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臺灣憲政體制變遷下立法院院長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
書刊名: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
作者:馮美瑜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107-124
主題關鍵詞:憲政體制變遷立法院長角色與功能王金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8
2000年,我國在第二次人民直選總統時,選出民進黨的陳水扁先生為新任總統,我中國央層級之行政與立法部門首次進入分立時代;由於行政、立法部門的主導勢力分屬不同的政黨,府會關係的問題就浮上了檯面。民進黨政府諸多的政治策略與政策作為,一再成為憲政爭議與政治衝突的引爆點,泛藍與泛綠兩大陣營間對城造成我國立法程序之僵滯、政策僵局、政府運作效率低落都有相互不同的評論,並將亂象改革的希望寄託於2004年的總統大選與第6屆立法委員選舉。唯2004年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並沒有改善目前的現況,我國中央層級分立的情況繼續存在。 回顧我國過去的憲政歷程,在動員戡亂時期立法院宛如行政院底下的「立法局」,僅是政權合法化的工具。對立法院而言。行憲50多年來。第一次在缺乏行政資源的環境下,如何整合立法院的多數意見;以及在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對立的過程中,以立法院絕對多數和意志,志行政體系進行政策的競爭。對執政當局而言,若要施政運作與法案審議能夠順暢,必須有一個性的溝通管道。來整合行政與立法兩權之間的歧見。而立法部門溝通協商的首要對象,當然是立法院院長,尤其在重大政策的協調上,更是扮演重要角色。換言之,方法院院長一識在我國憲政體制上居於樞紐的地位,成為行政、立法部門間相互溝通的重要人物。過雲,較少受到學界關注的立法院院長角色與定位,逐漸被加強研究的對象。 本研究希冀檢視在我國憲政體制變遷下,立法院長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從歷史制度論的研究途逕切入,輔以文獻與資料分析,希望透過研究的過程,探討行憲以來立法院院長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進而能對政黨輪替後,分立政府下的立法院院長角色與定位,獲得更進一步和的釐清,而使我們對立法院院長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有一個更明確的方向。
期刊論文
1.陳慈陽(20040600)。憲政改造工程--行政與立法關係憲法定位之研究。月旦法學,109,100-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金平(2004)。國會議長在府會關係中的角色與功能。立法院院聞,32(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金平(2003)。立法院功能與改革方向。立法院院聞,31(3),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金平(2002)。立法院創制新作為。立法院院聞,30(3),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日青(20010700)。認識聯合政府的本質及我國政府籌組的方向。國家政策論壇,1(5),6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樹森(1991)。英美國會議長職權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謝政道(200106)。中華民國修憲史。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齊光裕(1996)。憲法與憲政。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國雄(2005)。比較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三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介鱗(1990)。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泰順(2001)。被誤會的國會。台北:希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孟浩(1984)。英國政府及政治。台北:從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inder, Leonard、Coleman, James S.(1971)。Crises and Sequence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朱志宏(1998)。我國立法院效率機制之研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工作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建中(1996)。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臺北:商鼎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琛瑜(200105)。英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inclair, Barbara(1995)。Legislators,Leaders,and Lawmaking: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in the Postreform Era。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若林正丈、洪金珠、許佩賢(1994)。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Jewell, Malcolm E.、Patterson, Samuel C.(1977)。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 NY:Random House。  new window
14.陳堯聖(1986)。英國國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明居正、高朗(2001)。憲政體制新走向。臺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明賢(20050607)。修憲通過,國大廢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蓮芳(19961002)。近七成立委認為院長權威不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泰順(20070121)。陣痛20年,國會還要亂多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旭成(20040711)。跨出立院勘災,王金平拉高格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旭成(20040817)。國會議長中立,可師法英內閣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業立(19990202)。當前政治生態下的國會議長角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廖達琪(2003)。議會與民主化:一個理論架構的考量。兩岸立法制度與立法運作。台北:韋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