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媒體藝術及其當代性
書刊名:藝術論文集刊
作者:王聖文 引用關係陳永賢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Sheng-wenChen, Yung-hsie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8
頁次:頁1-24
主題關鍵詞:新媒體藝術互動性數位影像New media artInteractiveDigital im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
  • 點閱點閱:82
期刊論文
1.陳永賢(20051000)。互動式媒體藝術創作觀念之探討。藝術學報,77(設計類),5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焜生(2005)。矛盾年代的混種一2005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典藏今藝術,157,頁167-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冠君(2005)。國際超新數位互動電子多媒體科技藝術博覽大會特展。當代藝家之言,2005 秋冬合刊,頁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本寬(2004)。過去、現在與未來一李小鏡。藝術家雜誌,353,424 - 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瑾睿(2002)。要多新才算新媒體藝術?。典藏今藝術,119,104 - 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明勳(2004)。互動藝術互動性研究。當代藝家之言,冬季號,12 一 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志明(2004)。新媒體藝術之「新」。國巨科技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巨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ush, Michael(2005)。New Media in Art。Thames & Hudson。  new window
3.游本寬、趙曼如(1995)。論超現實攝影。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光和(2000)。複製真實。臺北:田園城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元茜等(2005)。膜中魔。臺北:財團法人當代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垠慧(2003)。臺灣當代美術大糸--媒材篇:科技與數字藝術。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Flusser, Vilém、李文吉(1994)。攝影的哲學思考。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瑞中(2002)。臺灣裝置藝術。臺北:木馬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謹睿(2003)。藝術語言@數位時代。臺北:典藏藝術家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謹睿(2005)。數位藝術概論:電腦時代之美學、創作及藝術環境。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anovich, Lev(2002)。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  new window
12.王俊傑主編(2005)。異響―國際聲音藝術展。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品驊(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媒材篇:攝影與錄影藝術。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嘉驥(2004)。台灣媒體藝術發展評述。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台北當代藝術館(2004)。媒體城市 數位昇華。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穎瑜、George Quasha(2003)。大開眼界:蓋瑞• 希爾錄像作品選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宏驀數位藝術中心(2000)。數位藝術―歐洲:奧、德、荷三國採樣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章光和(2005)。攝影不是藝術。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aul, Christiane,(1983)。Digital Art。London。  new window
其他
1.王俊傑(2004)。漫遊者--2004國際數位藝術大展,臺中:國立台灣美術館。,http://navigator.digiarts.org.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