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手球選手臨場心理素質及調適之探討
書刊名:屏東教大體育
作者:張景星 引用關係林輝明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0
頁次:頁114-124
主題關鍵詞:手球心理素質調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7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藍孝勤(19951000)。運動技術學系學生運動認知型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2),33-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avizza, K. L.(1997)。Peak experiences in sport。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17,35-40。  new window
3.廖主民(19931200)。探索臺灣優秀運動員的認知型態--「運動員認知型態量表」的編製。體育學報,16,437-4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季力康(19950600)。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訓練。大專體育,19,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全壽(1999)。競技運動的體力與技、戰術訓練。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八十八年運動訓練法研討會,1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景星(2005)。逢甲大學手球選手不同位置專項體能之比較分析。2005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519-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輝雄(1997)。手球技術報告書(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欽永(1993)。大專院校男子手球攻擊技術分析。台北市:靖宇資訊科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2000)。運動心理學。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淑慧(1992)。教練訓練指南--運動員心理狀態分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iberg, R. S.(1998)。The mental advange: Developing your psychological skill in tennis。Champing,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5.Weinberg, Robert S.、Gould, Daniel、簡曜輝、季力康、卓俊伶、洪聰敏、黃英哲、黃崇儒、廖主民、盧俊宏(2002)。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臺北: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文祥(1998)。超越自我、邁向巔峰:運動員運動心理訓練的概念與應用。台南: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2000)。運動訓練學。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正常(1993)。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冊。臺北縣永和市:銀禾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ompa, Tudor O.、林正常、蔡崇濱、劉立宇、林政東、吳忠芳(2001)。運動訓練法。藝軒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樹淵(2001)。運動訓練智略。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pielberger, C. D.(1996)。Theory and research on anxiety。Anxiety and behavior。New York:Academic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