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新生身體活動、坐式生活型態與健康體適能關係之探討
書刊名: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作者:莊瑞平 引用關係程少洋 引用關係楊智荃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ang, Jui-pingCheng, Shao-yangYang, Chih-chua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7
頁次:頁18-32
主題關鍵詞:身體活動坐式生活型態健康體適能Physical activitySedentary life-styleHealth-related fit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4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施致平、黃蕙娟(20110600)。回顧與展望:我國校園體適能推廣策略與其效益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5(2)=97,201-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祚彥、林貴福(2007)。身體活動量、體適能水準與代謝徵候群的關係。中華體育季刊,21(2)=81,33-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Eriksson, J.、Taimela, S.、Koivisto, V. A.(1997)。Exercise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Diabetologia,40(2),125-135。  new window
4.洪嘉文(20070300)。體適能納入考試計分之可行性評估。中華體育季刊,21(1)=80,39-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素箱、徐志輝(20020900)。大學生體格與體適能之相關研究以中興、朝陽大學學生為例。興大體育,6,73-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文俊(19990800)。十六歲高中女生之坐式生活型態在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分析研究。大專體育,44,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宗霖(20120700)。大學生健康行為與體適能之關聯。運動知識學報,9,130-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美瑤(20091200)。資訊融入問題導向教學策略介入對高中生健康體適能學習態度之研究。體育學報,42(4),87-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ooney, M. A.、Plowman, S. A.(1990)。Passing rates of American children and youth on the FITNESSGRAM criterion-referenced physical fitness standards。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1(3),215-223。  new window
10.姚漢禱、林世澤(19931200)。大學男子生活型式和健康體能的關係。體育學報,16,373-3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奕清、高毓秀(19960500)。大一新生之動機、內外控人格特質與運動行為關係之探討。衛生教育論文集刊,9,177-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方進隆(20050900)。體適能推展與全人健康理念。國民體育季刊,34(3)=146,7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宇翔、陳嬿如、廖邕(20160300)。各國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之探究。中華體育季刊,30(1)=116,17-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秀華(20030300)。探討閒暇時身體活動和肌力訓練之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4,27-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逸政、李俞麟、王傑賢(20130500)。大專學生體育課參與情形與體適能現況調查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2,86-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全壽、劉宗翰、張振崗(20040900)。我國體適能政策指標之建議。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簡桂彬(20061200)。不同的身體組成對體適能之影響。北體學報,14,9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Warburton, Darren E. R.、Nicol, Crystal Whitney、Bredin, Shannon S. D.(2006)。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evidence。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174(6),801-809。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教育部(2005)。2005亞洲區體適能檢測推廣策略高峰會議手冊。2005亞洲區體適能檢測推廣策略高峰會議。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建國、陳肇芳、吳惠琴、郭政茂(2012)。大學一年級新生身體活動現況之調查研究。2012年兩岸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4)。101年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薛永和(2007)。體重肥胖及標準之學生其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以澎湖縣高職生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曉雲(2002)。新式健身操對肥胖學童身體組成健康體適能及血脂肪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進隆(1993)。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漢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正常(1997)。體適能的理論基礎。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