壬
作者(外文):Fu, His-je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2
頁次:頁15-26
主題關鍵詞:漢賦商品市場司馬相如揚雄王褒張衡模仿消費者HANFUCommoditiesImitationMarketConsum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辭賦被視為漢代文學之代表,所以研究文學(史)者,總是從文學審美的角度切入。如劉大杰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對漢賦有一段嚴峻的批評。他說: 在今天看來,漢賦雖然也有一些較好的作品,但絕大部分是一種歌功誦德的僵化了的辭章。它們的主要缺點,是形式呆板,文字堆積,辭句艱深,缺乏感情,缺少現實社會生活的反映。然在當時,卻成為文學的主要形式,統治了漢代幾百年的文壇。許多作家在這方面都費去了不少心力。這種現象決不是偶然的,它有它興盛起的社會原因和政治經濟的重要基礎。 劉氏的上述評論,實際上綜合了「文學」與「社會」的雙重角度。在研究文學者的觀點看,它對文學作品有自己建立的一套一定的尺度與標準,所以劉氏會直指它的缺點是「形式呆板」,「文字堆積」,「辭句艱深」,「缺乏感情」,而「缺少現實社會生活的反映」則未必。但是,漢代的辭賦家是否也以文學作品來看待自己的創作,或只是一種既定行銷策略下製造的「商品」,仍是個值得商榷討論的問題。我們研究文學者,幾乎常忽略,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經濟繁榮的時代,文學之受重視程度,較之政治、經濟與社會諸問題,總是落後很多。如果,我們從多元的角度重新審視漢賦,它不僅真實反映了社會生活,而所謂它的缺點「形式呆板」,「文字堆積」,「辭句艱深」和「缺乏感情」正是漢賦「模仿」形式上必須依循的技巧,而社會原因和政治經濟,正是它所以興盛的原因。所以本文刻意從「市場行銷」的觀點切入,以探討漢賦興盛與模仿的另一面像。
In generally, we researched the HANFU as a literary works, but in this paper, I'd like to study the HANFU as the commodities or shopping goods. Therefore we can founded many new conception. In th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is a quite new method.
期刊論文
1.尚奇。漢賦創作的潛在動力。山西師大學報,3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蕭統、李善。昭明文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西漢)司馬遷、(唐)司馬貞、(唐)張守節、(宋)裴駰、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紹虞。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清)汪榮寶。法言義疏。法言義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士軍(1983)。現代行銷管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東漢)班固。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漢)劉歆。西京雜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漢)王充。論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簡宗梧。試論漢賦的模仿現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