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九○年代臺灣藝壇替代空間之發展
書刊名:成藝學刊
作者:林品秀
作者(外文):Lin, Pin-siou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
頁次:頁1-35
主題關鍵詞:替代空間裝置藝術前衛非主流Alternative spaceInstallation artAvant-gardeAlternativeNon-profit organ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
  • 點閱點閱:24
期刊論文
1.高子衿、張晴文(2000)。活絡了新生代藝術的發展--台北地區。藝術觀點,8,36-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德誠(19930400)。替代空間,替代什麼。炎黃藝術,44,3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海鳴(2000)。台灣當代藝術新展望--台灣當代藝術的展望與危機。新朝藝術,19,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思賢、王美慧(20000600)。「臺中替代空間與類替代空間」座談會。典藏今藝術,93,144-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0)。另類空間的時代來臨了嗎?座談會。藝術觀點,8,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毓芬(20060700)。臺灣創意空間的未來:座談會之二。藝術家,63(1)=374,171-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4)。在油漆行--「文賢油漆工程行」工作室開放及座談會。藝術家,349,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2)。游牧「串」集結--替代空間華山藝文特區趕集。藝術家,323,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04)。跌入日常敘事的幻境--台北國際視覺中心「黃亞紀個展」。藝術家,349,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04)。慌遊於記憶--伊通公園「陳順築各:四季遊蹤」。藝術家,349,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平、尹廣錄、羅頌恩、施淑萍(20011200)。臺灣替代空間與公部門的遇合座談會。藝術家,53(6)=319,248-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001)。體制外,anything goes! -- 「北 、中、南替代空間大結盟」座談。藝術觀點,11,6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七塊(2002)。超級物品/超級商店:「一律七塊」-- 七塊替代空間專題策畫展。藝術家,325,5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萬睿(2005)。高雄五福四路的廢墟天堂豆皮文藝咖啡館。表演藝術,152,152-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嘉樺(2005)。從當代藝術空間看台北當代藝術的展望。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362,95-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平珩、李秀美(1999)。藝術空間另類思考。台北畫刊,38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石瑞仁(19981000)。臺灣藝術的「後替代」時期來臨了--給你更另類的藝術空間送我超前衛的政治形象。藝術家,47(4)=281,285-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江敏甄(20011200)。遶境,或者流離﹖--記「得藝旺形--得旺公所遶境展」。藝術家,53(6)=319,256-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竹圍工作室(1999)。淺説竹圍工作室。台北畫刊,38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婉如(2000)。替代空間專輯--鐵道倉庫的第二個春天。藝術觀點,8,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俊賢(2003)。藝術空間再生--四級古蹟再利用的藝術展演空間。藝術家,333,11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思賢(2001)。替代空間--「替代空間」的解與結。藝術家,311,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明宏(1999)。城市綠洲伊通公園。台北晝刊,38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姚孟吟(20060700)。竹圍工作室--從邊緣進入公共的另類美學。藝術家,63(1)=374,162-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子衿(20011000)。在邊陲途中開採創作的礦藏--九0年代替代空間中裝置藝術的發展。藝術觀點,12,4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涂建豐(2003)。沒有前例,卻充滿潛力--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文化視窗,50,5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金催(19920800)。非營利藝術機構,替代空間與合作畫廊。藝術家,35(2)=207,202-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素雯(2005)。不再只是替代空間--「臺灣新藝」的藝術空間經營。藝術家,360,260-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晴文(2005)。從養雞到養藝術--竹圍工作室老店新開。藝術家,377,158-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雅晴(20030900)。熱情與友情打造的藝術空間--陳美夙與謝宏明談原型藝術。藝術家,57(3)=340,442-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許遠達(20011000)。以現代藝術之名。藝術觀點,12,2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文瑤(20010100)。從異度空間到替代空間--80年代由群體形成的空間演繹。藝術觀點,9,3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明聰(2000)。點亮台灣藝術家的國際路--台灣藝術如何走向國際化。新朝藝術,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瑞文(2001)。替代空間--三個期望。藝術家,311,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慧嶠(2001)。替代空間--一個存在的流變的不可見性。藝術家,311,142-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誼芳(2004)。嘯樂園-碼頭乒乒砰砰: 新碼頭到新樂園,南北替代空間的交流。藝術家,349,532-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海鳴(2005)。台北藝術家的祕密花園竹圍工作室十年回顧--座談會之一。藝術家,377,168-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浩文(2001)。替代空間--替代空間當今的難題。藝術家,311,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韻瑾(2000)。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先驅--華山藝文特區。文化視窗,24,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墀(2000)。替代空間專輯--蔚然蓬勃的發展狀況。藝術觀點,8,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賴維鈞(2002)。新政策文化空間新思維--看華山藝文特區的過去、現在、為來。文化視窗,42,6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簡丹(2001)。替代空間--替代空間與閒置空間。藝術家,311,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譚皓(2005)。某種距離與火焰--原型藝術。文化視窗,7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梁莉苓、李思賢(20030200)。當CO2替代了「替代空間」?!。藝術家,56(2)=333,474-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麗娟(19911200)。與中青輩藝術家對談系列(7):從當代藝術替代空間展望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藝術家,33(6)=199,300-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臺灣新藝(20060800)。臺灣主體特質與新藝術。王城氣度,6,7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小華(2000)。替代空間專輯--從大勇路64號説起。藝術觀點,8,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晴文(2000)。替代空間專輯--不替代什麼的替代空間。藝術觀點,8,4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2000)。替代空間專輯--不含糊的渾沌地帶。藝術觀點,8,27-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浚豪(2003)。藝術空間再生--替代空間真正在尋找什麼?。藝術家,333,1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簡丹(2003)。藝術空間再生--一個充滿各種可能的空間。藝術家,333,11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平(20050100)。藝術展覽的價值和空間的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9(1),29-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2006)。論述與思想--2006藝術學研討會。論述與思想--2006藝術學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簡惠英(2004)。台灣「另類空間」的前衛藝術發展---以「伊通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善盈(2003)。一九九O年代前後「替代空間」在台灣執行之現象(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倪再沁(2004)。臺灣當代藝術之美。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葆華、雷逸婷、韓伯龍、何邁(2005)。立異--九○年代台灣美術發展。台北:北市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侯一方(2004)。台灣的美術館與藝文空間。台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立銓、黃茜芳(2000)。藝術煉金‧工作室。台北:文建會藝術村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繼生(1995)。台灣視覺文化--《藝術家》二十年文集。臺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茜芳(2000)。空間重塑‧新契機。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術村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倪再沁(1995)。藝術家←→台灣美術:細說從頭二十年。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千惠(2003)。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領域閲讀。台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東山(2002)。臺灣當代藝術1980-2000。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瑞中(2002)。臺灣裝置藝術。臺北:木馬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連德誠(2006)。多元主義與替代空間。台北現代美術十年。台北:北市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