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商周時期「宰」職之探討
書刊名:醒吾學報
作者:曾德宜
出版日期:2004
卷期:28
頁次:頁123-136
主題關鍵詞:職官周禮甲骨文金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43
《周禮》一書體大思精,全書以「設官分為框架,依天、地、春、夏、秋、冬將職官分為六大系列,構築了一個完整的職官體系,《周禮》的成書年代雖然爭議頗多,其內容也未盡是古代官制的實錄,但職官的演變有其承繼與發展,《周禮》一書當是總結了古代各時期的統治經濟經驗,並加以作者的創發而來的,因此《周禮》也成為探索古代官制的一個重要橋樑。 《周禮;天官》中列有「冢宰」一職,作為百官之長,總管群職,其地位相當於後代的宰相,並與甲骨文、金文等考古資料及《詩經》、《左傳》、《尚書》等文獻資料中的「宰」職作比較,以了解「宰」字的意涵,「宰」職的種類,並推論「宰」職的起源。 根據分析結果,「宰」字原指在屋下的執事者,後來將主管者的職務名為「宰」,宰官原為王宮內廷的總管,由於與王接近,而得到寵信,商代晚期,除了神職與政職系統外,已有「宰」職的出現,為了制外朝的政職系統,逐漸發展成為執政的首輔,統領百官。
期刊論文
1.詹鄞鑫(1983)。釋辛及與辛有關的幾個字。中國語文,1983(5),369-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秀霞(1999)。《左傳》職官考述(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82)。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2)。周禮。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2)。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2)。詩經。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2)。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郝鐵川(1990)。周代國家政權研究。安徽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商承祚(1933)。殷契佚存。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慶藩(1996)。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煒湛(1999)。甲骨文簡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林(1991)。《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奐(1986)。詩毛氏傳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上海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1998)。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倬雲(1990)。西周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丁福保(1988)。說文解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法高(1982)。金文詁林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沫若(1971)。周代金文圖錄及釋文。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亞初、劉雨(1986)。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汪中文(1993)。兩周官制論稿。復文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沫若、胡厚宣(1982)。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殷周金文集成。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左丘明、楊伯峻(1993)。春秋左傳注。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