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創意加值利用
書刊名:亞洲研究
作者:張駿逸
作者(外文):Chang, Jiunn-yih
出版日期:2008
卷期:57
頁次:頁25-44
主題關鍵詞: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加值Minority's intangible cultur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reative added-valu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喬曉光(2003)。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大學教育和民族文化資源整合。美術研究,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冕(2005)。1非物質文化遺產2保護的悖論與新路徑。藝術設計論壇,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8)。彝族源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光榮、農秀英(1998)。那坡彝族開路經。南寧:廣西民族古籍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6)。哈尼阿陪聰坡坡。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發俊(1991)。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5)。尼蘇奪節。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oldmann, Lucien、Grahl, Bart(1976)。Cultural Creation in Modern Society。Saint Louis:Telos Press。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20060520)。北京國務院文件:〈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序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合肥將建設中國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園,http://ccdv.people.com.cn/BIG5/66982/6579687.html, 2007/1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不要冷落了自己的傳統節日,http://www_people_com.cn/BIG5/wenhua/22219/2480736.html, 2007/11/30。  new window
3.倪再沁。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與挑戰,http://wwwxca.gov.tw:9090/autocue/comment/culture_comment_template.jsp?comment_id=1109928934154, 2007/12/01。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何其祥(1991)。彝族海菜腔現況調查。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第三屆年會民族音樂論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