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體適能總指標
書刊名:休閒保健期刊
作者:洪彰鴻 引用關係蘇榮基 引用關係高文揚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
頁次:頁233-244
主題關鍵詞:體適能體適能總指標體適能達總成率體能商製程能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
  • 點閱點閱:56
體適能測驗可以衡量個人的體適能狀況,這是屬於個人體適能的評估。有關評估群體體適能的工具與研究並不多,本研究以體適能指標為基礎,結合體能商及整合製程能力指標的概念訂定體適能總指標,並以國立勤科技大學學生體適能檢測達到銅牌水準的總達成率進行評估。其結果為95、96、97學年度男生體適能總達成率分別為37.53%、40.56%、38.61%,女生為48.62%、45.57%、43.90%,銅牌水準下限的成績為常模的第50百分位數,結果顯示體適能水準低於常模銅牌水準位階。本研究訂定之體適能總指標,將體適能各要素達成率進行權重加總,強化體適能指標的功能,可以很明確評估總體適能的優劣。
期刊論文
1.梁龍鏡、謝錦城、黎俊彥(20080900)。不同健康體能商大學男生之血脂質比較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0(3),151-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信良、林玉瓊、王錠堯、王順正(20060300)。不同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的體能商比較研究。體育學報,39(1),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世沛(20030600)。中臺醫護學院學生體適能比較研究。中臺學報. 醫護卷,14,177-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錠堯、王順正、陳信良(20041200)。青少年體能商的理論架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8(4)=71,98-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蕙米(20001100)。臺灣地區大學新生與臺閩地區同齡國民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研究。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375-3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錠堯、王順正、陳信良(20040900)。青少年體能商與學業成績的關係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174-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簡桂彬(20061200)。不同的身體組成對體適能之影響。北體學報,14,9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金海、王昭卿、侯淑玲、吳燕貴(2008)。十二週健身房課程對健康體適能之影響。長榮運動休間學刊,2,46-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鍵慰、熊明禮(2008)。柔道運動對大專學生體適能影響之探討。蘭陽學報,7,118- 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蘇榮基、陳坤盛、賴素玲(2002)。製程能力指標在游泳教學的應用。體康學報,8(1),53- 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文銓、郭中生、黃怡仁、高幸利(2002)。近五年來長庚護專新生體適能變化之探討。長庚科技學刊,1,119-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育瑞、陳弘彬(2004)。仁德醫護管理專校學生體適能狀況分析以九十一學年度為例。仁德學報,3,153-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Chen, K. S.、Huang, M. L.、Li, R. K.(2001)。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 for an Entire Produc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39(17),4077-4087。  new window
14.Chen, K. S.、Yu, K. T.、Sheu, S. H.(2006)。Process capability monitoring chart with an application in the silicon-filler manufacturing pro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03(2),565-571。  new window
15.Chen, K. S.、Wang, C. H.、Chen, H. T.(2006)。A MAIC approach to TFT-LCD panel quality improvement。Microelectronics & Reliability,46(7),1189-1198。  new window
16.Hung, C. H.(2005)。Physical fitness indices。Adnanced and Applications in Statistics,5(3),289- 299。  new window
17.Hung, C. H.(2006)。A study on group evaluation with Body Mass Index。Journal of Statistics & Management Systems,9(3),651-660。  new window
18.Hung, C. H.、Su, J. C.(2007)。Group evaluation of Body Mass Index。Journal of Statistics & Management Systems,11(3),439-445。  new window
19.Huang, M, L.、Chen, K. S.、Li, R. K.(2003)。Process capability evaluation for a PVC pipe product family。The Asian Journal on Quality,3(1),61-70。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錠堯、王順正、陳信良(2004)。體能商在運動績優、資賦優異與一般學生的比較研究。台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錠堯、王順正、陳信良(2004)。青少年體能商與智商的相關研究。蘇州,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薛永和(2007)。體重肥胖及標準之學生其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以澎湖縣高職生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信良(2002)。資料挖掘在教育上的應用--以國小學童「體適能測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錠堯(2004)。青少年體能商與智能表現的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長華(2006)。規律運動訓練對代謝症候群個案身體組成、心肺適能與血液生化值成效之探討(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弘明(2008)。運動介入對國中過重及肥胖男學生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偉欽(2006)。不同族群體適能相關基因之多型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信良(2005)。青少年體能商之縱向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柔安(2005)。群聚分析與分類樹技術對於學校衛生護理之應用--以高職學生體適能為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俊榮(2007)。有氧舞蹈教學對國中學生體適能之研究--以高雄縣岡山國中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俊成(2006)。不同訓練頻率的有氧運動對國小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台南市安順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俊宏(2004)。植基於資料挖掘技術的體適能評級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麗文(2006)。持續八週的跆拳道社團活動對國中音少年體能商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進隆(1996)。健康體能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漢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owland, T. W.(1990)。Exercise and Children's Health。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3.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1995)。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Waverly:Williams & Wilkins。  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2002)。成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http://food.doh.gov.tw/Health_5.asp?idCategory=47, 20081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方進隆(1997)。有氧運動。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