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設計和應用藝術教育於專業知識與技能之供需調查及研究
書刊名:設計學報
作者:陸定邦 引用關係林群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uh, Ding-bangLin, Chyun-chau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0:2
頁次:頁89-104
主題關鍵詞:設計教育應用藝術產業調查人才供需知識缺口Design educationApplied artsIndustry investigationTalent demand/supplyKnowledge ga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101
期刊論文
1.徐秀菊、趙惠玲、蘇郁菁(20030500)。臺灣中小學藝術教師教學現況調查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5,83-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曼麗(20000100)。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113,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谷芳(19990400)。未來臺灣藝術教育設計上幾組座標的有機對應。美育,106,1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atchen, Jeffrey H.(19990400)。廿一世紀的藝術教育與透過藝術的教育。美育,106,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禎祥(19990800)。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雙月刊,1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震峰(20011200)。我國大學美術類相關科系學生入學學術科考試與大學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為例。藝術教育研究,2,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文智(1998)。我國工業設計公司營運狀況分析。設計,109,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壬來(2003)。當前情勢與臺灣藝術教育改革的取向。美育,133,3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文俊、蕭錫錡(2001)。工業設計教育之發展方向。技術及職業教育,61,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hen, B.(2004)。The Substance of Post-Modern Art Education。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121,29-37。  new window
11.Kindler, A. M.、Darras, B.、郭禎祥(2003)。藝術家:普遍的類別,或是各地文化各有不同的意涵?。國際藝術教育學刊,創刊號,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Efland, A. D.(1999)。Mapping the postmodern: a vision of 21st century art education。Art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art education。Taiwan museum of art。  new window
2.何信助、陳俊宏、游萬來、蔡登傳、陳啟雄(1996)。我國技術校院設計教育課程模式之調查規畫研究3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鳳火、陳坤淼、于勝華(1997)。產品設計能力目標為導向的課程改進方案研究。臺北。215-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曾緯(1997)。工業設計教育之我見。臺北。17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興、張乃仁(1997)。談設計教育。臺北。167-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耀明(1997)。設計在科技教育的教學模式。臺北。237-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坂下清(1996)。論日本企業內專業設計人才訓練培育制度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振甫(1997)。實務化設計教學與企業設計開發程序之互動關係研究。臺北。209-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文智、程希哲(1999)。臺灣工業設計師績效評估模式研究。臺北。465-4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文雄(1996)。設計中心式的專業設計人才培育模式研究2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鴻祥、邊守仁(2001)。工業設計專業能力指標之建立 (計畫編號:NSC91-MOE-S-027-002-X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陸定邦(2004)。生活流行用品設計人才供需之調查與研究計畫執行成果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雯玓(2001)。臺灣工業設計師專業能力及其需求性探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葉枝龍(2002)。數位化資訊時代工業設計師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所應扮演之角色(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och, J.(1998)。80/20法則。80/20法則。臺北市: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輝亮(1996)。工業設計教育中電腦課程內涵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urdieu, Pierre(1992)。Les regles de l’art fre。Paris。  new window
4.蕭炳欽(2003)。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現況普查及問題分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Efland, Arthur D.、Freedman, Kerry、Stuhr, Patricia L.(1996)。Postmodern Art Education: An approach to curriculum。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new window
6.Gablik, S.(1991)。The Re-enrichment of Art。The Re-enrichment of Art。New York。  new window
其他
1.張光民(2004)。設計產業全球競爭力之發展願景與策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敏英,游萬來,陳斐娟(2004)。工業設計求才條件的研究,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Eisner, E. W.(1990)。Implications of artistic intelligences for education。Artistic intelligences-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