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火燒藤甲軍」及「郝昭燒雲梯」兩個情節看《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版本源流及作者問題
書刊名: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作者:李定遠
作者(外文):Li, Ting Yue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6=47
頁次:頁313-333
主題關鍵詞:三國演義研究三國演義通俗演義志傳成書年代版本版本源流作者情節地雷地雷考釋火炮火炮考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期刊論文
1.任昭坤(1986)。從兵器辨《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書年代。貴州文史叢刊,1,102-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志和(1994)。黃正甫刊本《三國志傳》乃今見《三國演義》最早刻本考--兼說嘉靖本非最早刻本亦非羅貫中原作。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2),9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伯俊(2004)。《三國演義》版本研究的新進展。社會科學研究,2004(5),15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cLaren, A. E.(1985)。Chantefables and the Textual Evolution of the San-kuo-chih Yen-i。T'oung Pao,71,159-227。  new window
5.金文京(1989)。《三國志演義》版本試探--以建安諸本為中心。集刊東洋學,61,4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川諭(1989)。《三國志演義》版本研究--毛宗崗本的成書過程。集刊東洋學,61,6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上田望(1990)。《三國志演義》版本試論--關於通俗小說版本演變的考察。東洋文化,71,147-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志和(2002)。《三國演義》作者及版本問題研究述評。高校理論戰線,2002(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仙洲(1973)。我國古代慢砲、地雷和水雷自動發火裝置的發明。文物,1973(1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鍾少異(1999)。關於「焦玉」火攻書的年代。自然科學史研究,18(2),147-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貫中、余象烏(1991)。三國志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應星、鍾廣言(1978)。天工開物。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貫中(1995)。三國志通俗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5)。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釋三國志通俗演義。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5)。精鐫合刻三國水滸全傳。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5)。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5)。四大奇書第一種。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5)。湯賓尹校本三國志傳。北京:北京的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5)。重刻京本通俗演義按鑑三國志傳。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1)。三國志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5)。朱鼎臣輯本三國志史傳。北京:北京的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志和(2000)。三國演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1)。精鐫按鑑全像鼎峙三國志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95)。六卷本三國志。北京:北京的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焦玉(1994)。火龍神器陣法。北京:瀋陽:解放軍出版社:遼瀋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兆春(1999)。中國火器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茅元儀(1621)。武備志。粵東省垣:明經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焦玉(1966)。火攻備要。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適(1980)。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心(1954)。水滸研究。香港:文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賈仲明、馬廉(1961)。續錄鬼簿新校註。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87)。籌海圖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汝賓。兵錄。Washington, DC:Library of Congres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惠麓酒民(2002)。汫澼百金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唐順之(1999)。武編。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戚繼光(1937)。練兵實紀雜集。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Needham, Joseph、Ho, Ping-Yii、Lu, Gwei-Djen、Wang, Ling(1986)。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8.馬幼垣(1992)。水滸論衡。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維楨、鄒志方(1994)。楊維楨詩集。杭州: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郎瑛(1959)。七修類稿。北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谷應泰(1969)。明史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廷玉(1974)。明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脫脫(1977)。宋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魏安(1996)。三國演義版本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魯迅(1996)。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中川諭(1995)。《三國志演義》版本研究--毛宗崗本的成書過程。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文京(1995)。《三國志演義》版本試探--以建安諸本為中心。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存仁(1977)。羅貫中講史小說之真偽性質。和風堂讀書記。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志和(2002)。《三國演義》作者及版本問題研究述評。透視三國演義三大疑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家昇(1987)。火藥的發現及其傳播。馮家昇論著輯粹。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68)。雜事。莆田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夢雷、蔣廷錫(1964)。七歲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8)。選舉。莆田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廷玉(1974)。兵志四。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5)。野史。百川書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5)。[百川書志]序。百川書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適(1980)。三國志演義序。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馮家昇(1955)。火藥的由來及其傳入歐洲的經過。中國科學技術發明和科學技術人物論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永芳、林文照(1992)。明清間西方火砲火鎗傳入中國歷史考。亞洲文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振鐸(1957)。《三國志演義》的演化。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上田望(1995)。《三國志演義》版本試論--關於通俗小說版本演變的考察。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