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立法院長制度與角色之研究
作者:余元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u Yuan-Chieh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三民主義研究所
指導教授:董翔飛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國會議長立法院立法院長ParliamentSpeakerLegislative YuanPresident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
摘要
立法院,是我國近年來憲政的焦點與重心。
行憲五十餘年來,隨著台灣民主化的腳步,立法院已從政治的邊陲地帶逐漸地走向憲法設計的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行政院分庭抗禮,展現國會的風采。一路走來,立法院的發展歷程,代表了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對抗與彼此間權勢的消長。追溯其原由,除了憲政體制的規定與修憲的影響外,從威權體制的鬆動到民主鞏固的進程也產生了相當大的作用。
身為立法權代表的立法院長,在立法院中發揮了什麼功能,扮演何種角色,是本論文欲探討的問題。從合議制的角度來看,立法院是合議制機關,每個立法委員的身份基本上都是平等的,資格相當,並無從屬關係,而立法院的決議以多數決為主,投票時每位立委都有一票,立法院長也不例外。那為什麼要特別研究立法院長呢?他的重要性何在?觀之行憲後立法院長的地位隨著立法權的提升而水漲船高、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國內朝野黨派都把立法院長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甚至在政黨輪替後立法院長角色的凸顯,這些現象是把立法院長視為單純合議制的主席所無法解釋的,必須由宏觀的角度觀察行憲後的發展並參照外國議長制度經驗,才可能有令人較為信服的解讀。
每位立法委員的背景、選區、黨派、所代表的利益各不相同,在立法過程中,不論是提案、討論或表決,都有對立與抗爭的不確定因素存在。立法院長的重要性就在於能否有效協調、折衝,整合出國會的多數意見。外國的議長制度,對此有不同的發展歷程。英國的議長,是一個會議主持者,負責維持議事過程的順暢與和諧,但不介入議事的討論內容,國會意見的整合,由朝野黨派負責。美國的議長除了主持會議之外,並介入議事運作過程,主動整合國會多數意見。就這個角度來觀察,我國的立法院長是能夠主動整合國會多數意見、還是只是單純的主持會議?
此外,在立法權提升的歷程中,立法院長這個職位是不是也跟著有所改變呢?哪些地方有改變?是地位、職權、還是角色的扮演?為什麼會改變?是制度上的調整、還是別的因素使然?是立法院長主動引領立法院來向上提升?還是立法院的變革導致立法院長必須有所因應?凡此種種,都是本論文想探索的問題,也希望透過研究的過程,能對立法院長的地位、職權與角色獲得進一步的釐清。
本論文首先透過對國外英、美、法、日四國國會議長(英國的下議院議長、美國的眾議院議長、法國的國民議會議長以及日本眾參兩院議長)的分析介紹,由憲政體制、政黨政治的角度來觀察各國議長所呈現的不同風貌。之所以選擇這四個國家,英國是議長制度的起源地;美國則是首創行政與立法兩權分立的政治體制;法國的雙首長制是我國修憲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日本則是地屬近鄰,政治發展歷程頗多與我國類似之處,其制度值得參考。其次檢視我國立法院長在制度上的地位、選任與職權。以及立法院長的三個角色:國會領導者、選區代表、政黨代表。重點是放在我國立法院長在行憲以來地位的演變,所擁有的職權以及扮演的角色。嘗試以宏觀的角度從威權體制的鬆動、立法權地位的提高、憲政體制的轉變、八十九年總統大選後政黨輪替以及失去行政資源後國民黨黨中央權威的弱化來分析行憲以來從動員戡亂時期(民37-民80年)、憲政體制轉變時期(民80-民86年)、憲政體制改變後(民86年-)等三個時期不同階段中,立法院長的各種角色扮演,並佐以案例具體說明。最後在結論中指出外國議長制度經驗對我國的啟發;我國立法院長已日趨重要,但其目前所擁有的關鍵性地位非制度設計之必然,而是非制度性因素使然;以及未來可能發展的趨勢。
Dissertation Abstract
The Legislative Yuan, Taiwan’s equivalent to the British Parliament and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as transformed itself from a “rubber stamp” of the Executive Yuan into an institution that checks and balances powers of the executive branch in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last fifteen years. In the meantime, the rol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election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i of party politics for almost a decade. After the change of party control over the Presidency in 2000, the president of the legislature has been acting as a quasi-leader of the coalition of the opposition parties. The politicization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is a paradox that cannot be adequately explained by the legal-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grant no special power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legislature under a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approach this paradox from a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shed some light on possible path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order to check and balance the executive branch, a legislature has to be able to coordinate and integrat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its members and come out with a majority decision under a semi-presidential system like the current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ecause, unlike the Speaker of the British Parliament who serves as an umpire to the policy debate and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ruling and opposition parties in a cabinet system, Speakers of the legislatures in presidential and semi-presidential systems are NOT prohibited from participating actively in the formulation of a legislative majority opinion. Howeve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whe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a Speaker of a legislature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policy making all hinges on the dynamics of party politics.
Findings of this dissertation are as follows: (1) Speakers of the legislatures in cabinet systems, such as U.K. and Japan, tend to be less politicized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presidential and semi-presidential systems; (2) Speakers of the legislature in presidential and semi-presidential systems a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policy making under two conditions: (i) when the majority party in the legislature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rty of the President; (ii) when there is no clear authoritative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part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8
第二章 憲政制度、政黨體制與議長角色:一個比較的觀點………………………………………………….. 10
第一節 英國:兩黨政治與內閣制……………………….. 10
第二節 美國:兩黨政治與總統制……………………….. 27
第三節 日本:派閥政治與內閣制…………………….... 53
第四節 法國:多黨政治與雙首長制…………………….. 70
第三章 我國憲政體制與立法院長…………………………. 85
第一節 憲政體制下立法院長地位之演變……………….. 85
第二節 立法院長的選任………………………………….. 103
第三節 立法院長的職權………………………………….. 145
第四章 立法院長的角色分析……………………………….. 161
第一節 概說………………………………………………. 161
第二節 國會領導者………………………………………. 165
第三節 選區代言人………………………………………. 175
第四節 政黨代表…………………………………………. 190
第五節 小結………………………………………………. 199
第五章 立法院長角色在台灣政治發展過程中的演變…….. 205
第一節 影響立法院長角色演變的因素…………………. 205
第二節 動員戡亂時期(民37∼民80年):行政院立法局局長?…………………………………………… 213
第三節 憲政體制轉變時期(民80∼民86年):具有黨內實力的國會領導者……………………………… 222
第四節 憲政體制改變後:第二個黨中央?(民86年後) 230
第六章 結論…………………………………………………. 238
第一節 外國經驗的啟發…………………………………. 238
第二節 日益重要的立法院長……………………………. 241
第三節 立法院長未來的發展空間………………………. 244
參考書目壹、中文部分…………………………………………………249
貳、英文部分…………………………………………………268
參、日文部分…………………………………………………274
附錄
一、我國行憲後歷任立法院院長、副院長一覽表
1‧行憲後歷任立法院院長………………………… 277
2‧行憲後歷任立法院副院長……………………… 282
二、英國下議院歷任議長一覽表………………………… 286
三、美國歷任眾議院議長一覽表………………………… 287
四、法國第五共和歷任議長一覽表…..………………… 291
五、日本國會戰後歷任議長、副議長一覽表
1‧日本眾議院議長…………………………………. 292
2‧日本眾議院副議長……………………………… 296
3‧日本參議院議長………………………………… 300
4‧日本參議院副議長……………………………… 303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1. Maurice Duverger著,齊祐譯。法國政治體系。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民七十二年。
2. Walter J. Oleszek原著,湯德宗譯。國會程序與政策過程。台北市:立法院,民八十一年。
3. 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紀錄。台北:司法院,民八十八年。
4. 中華民國行憲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暨研討實錄。台北:國民大會,民八十七年。
5.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七卷,第一○二期。民七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6.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九卷,第十七期。民七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7.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八卷,第一○○期。民七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8.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八卷,第十六期。民七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9.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三卷,第二十五期。民七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10.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六卷,第十七期。民七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11.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卷,第三十七期。民七十年五月九日。
12.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卷,第三十九期。民七十年五月十六日。
13.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卷,第三十五期。民七十年五月二日。
14.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卷,第三十四期。民七十年四月二十九日。
15. 立法院公報。第二十七會期,第一期。民五十年三月十七日。
16.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一卷,第七期(下)。民八十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17.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六卷,第十六期。民七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18.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二卷,第五期。民八十二年二月十七日。
19.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二卷,第六期。民八十二年二月二十日。
20.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八卷,第八期。民八十八年二月十日。
21.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五卷,第九期。民八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22.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一卷,第十五期。民六十一年二月十日。
23.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一卷,第三十五期。民六十一年五月三日。
24.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一卷,第三十四期。民六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25.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一卷,第三十六期。民六十一年五月六日。
26. 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指導委員會編印。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台北:立法院,民七十六年第六次編印。
27. 立法院委託,黃主文召集主持。強化立法院結構與功能之研究。台北:立法院,民八十九年。
28. 立法院委託,楊泰順主持研究。憲政體制下國會議長角色與功能之研究。台北:立法院,民八十九年十二月。
29. 立法院秘書處編印。立法院議事先例集。民八十二年二月。
30. 立法院秘書處編印。第二屆立法委員名鑑。台北:立法院秘書處,民八十三年五月。
31. 立法院第八會期第十八次會議速記錄。
32.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新編世界各國憲法大全第二冊。台北:國民大會,民八十五年。
33. 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編印。美國國會要略。台北市:國民大會,民八十年。
34. 許介鱗譯。議會立法過程之比較研究。台北:立法院秘書處,民八十年。
35. 楊日旭、呂亞力主持研究。立法院議事興革研究計劃研究報告─立法院組織法修正建議。台北:立法院,民八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
36. 蔡明欽:「立法院議事錄之處理問題---立法院內規研修主題之一」。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專題研究報告。民八十三年六月。
二、專書
1. David C. Kozak & John D. Macartney原著,盧偉斯等譯著,詹中原主編。權力遊戲規則:國會與公共政策。台北市:五南,民八十三年初版。
2. Earl Babbie著,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台北:時英,民八十七年。
3. 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民八十三年。
4. Zink著,羅志淵譯。現代各國政府。台北:正中,民七十年。
5. 井尻秀憲著,邱榮金等譯。台灣經驗與後冷戰的亞洲。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八十四年。
6. 木下廣居著,陳鵬仁譯。英國的國會。台北:幼獅,民六十三年。
7. 王建勛。法國第五共和的政治發展。台北:台灣商務,民七十六年。new window
8. 王銘義。群賢樓的咖啡與政治。台北:允晨文化,民八十年。
9. 尼爾˙史美舍原著,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社會學。台北:桂冠,民八十年。
10. 左潞生等編著。各國國會制度。台北市:正中,民七十年。
11. 民主基金會編印。立法院的危機與轉機─我們對修訂立法院組織法的看法。台北:民主基金會,民八十三年。
12. 田弘茂著。李晴暉、丁連財譯。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民七十八年。
13. 石川真澄著,高泉益譯。漫談日本政治運作。台北:台灣商務,民八十五年。
14. 朱志宏、藍聖斐。美國國會議長制度之研究---金瑞契個案分析。台北市:國立中山大學亞洲與世界社,民八十七年初版。
15. 朱志宏。立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八十四年初版。
16. 朱志宏。我國立法院效率機制之研究。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民八十七年。
17. 朱維瑜主編。中央社世界年鑑.1996= The Chinese world almanac 。台北:中央通訊社,民八十四年。
18. 何思因。美英日提名制度與黨紀。台北市:理論與政策雜誌社,民八十二年。
19. 余明賢、林秋山、周振章譯。韓國選舉法規彙編。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民八十三年。
20. 吳文程。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民八十五年。
21. 李明等著。世界各國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台北:正中,民七十九年。
22. 李登輝受訪,鄒景雯採訪記錄。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縣樹林市:成陽,民九十年。
23. 李達。台灣地方派系。台北:風雲論壇,民七十八年。
24. 李鴻禧。憲法、憲政之生理與病理。台北:前衛,1992年初版三刷。new window
25. 沈建中。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民八十五年。new window
26. 周天瑞。政客、政風、政治家。台北:遠景,民六十七年。
27. 周世輔、周陽山。國父思想。台北:三民,民八十九年四修訂初版。
28. 周萬來。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台北:五南,民八十九年。
29. 周繼祥。憲法與公民教育。台北:揚智,民八十七年。
30. 林金莖、陳水亮。日本國憲法論。台北:中日關係研究發展基金會,民八十二年。
31.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台北:三民,民七十一年修訂初版。new window
32. 林聯輝。美國國會考察紀要。台北:自印,民七十三年。
33. 芮正皋。法國憲法與雙首長制。台北:白雲文化,民八十一年增訂一版。
34. 侯庭督。國會議政繽紛錄。台北:國會出版社,民七十一年。
35. 姚志剛等著。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台北:業強,民八十三年。
36. 胡濤。立法學。台北,漢苑,民六十九年。
37.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台北:月旦,民八十三年。
38.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民七十三年初版。new window
39. 荊知仁。憲政論衡。台北:商務,民七十二年。
40. 崔書琴:「論立法與黨政關係」,收於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編印。專題研究報告彙編---黨務類(三)。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編印,民六十年。
41. 張台麟。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漢威,民七十九年。new window
42. 張昆山、黃政雄編。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北:聯合報社,民八十五年。
43. 張金鑑。明誠七十自述。台北:中國行政學會,民六十一年。
44. 梁肅戎。大是大非----梁肅戎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民八十四年。
45. 許介鱗。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國家政策資料中心,民七十八年。
46.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民八十八年,初版。new window
47. 郭正亮。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民八十七年。
48. 陳水逢。日本政府與政治。台北:黎明,民六十八年。
49.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民八十四年。
50. 陳春生。中華民國憲法原理。台北:明文,民八十七年。
51. 陳淞山。國會制度解讀。台北:月旦出版公司,民八十三年一版。
52. 陳堯盛。英國國會。台北:台灣商務,民七十年。
53. 陳陽德、衛芷言。中華民國憲法動態新論。台北:五南,民八十六年。
54.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作者自印,民九十年修訂四版。
55.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作者自印,民八十四年。
56. 陳滄海。憲政改革與政治權力------九七憲改的例證。台北:五南,民八十八年。new window
57. 陳鵬仁譯著。日本的國會。台北:幼獅,民八十二年。new window
58. 喬納森˙唐納原著。吳曲輝等譯。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台北:桂冠,民81年。
59. 彭樹勛編。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之立法院。台北:成文,民七十五年。
60. 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七十六年。
61. 曾濟群。中外立法制度之比較。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七十七年。
62. 曾濟群。中華民國立法院之組織與職權分析。台北:台灣商務,民六十四年。
63. 曾濟群。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與黨政關係。台北:五南,民八十四年。
64. 曾濟群。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研究。台北:正中,民六十五年。
65. 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台北:作者自印,民八十七年。new window
66. 黃秀瑞。選區服務。台北:唐山,民八十三年。
67. 黃建興。調戲議會---黨鞭助理日記。台北:月旦,民八十四年。
68. 黃嘉樹。國民黨在台灣,1945-1988。台北:大秦,民八十三年。
69. 新時代基金會增額立委問政表現評估小組。立法院擂臺---增額立委問政評估。台北:時報文化,民七十九年。
70. 楊日旭。美國憲政與民主自由。台北:黎明,民七十八年。new window
71. 楊日青。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結構與功能分析。台北:民主基金會,民八十一年。
72. 楊永智。國會生態學─楊永智國會攝影專集。台北:久大,民七十六年。
73. 楊泰順。到憲政之路。台北:永然,民七十九年。
74. 楊泰順。選舉。台北:永然,民八十年。
75. 楊泰順編著。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台北:民主基金會,民八十年。
76. 葉至誠。社會學。台北:揚智,民八十九年。
77. 葉堂宇主編。國會倫理˙政策倫理。台北:商鼎,民八十六年。
78. 董翔飛。大法官解釋文與我的不同意見書。台北:作者自印,民八十八年。
79. 董翔飛。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作者自印,民八十九年三十九版。
80. 鄒文海編著。各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民七十五年。
81. 雷飛龍主編。英美日三國國會黨鞭制度。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民八十一年。
82. 趙自齊。民主思潮的激盪---黨政運作的回顧。台北:作者自印,民八十三年。
83. 劉嘉甯。法國憲政共治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民七十九年。new window
84.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作者自印,民四十六年出版,民八十一年重印。
85. 劉慶瑞。比較憲法。台北:三民,民六十七年。
86. 蔡泰順。立法院議事規則逐條研究。台北:大中國,民七十四年。
87. 戴國煇著,魏廷朝譯。台灣總體相。台北:遠流,民八十一年,二版。
88. 謝瀛洲。中華民國憲法論。台北:作者自印,民六十五年十五版。
89. 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民七十九年九版。
90. 薩孟武。政治學。台北:三民,民七十二年增訂初版。
91. 顏文閂。國會是改革的時候了。台北:遠景,民六十七年。
92. 羅志淵。立法程序論。台北:正中,民六十三年。
93. 羅志淵。美國政府及政治。台北市:正中,民五十三年。
94. 羅志淵編著。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正中,民七十二年四版。
95. 羅孟浩編著。日本國會制度。台北:正中,民四十五年。
96. 羅孟浩編著。英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民五十一年。
97. 羅傳賢。立法程序。台北:龍文出版社,民八十二年初版。
98. 關中。國會改造論。台北:民主基金會,民八十一年初版。
三、學位論文
1. 余元傑。我國立法院質詢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民八十二年。
2. 吳昌錫。立法院常設委員會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民八十四年。
3. 呂世昌。兩輪投票制政治效果之研究---法國第五共和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八十八年。
4. 胡春惠。我國立法院質詢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民五十五年。
5. 張樹森。英美國會議長職權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民八十年。
6. 許禎元。增額立委質詢與台灣地區之政治發展---從增補背景角度探討(1972-1991)。博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民八十二年。new window
7. 許福明。行憲後我國黨政關係之研究---中國國民黨在政策制訂過程中的功能分析。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七十九年。new window
8. 曾淑媛。中國國民黨中央黨政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七十二年。
9. 游憲廷。立法院議長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民八十一年。
10. 劉慕周。美國眾議院議長的選舉及職權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淡江文理學院美國研究所,民六十七年。
11. 鄭中堯。美國國會政黨領袖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民六十九年。
四、期刊文章
1. 「王院長金平接受三立、美國之音、民視專訪」。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九卷,第六期。民九十年六月。
2. 王皓昱:「法國國會議員之豁免權及紀律懲戒」。中山社會科學譯粹。二卷四期。民七十七年七月。
3. 余元傑、李麗雲:「我國立委助理之制度發展與權責分析」。嘉南學報。第二十六期。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民八十九年。new window
4. 余元傑、游憲廷:「立法院長在立法院外的中立問題------制度面的觀察研究」。三民主義學報。第二十一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編印,民八十九年九月。
5. 吳威志:「立法院議事自律懲戒權之分析」。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二卷,第八期。民八十三年八月。
6. 李國雄:「立法院院長”議事中立”面面觀」。理論與政策。第十卷,第四期。民八十五年。
7. 李國雄:「從英美的議長制度看我國立法院院長的地位」。理論與政策。第九卷,第四期。民八十四年九月。new window
8. 李鴻禧:「議會自律權之比較憲法底研究(下)」。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一卷,第一期。民八十年十二月。
9. 周萬來:「立法院議事運作概述」。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七卷,第三期。民八十八年三月。
10. 林育汝譯。「日本眾議院規則(下)」。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卷,第八期。民八十一年八月。
11. 林育汝譯。「日本眾議院規則(上)」。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卷,第七期。民八十一年七月。
12. 盛杏湲:「國會議員的代表行為:研究方法的探討」。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六卷,第九期。民八十六年九月。new window
13. 許宗力:「國會議事規則與國會議事自治」。台大法學論叢。第十八卷,第二期。民七十八年六月。new window
14. 郭登敖等:「立法院議事程序裁決案例彙編(下)」。立法院院聞。第十三卷,第一期。民七十四年一月。
15. 郭登敖等:「立法院議事程序裁決案例彙編(上)」。立法院院聞。第十二卷,第十二期。民七十三年十二月。
16. 黃秀瑞:「選區服務與專業問政的兩難」。理論與政策。第十卷,第四期。民八十五年九月。
17. 楊日旭:「申論美國國會眾議院議事紀律」。憲政思潮。第八十三期。民七十七年九月。
18. 楊念祖:「英國下議院的守護者---議長」。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二卷,第四期。民七十六年十月。
19. 楊念祖譯:「英國下議院的習慣、程序與秩序」。憲政思潮。第八十三期。民七十七年九月。
20. 劉文仕:「國會議場秩序管理權責之歸屬」。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卷,第十期。民八十一年十月。
21. 厲威廉:「美國眾議院的組織與運作」。美國月刊。民七十六年六月。
22. 蔡宗珍:「論國民大會虛級化後立法院之憲政地位」。月旦法學。六十一期。民八十九年六月。
23. 蔡明欽:「國會自律權的探討」。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二卷,第六期。民八十三年六月。
24. 蔡達棠、余元傑:「立法院『臨時提案』的源由與發展」。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三卷,第七期。民八十四年七月。
25. 蔡達棠、余元傑:「立法院臨時提案之處理與爭議」。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三卷,第十期。民八十四年十月。
26. 蔡達棠、余元傑:「現階段立法院議事制度研究方向之探討」。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四卷,第九期。民八十五年九月。
27. 蔡達棠、余元傑:「立法院法案清倉方式芻議」。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四卷,第十期。民八十五年十月。
28. 羅傳賢:「立法程序之作用及其法源」。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一卷,第二期。民八十二年二月。
五、報紙
1. 「『大和解』先從國會議長著手」。社論,民眾日報。民八十五年一月二十日,二版。
2. 「『學者派』幕僚顧慮,拖延了四天」。聯合報。民八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三版。
3. 「一百張六十萬支票交付立委,劉松藩另涉違選罷法」。聯合報。民九十年五月十七日,二版。
4. 「一婦當關,萬夫莫敵,陳婉真癱瘓了立院院會」。中國時報。民八十三年四月三十日,五版。
5. 「小型工程款爭議,戰火升高;立院初審,53億追加建議款全刪」。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二版。
6. 「王金平:五院人事都應納入黨對黨協商」。民眾日報。民九十年五月二十五日,二版。
7. 「王金平:宋楚瑜製造階級對立」。自由時報。民八十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四版。
8. 「王金平:每名立委建議額度至少八千萬至一億」。聯合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四版。
9. 「王金平:林全作假帳矇騙首長」。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六版。
10. 「王金平:是非自有公論」。中央日報。民八十八年九月五日,三版。
11. 「王金平:當前經濟很慘,必須當機立斷」。自由時報。民八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二版。
12. 「王金平要刪光小工程款」。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六日,六版。
13. 「王金平跳入暴風圈,形象受傷」。聯合報。民八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三版。
14. 「王金平認為有些話遲早要說明 指李登輝批評宋楚瑜是回答問題時有感而發 沒有選戰考量」。民眾日報。民八十八年九月十四日,二版。
15. 「王院長率領立法院朝野黨團代表赴災區探視及慰問受難者」。立法院新聞簡訊。第0377期。民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一版。
16. 「平議立法院召開臨時會之爭」。中國時報。民八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三版。
17. 「民進黨立委指王金平力爭小型工程款,是為連任院長鋪路」。聯合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四版。
18. 「民進黨修憲萬言書」。中時晚報。民八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七版。
19. 「民新兩黨要罷免饒穎奇,饒:坦然面對」。自由時報。民八十八年六月十七日,三版。
20. 「民新兩黨擬聯手罷免饒穎奇」。聯合報。民八十八年六月十七日,四版。
21. 「立委連署、促開臨會,秘書處查核至少六人疑似代簽」。中國時報。民八十三年八月六日,四版。
22. 「立委競選期間,曾開出50張每張約60萬支票予候選人;劉松藩另涉期約賄選?檢方追查」。中時晚報。民九十年五月十六日,三版。
23. 「立法院院長:務必當機立斷」。中時晚報。民八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三版。
24. 「立院工作報告,王金平:提昇立法效率,健全議會政治」。中央日報。民八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三版。
25. 「立院選龍頭,亂!」。中時晚報。民八十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二版。
26. 「立院龍頭選舉怪象現形」。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十二日,六版。
27. 「立院龍頭寶座之爭展開」。中時晚報。民八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二版。
28. 「名為重新偵查,拒給答辯機會,劉松藩七道遺憾」。聯合報。民九十年五月十七日,二版。
29. 「地方補助款風波,立委:補助款縮水,王金平借題發揮」。中時晚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日,四版。
30. 「在野立委:將對蕭揆提不信任案,指責國民黨把股市當做洗錢機器,不滿王金平違背院長中立原則」。聯合報。民八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三版。
31. 「在野立委扣案,院會鎮日空轉」。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六月五日,四版。
32. 「余玲雅再度表示要提案罷免劉松藩」。民眾日報。民八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四版。
33. 「宋楚瑜金錢外交說,王金平:不負責」。自由時報。民八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四版。
34. 「抄台引爆衝突、國大修憲擴權,民進黨促召開立院臨會,國民黨新黨反對」。中國時報。民八十三年八月三日,四版。
35. 「李主席盛讚,連蕭配擔重任」。中央日報。民八十八年九月十六日,二版。
36. 「李登輝會本土派立委談年底選舉」。中國時報。民九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四版。
37. 「兩國論,國民兩黨大和解」。台灣日報。民八十八年七月十五日,二版。
38. 「周錫瑋:不敢拿補助款,免成過街鼠」。中時晚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二版。
39. 「林濁水杯葛議事,劉松藩敲槌散會」。自由時報。民八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四版。
40. 「爭取基層款,王金平放狠話」。自立晚報。民八十九年十月十八日,三版。
41. 「亮票表決人事將後患無窮---民進黨不可破壞民主制度的慣例」。中國時報。社論。民八十五年一月二十八日,三版。
42. 「挑戰國際風暴,台灣持續繁榮」。民眾日報。民八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五版。
43. 「施明德力勸,立院暫不杯葛總預算案」。中國時報。民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二版。
44. 「為何向下沈淪力量如此之大---評小型工程補助款爭議」。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二日,二版。
45. 「修改選舉法,引發朝野政黨對立,日參院議長調解失敗辭職」。聯合報。民八十九年十月十九日,十一版。
46. 「秘書處查證連署筆跡,民進黨有話說。葉菊蘭:延擱處理進度,違反行政中立;秘書處:職責所在,不查對才違法失職」。中國時報。民八十三年八月七日,四版。
47. 「國民黨反蕭勢力潰散」。民眾日報。民八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頭版。
48. 「國民黨生態學」。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五日,二版。
49. 「國會正副議長的產生不可忽略在野黨的勢力」。社論。中國時報。民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三版。
50. 「國親新三黨共同聲明全文」。中央日報。民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二版。
51. 「執政黨綁樁工程款,達2200億」。民眾日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七版。
52. 「陳總統:選後不會交出組閣權」。中國時報。民九十年五月三十日,頭版。
53. 「張俊雄、王金平昨首度溝通」。聯合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四版。
54. 「從法治面看地方補助款的爭議」。工商時報。社論。民九十年四月二十二日,三版。
55. 「從龍頭之爭看國會惡質化的現象」。聯合報。社論。民八十八年一月十二日,二版。
56. 「票數計算方式,廢票計入與否;避免爭端,宜釐清規則」。聯合報。民八十五年二月五日,二版。
57. 「連戰緊急約見王金平」。中時晚報。民八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頭版。
58. 「提前釘樁,民代龍頭選舉不成文慣例」。聯合報。民九十年四月十二日,九版。
59. 「朝野立委批王金平角色錯亂」。中國時報。民國八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二版。
60. 「朝野互相杯葛,封殺送審法案」。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十一日,四版。
61. 「新任立院正副院長須因應時勢改革國會」。中國時報,社論。民八十五年二月二日,三版。
62. 「新黨決提案罷免饒穎奇」。聯合報。民八十八年六月十六日,三版。
63. 「補助款之爭,引爆大選前哨戰」。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一日,四版。
64. 「補助款風波:雞肋吃不吃,肚裡有文章。過去,七分建設還帶三分分贓,有人甚至跨區經營;現在,綠旗掛帥連屑屑都不放,有人遭到樁腳看衰」。中時晚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二版。
65. 「對於第三屆立法院的幾點期望」。聯合報,社論。民八十五年二月一日,二版。
66. 「劉松藩:李堅定支持國會正常化」。中國時報。民八十九年五月十九日,三版。
67. 「劉松藩預估,年底大選後,無黨籍加新黨立委佔35席」。民眾日報。民九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六版。
68. 「澄社發表『國會記者評鑑立委』報告,民進黨團滿意度最低,院長王金平議事中立受質疑」。中國時報。民八十九年九月十八日,三版。
69. 「誰當立院長,全看李登輝」。自由時報。民八十八年一月八日,二版。
70. 「檢討立院議事機制已刻不容緩」。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六月九日,二版。
71. 「聯合政府連戰有疑慮,王金平:選後再議」。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七日,四版。
72. 「臨會咨文送達立院,朝野今協商」。聯合報。民九十年六月二十日,四版。
73. 「斷了中央,不斷地方,立委需透過派系運作分享政績;治標不治本,政治更加地方化」。聯合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四版。
74. 「議事中立呼聲,為正副議長選情投下新變數」。中國時報。民八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二版。
75. 「議事空轉七十二小時,綁架法案非元兇」。聯合報。民九十年六月七日,二版。
76. 「饒穎奇:全無瑕疵,批評在野黨攻擊主席台為衝突主因」。聯合報。民八十八年六月十七日,四版。
77. 中央日報。民八十五年一月三日,五版。
78. 中國時報。八十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79. 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六日,六版。
80. 中國時報。民八十一年一月十四日,二版
81. 中國時報。民八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三版。
82. 王業立:「當前政治生態下的國會議長角色」。中國時報。民八十八年二月二日,十五版。
83. 朱雲漢。「台灣經驗的凋零與新生」。中國時報。民九十年六月十一日,二版。
84. 自由時報。民八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四版。
85. 自立晚報。民八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三版。
86. 余蘭英。「補助款視人發用,仍在選舉綁樁」。聯合報。民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十五版。
87. 李慶雄:「爭千秋制度還是爭一時龍頭」。中國時報。民八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十五版。
88. 林河名:「民代的爛帳」。聯合報。民九十年五月十七日,十五版。
89. 施明德:「立院國大龍頭選舉,總統宜迴避」。中國時報。民八十八年一月十二日,十五版。
90. 夏珍:「立院遺老風骨傲人」。中國時報。民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九版。
91. 張正修:「立院可正當行使權利,但不可濫用權力---談立法院正副院長改選與倒閣權」。民眾日報。民八十六年九月十三日,三版。
92. 陳清喜:「立法院長功能遜色,形勢使然」。中國時報。民七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二版。
93. 楊泰順,「不能緊急的命令,何妨回歸民主」。中國時報。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二版。
94. 趙少康:「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聯合報。民八十三年五月九日,四版。
95. 關中:「程序委員會應發揮議事協調的功能」。自立早報。民八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四版。
96. 唐湘龍:「王金平,時勢造英雄」。中時晚報。民九十年五月六日,六版。
六、其他
1. 林水波、何鴻榮:「立法院結構改造與議事效能」。國會再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民八十五年一月二十七日。
2. 相關參考網址:立法院網址:www.ly.gov.tw(由立法院網址可連結到世界各主要國家國會網站)
貳、英文部份
一、 專書
1.Adonis,Andrew. Parliament Today.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0.
2.Almond,Gabriel A. and Powell B. Bingham Jr. Comparative Politics: 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 2nd ed.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78.
3.Ameller, Michael. Parliam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Institutions in Forty-One Countries. London: Cassell,1962.
4.Bailey, Christopher J.. The US Congress.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9.
5.Bailey,Steven K..The New Congres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1966.
6.Bolling,Richard. Power in the House. New York: Capricorn Co.,1974.
7.Brown,George. The Leadership of Congress.New York: Arno Press,1974. Reprint of 1922 eds.
8.Brown,WM. Holmes. Constitution-Jefferson’s Manual and Rules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Ninty-Ninth Congress.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5.
9.Carstairs,Andrew Mclaren. A Short History of Electoral Systems in Western Europ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1980.
10.Cheney,Richard B. and Cheney Lynne V.. Kings of the Hil .New York: Touchstone,1996.
11.Chiu,Chang-wei.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ince 1896.New York: AMS Press,1968.Reprint of ,1928 ed.
12.Clausen,Aage R.. How Congressmen Decide.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73.
13.Cohen,Rechard E.. Congressional Leadership:Seeking A New Role.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1980.
14.Davidson,Roger H. and Oleszek Walter J.. Congress and Its Member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85.
15.Davis,David. The BBC Guide to Parliament. London: BBC Books,1990.
16.Dodd,Lawrence C. and Oppenheimer Bruce I. eds.. Congress Reconsidered 4th ed.Washington D.C.: CQ Press,1989.
17.Duverger,Maurice.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New W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67.
18.Eccleston,Bernard. State and Society in Post-War Japan.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9.
19.Epstein,Leon. Political Partie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New York:Prager,1967.
20.Eulau,Heinz. The Behavioral Persuasion in Politics. New York: Random House,1963.
21.Fenno,Richard F.Jr.. Home Style: House Members in Their Districts. Boston:Little Brown,1978.
22.Follett,Mary P..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New York: Burt Franklin,1974. Reprint of 1896 ed.
23.Galloway,George B.. History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 1976.
24.Galloway,George B..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Congress.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1961.
25.Harris,Fred R. and Hain Paul L.. America’s Legislative Processes:Congress and the States.Glenview Ill.:Scott Foresman & Co.,1983.
26.Hemingford,Lord. What Parliament Is And Does:Being and Introduction to Parliament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984.
27.Issak,Alan C.. Scopes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llinois Dorsey Press,1985.
28.Jewell,Malcolm E. and Patterson Samuel C..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Random House,1986.
29.Kornherg,Allan and Musolf Lloyd D.. eds. Legislatures in Developmental Prospective.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1970.
30.Laundy,Philip. The Office of Speaker. London: Spottiswoode Ballanty,1964.
31.Lidderdale, Sir David eds.Erskine May’s treatise on the Law Privileges Proceedings And Usage of.
32.Linton,Ralph. The Study of Man.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Inc. 1936.
33.Lloyd,Selwyn.Mr. Speaker Sir. London: Jonathan Cape Ltd.,1976.
34.Loewenberg,G. ed. Modern Parliaments:Change on Recline.Chicago: Aldine-Atherton,1971.
35.MacNeil,Neil. Forge of Democracy. New York: David Mackay Co. Inc.,1963.
36.Mayhew,David.Divided We Govern: Party Control Lawmaking and Investigation 1946-1990.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1.
37.Mayhew,David R.. Congress---The Electoral Connection.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4.
38.Mays,Erskine. Parliamentary Practice. London:Butterworth 1983 16th ed..
39.Mill,John Stuart. Utilitarianism Libert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1.
40.O’Neill,Tip Man of the House. The Life and Political Memories of Speaker Tip O’Neill. New York: Random House,1987.
41.Parliament. London:Butterworths & Co.,1979.
42.Peabody,Robert L. and Polsby Neison W.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4th ed.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2.
43.Peabody,Robert L.. Leadership in Congress. Boston: Little Brown,1976.
44.Polsby,Nelson W. ed. Congressional Behavior. New York: Random House,1971.
45.Riddick,Floyd M..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Organization and Procedur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apitol Publishers Inc.,1949.
46.Riker,William H.. The Art of Political Manipulation.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6.
47.Ripley,Randall B. Party Leaders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67.
48.Sabato,Larry J.. The Party’s Just Begun: Shaping Political Parties for America’s Future .Glenview, ILL: Scott, Foresman & Co.: ,1988.
49.Sastry,Dr. B. Siva Dharm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peaker: India Britain and the U.S.A.. 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 DVT Ltd.,1978.
50.Sinclair,Barbara. Majority Leadership in the U.S. House.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3.
51.Smith,Steven S. and Deering Christopher J.. Committees in Congress 2nd ed. Washington D.C.: CQ Press,1990.
52.Smith,William H.. Speakers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 AMS Press,1971.
53.Steiner,K.. E.S. Krouss and S.C. eds. Political Opposition and Local Politics in Japan. Flanagan.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0.
54.Taylor,Eric. The House of Commons at Work 9th ed.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1979.
55.The History and Operation of the House Majority Whip Organization.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5.
56.Thorne,Peter. Serjeant for the Commons. 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1985.
57.Thurber,James A. ed.. Divided Democracy: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 President and Congress.Washington D.C.: CQ Press, 1991.
58.Wahlke,John C. and Eulau, Heinz. and Buchanan, W. and Ferguson, William C.. The Legislative System: Exploration in Lagislative Behavior. New York: Wiley,1962.
59.Washington,D.C.. History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5.
60.Washington,D.C.. How Congress Works.: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83.
二、 期刊論文
1.Cooper,Joseph. and Brady, David W.. “Institutional Context and Leadership Style: The House from Cannon to Rayburn,” APSR, Vol.75, No.2, June 1981.
2.Hitchner,Dell G..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Parliamentary Affairs Spring,1960.
3.Polsby,Nelson W..”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PSR, Spring 1968.
4.Sinclair,Barbara. “The Speaker’s Task Force in the Post-Reform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PSR, Vol.75, No.2, June 1981.
5.Sundquist, James. “Needed: A Political Theory for the New Era of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03(1988).
參、日文部份
一、政府出版品
1. 參議院50周年のあゆみ編集委員會編。參議院50年のあゆみ。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8年。
2. 眾議院、參議院編。議會制度百年史---資料篇。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0年。
3. 眾議院、參議院編。議會制度百年史---別冊,目で見る議会政治百年史。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0年。
4. 眾議院、參議院編。議會制度百年史---院內会派編眾議院の部。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0年。
5. 眾議院、參議院編。議會制度百年史---院內会派編貴族院、參議院の部。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0年。
6. 眾議院、參議院編。議會制度百年史---眾議院議員名鑑。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0年。
7. 眾議院、參議院編。議會制度百年史---貴族院、參議院議員名鑑。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0年。
8. 眾議院、參議院編。議會制度百年史---資料編。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0年。
9. 眾議院事務局編。衆議院の動き,第1号。東京,1993年12月刊。
10.眾議院事務局編。衆議院の動き,第2号。東京,1994年12月刊。
11.眾議院事務局編。衆議院の動き,第3号。東京,1995年12月刊。
12.眾議院事務局編。衆議院の動き,第4号。東京,1996年12月刊。
13.眾議院事務局編。衆議院の動き,第5号。東京,1997年12月刊。
14.眾議院事務局編。衆議院の動き,第6号。東京,1998年12月刊。
15.眾議院事務局編。衆議院の動き,第7号。東京,1999年12月刊。
16.眾議院事務局編。衆議院の動き,第8号。東京,2000年12月刊。
二、專書
1. 下條美智彥。フランスの行政。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96年。
2. 大山礼子。国会学入門。東京:三省堂,1998年。
3. 中島富三編。知つておきたい国会議員の動き。東京:国政情報ヤンタ-,1998年。
4. 中野邦観編著。国会と外交。東京:信山社,2000年。
5. 五十嵐ふみひこ。国会がひとめでわかる本。東京:日東書院,1987年。
6. 松澤浩一。議会法。東京:ぎょうせい,1987年。
7. 河野謙三。議長一代。東京:朝日新聞社,1978年。
8. 峰山昭範。參議院-21世紀に向けてその本質を考える。東京:啟文社,1986年。
9. 淺野一郎等編著。国会事典。東京:有斐閣,1998年。
10.淺野一郎編著。ガイドプツク国会。東京:ぎょうせい,1990年。
11.清水睦。現代議会制の憲法構造。東京:勁草書房,1979年。
12.藤本一美。国会機能論。東京:法學書院,1990年。
13.讀売新聞調查研究本部編。西欧の議会---民主主義の源流を探る。東京:讀売新聞社,1989年。
三、期刊文章
1.「國會政治年表147回國會主要日誌」,議會政治研究,54号。東京,2000年6月。
2. 大久保昭三。「日本˙有名無實の權威」,議會政治研究,11号。東京,1989年9月。
4.木引卓実:「フランスの国会議長·権威と権力」,議会政治研究,33号。東京,1995年3月。
5.前田英昭:「議長不信任決議の效果」,国会月報,45卷,599号。東京,1998年11月。
6.高寺博:「正副議長選挙と総理大臣の指名」,議會政治研究,39号。東京,1996年9月。
7.辻啓明:「議長及び副議長の実像」,議會政治研究,33号。東京,1995年3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