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蘇軾〈超然臺記〉超然思想之形成及其內涵析論
書刊名: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
作者:姜龍翔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Jiang, Long-xia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6:2
頁次:頁207-230
主題關鍵詞:蘇軾超然臺記密州游於物之外Su ShiChao Ran Tai JiMi ZhouDetached from materi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218
期刊論文
1.陳滿銘(20030500)。蘇軾「超然臺記」篇章結構分析。國文天地,18(12)=216,96-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冬梅(2001)。蘇軾超然思想探析。聯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啟鵬(2007)。試論超然臺記在蘇軾思想發展中的地位。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進(2005)。超然臺記并不超然。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啟鵬(1998)。超然:蘇東坡思想的精髓。惠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崔在赫(2003)。蘇軾文藝理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適(2007)。習學記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初(1983)。御製文三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乾隆(1983)。御選唐宋文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文濡(1981)。精校評注古文觀止。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榮格(1999)。心理類型。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4)。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運用。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軾(1983)。東坡易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聖嘆(1992)。天下才子必讀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轍、陳宏天、高秀芳(2004)。蘇轍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保苅佳昭(2005)。新興與傳統--蘇軾詞論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軾、龍榆生(2003)。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棗莊、曾濤(1998)。蘇文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庭堅(1983)。山谷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朋九萬(1985)。東坡烏臺詩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司馬光(1983)。傳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Kuhn, Thomas S.、王道還(200307)。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蘇軾、王文誥、馮應榴、孔凡禮(1983)。蘇軾詩集。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水照(2000)。宋代文學通論。復文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蘇軾、茅維、孔凡禮(1999)。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姜聲調(1999)。蘇軾的莊子學。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孔凡禮(2005)。蘇軾年譜。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水照(1994)。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水照、朱剛(2006)。蘇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訥(2007)。文章辨體序說。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耒(198308)。柯山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