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層的視線--析論陳進與張李德和的臺、府展東洋畫
書刊名:臺灣文學評論
作者:張俐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Li-hsua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0:3
頁次:頁58-67
主題關鍵詞:陳進張李德和臺灣美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63
期刊論文
1.江寶釵(20040600)。臺灣漢詩言說現地的建構與離散--嘉義李德和的「文藝沙龍」研究。國文學誌,8,117-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石守謙(1997)。悠園靜思--論陳進藝術文集。臺北:史博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江寶釵,李令儀(20010102)。張李德和書畫陸續面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瓊瑞(2009)。第五章殖民體制與臺灣美術運動。臺灣美術史綱。臺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明珠(2009)。才情與認知的落差:論張李德和的才德觀與繪畫創作觀。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臺灣女性圖像藝術。臺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瑾瑗(2005)。第四章來自「西方」視線下的「東方」覺醒--論陳慧坤的「新國畫」。背離的視線--臺灣美術史的展望。臺北:雄獅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進發(1993)。附錄四2-5郭雪胡先生訪問錄音。日據時期臺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臺北:北市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光男(1997)。陳進繪畫的社會性美學。悠園靜思--論陳進藝術文集。臺北:史博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明珠(2009)。流轉的符號女性:臺灣美術中女性圖像的表徵意涵1800s-1945。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臺灣女性圖像藝術。臺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寶釵、張婉英(2000)。張李德和生平。張李德和詩文集。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魏清德(1992)。琳琅山閣藝苑序。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進發(1993)。第四章官辦美展下東洋畫的發展。日據時期臺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臺北:北市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李德和(1992)。蝴蝶蘭。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李德和(1992)。鳳凰木。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李德和(1992)。臺灣總督府美術展特選感作。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李德和(1992)。美術展。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李德和(1992)。臺灣美術展受賞。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李德和(1992)。閨中十趣。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世英(1997)。陳進訪談錄。悠閒靜思:論陳進藝術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