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海峽兩岸競技桌球運動員選材特徵之文獻分析與比較
書刊名:人文與社會學報
作者:周資眾 引用關係何忠鋒 引用關係曾銀助
作者(外文):Chou, Tz-chungHo, Chung-fongTseng, Yin-chu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10
頁次:頁243-257
主題關鍵詞:海峽兩岸桌球運動員選材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Table tennisAthletic talent sele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7
  • 點閱點閱:28
期刊論文
1.陳怜君、洪聰敏(20061200)。桌球選手之心理技能訓練。國民體育季刊,35(4)=151,21-2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田麥久(1990)。項群訓練理論及其應用。體育科學,1990(6),2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俊忠(20040700)。運動競技科技與運動成績。科學月刊,35(7)=415,528-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資眾、陳昭彥(20070600)。青少年桌球運動員選材--江宏傑之個案研究。文化體育學刊,5,89-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5)。挑戰2008黃金計畫。國民體育季刊,14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oare, D.(1995)。Talent Search: The National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ports Coach,18(3),24-25。  new window
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61200)。爭取奧運佳績藍海大布局。國民體育季刊,35(4)=1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易鎮華(1983)。如何進行選材。乒乓世界,1983(1),3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煥群(2004)。中國乒乓訓練原理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7(2),14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漢隆、姚漢禱(19861200)。我國少年桌球技術成績表現和經驗、體格、體能相關之探討。體育學報,8,77-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愛國(2006)。11分賽制下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評價體系的建構。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9),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資眾、宋一夫(20051200)。運動教練應具備的選材學基礎。人文與社會學報,1(7),75-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建軍(2003)。乒乓球發球技術發展與規則限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玉清(2004)。奪得金牌的科學--訪問日本國家運動科學中心。牛頓雜誌,9,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昕周(20060800)。談澳洲的運動選材經驗。大專體育,85,143-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瑞峰(1991)。如何選拔桌球運動員。學校體育,5,3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湯重炫(1988)。關於乒乓球運動員早期選材與訓練的探討。福建高校體育,1988(4),4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泰源、陳金海(19981200)。優秀桌球運動員、一般桌球運動員和非運動員手掌皮紋之比較分析。長榮學報,2(2),105-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瑛秋(2006)。中國優秀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身體素質水準綜合評價。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2),3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振華(1997)。談乒乓球運動員的選材。乒乓世界,1997(2),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蘇丕仁(2006)。新規則下直拍進攻型打法發展趨勢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維曾(1981)。乒乓球運動選材的特點和方法。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81(2),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Jarver, J.(1981)。Procedures of Talent identification in the USSR。Modern Athlete and Coach,19(1),3-6。  new window
24.Jarver, J.(1982)。Do We Need Talent identification。Modern Athlete and Coach,21(1),7-8。  new window
25.Wu, C. H.(1992)。Talent identification in China。New Studies in Athletics,7(3),37-39。  new window
26.林正常(20000900)。運動科學面面觀。科學月刊,31(9)=369,750-7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體育司(2003)。培育優秀原住民學生運動人才計劃之介紹與展望。學校體育,13(4)=77,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榮松(20060300)。培育優秀原住民學生運動人才計畫概況。國民體育季刊,35(1)=148,39-43+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資眾(19971200)。運動員的科學選才與育才。國民體育季刊,26(4)=115,105-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周資眾(19960400)。皮紋(Dermatoglyphics)在運動員選材上之應用。大專體育,25,134-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周資眾(19941200)。桌球運動員選材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3(4)=103,9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廖學勇(19960600)。桌球奇才--鄧亞萍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2),1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周資眾(19950900)。運動選材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4(3)=106,138-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周文祥(19931200)。桌球運動員運動心理技能之探討。體育學報,16,487-5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全壽(1999)。運動教練科學之現況及未來。1999年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國立體育學院主辦 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啟賓(1998)。女子桌球運動員選材特點與成績表現相關探討。1998年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485-5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郎(2000)。運動科學在肌力與體能訓練上的應用。國際大專運動科學研討會,1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資眾(1998)。台灣與大陸桌球運動員選材之比較研究。大專院校體育學術研討會,637-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資眾、王金成、陳全壽、江界山、曾銀助(2001)。運動選材的方法與應用。2001年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655-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資眾(1999)。台灣與大陸桌球運動員選材之比較研究。海峽兩岸體育研討會,459-4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資眾(2003)。海峽兩岸桌球運動員選材與訓練法之比較。93年全國大專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295-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資眾(2004)。桌球奇才--蔣澎龍之個案研究。93年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評鑑論壇研討會,7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資眾(2006)。優秀桌球運動員技術選材--張雁書之個案研究。2006年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術研討會,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明教(1999)。科學訓練探索。1999年海峽兩岸體育研討會,455-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欣延(1990)。男子桌球運動員運動能力與成績表現的關係及其體型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亞文(1982)。大學男生桌球運動能力測驗項目之編製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建立運動選手選才制度。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odge, K.(1996)。Peak Performance profile。Auckland。  new window
3.田麥久(2005)。人體科學原理。台北市:奧力達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邢文華(2003)。運動員科學選材。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德成(1998)。技術報告書:桌球。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則棟、紐琛(1985)。闖與創。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教育部(1999)。培育原住民學生田徑人才選、訓、賽五年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教育部(2006)。培育優秀原住民學生運動人才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傳強(1987)。乒乓球教學訓練大綱。國家體育總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國家體委科教司(1983)。優秀青少年運動員科學選才研究論文匯編。國家體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鍾添發、田麥久、王路德(1994)。運動員競技能力模型與選材標準。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誠志、馮煒權、過家興、駱勤方、北京體育科學學會(1994)。教練訓練指南。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沈海琴(1994)。骨齡學。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邵紫菀(1989)。皮紋與選材。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獻武、林文、胡亦海、何健、王賀立、王金(1991)。運動選材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燕群(1990)。運動員選材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田麥久(1997)。論運動訓練計畫。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凡輝、王路德、邢文華(1992)。運動員科學選材。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ompa, T.(198502)。Talent identification。Sports: science periodical 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 sport。  new window
2.Carter, J. E. L.(1994)。Somatotypes of Olympic athletes from 1948 to 1976。Physical Structure of Olympic Athletes: Part II: Kinanthropometry of Olympic Athletes。New York:Karger。  new window
3.林忠雄(2001)。男子桌球隊參賽報告。中華台北奧會參加第廿七屆雪梨奧運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