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韓國政治社會結構研究
書刊名:嶺東學報
作者:吳慶第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7
頁次:頁173-185
主題關鍵詞:韓國政治社會結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
任何國家的發展路線,都有《保守》和《進步》,這兩條路線的鬥爭,在分裂國家裏,這種分歧更爲明顯。在韓國的政治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可以發現從李承晩時代就已經出現了這種分歧,甚至影響到今天的南北韓統一政策。 韓國的社會發展和過去六十年來的政治體制關係極爲密切,然而,影響更大的,還有韓國的國民性格、政治傳統和社會價値觀,尤其是韓國社會上,儒家文化的君父家長權威主義傳統,中小集團的分裂現象等等,在韓國的政治社會發展上,更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由于儒家文化的傳統思想,深植於韓國人的觀念中,因此,在許多的團體譬如家族,親戚,師生,同學,同鄉…等等中,其成員被要求要謹守倫序,所以,人與人之間,不但要從敬老年齡的大小、入學的先後…等等條件去區分尊卑,去學習尊賢,每個人在團體中,也各有自己的位置,有需要遵守的禮節、責任和義務。以至於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顯著的排外性,並在政治行爲上,經常發生決定性的影響。 除了上述自然形成的各種集團之外,由地域分割所形成的地域集團,更是南韓過去六十年來,政治發展的主要要素之一。在一九四八年南韓政府成立之際,由于全民抗日,半島上的東西分裂現象並不明顯,在第三共和國時期,朴正熙爲了爭取連任,由於慶尙道人口遠超過全羅道,反對派的金大中出身于全羅道,因此煽動地域感情,故意造成族群分裂,掀起了東西兩側的新仇舊恨,一直到四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是形成國家力量分裂的主因。
期刊論文
1.宋南憲(1980)。韓國現代政治史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雲泰(1980)。韓國現代政治史(一)。成文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堅鶴弼(1958)。韓國現代政治史。大旺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雲泰(1977)。韓國政治論。博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文昌周(1965)。韓國政治論。一潮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曹奎河(1972)。南北對話。漢城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浩鎮(1988)。韓國現代政治史。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大肅。韓國現代史的再照明。首爾:閃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萬吉。分斷時代的民主主義。首爾:創造和批評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