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旅人心境 : 臺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
作者:林淑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集叢:文學研究叢書
ISBN:9789577398604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旅遊文學文學評論日據時期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3
期刊論文
1.康培德(20080500)。東南亞--地名變遷與地理區劃。地理研究,48,105-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天儀(20081000)。臺灣文學評論的推手--巫永福的生平及文藝生涯。文訊,276,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孔新人(200709)。「遊記」的歷史分類。中國文學研究,3,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淑貞(20091200)。地景臨現--六朝志怪「地誌書寫」範式與文化意蘊。政大中文學報,12,159-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喬文(200812)。基隆漢詩的在地言說及其相關書寫:詩報及其相關書寫。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161-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崑將(20101200)。從前近代到近代的武士道與商人道之轉變。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7(2)=14,149-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寶釵(20040600)。臺灣漢詩言說現地的建構與離散--嘉義李德和的「文藝沙龍」研究。國文學誌,8,117-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政亮(20060400)。帝國、殖民與展示:以1903年日本勸業博覽會「學術人類館事件」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2),3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禮強、張長義(20080900)。宗教勝地居民地方感之研究--以苗栗獅頭山為例。都市與計劃,35(3),227-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柳書琴(20120800)。《臺灣新民報》向右轉:賴慶與新民報日刊初期摩登化的文藝欄。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2,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毓琪(20100200)。比較南社與瀛社面對新、舊文化交鋒的抉擇與取向--兼論謝雪漁對自我認同鏡像的建構。臺灣文學研究集刊,7,83-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以衡(20090900)。「蕩寇」新解:〈新蕩寇志〉對日本「國體」、「神風」思想的闡發及作者謝雪漁的政治理想。嘉大中文學報,2,169-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卞鳳奎(20090600)。日據時代臺籍留日學生的民族主義活動。海洋文化學刊,6,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乏筆(20090600)。跨文化批判與中國現代性之哲學反思。文化研究,8,125-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文翠(20060200)。晚清上海的跨文化行旅:談王韜與袁祖志的泰西遊記。中外文學,34(9)=405,5-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惠足(20050400)。帝國主義、國族主義、「現代」的移植與翻譯:西川滿《臺灣縱貫鐵道》與朱點人〈秋信〉。中外文學,33(11)=395,111-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國良(20100600)。中國文學中的臥遊--想像中的山水。政大中文學報,13,177-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喻郁(20071000)。景觀之外的解讀--清代彰化八景的另類思考。彰化文獻,9,9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紹理(20021200)。展示臺灣:一九○三年大阪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館之研究。臺灣史研究,9(2),103-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瓊瑞(20060700)。認同與懷鄉--臺灣方志八景圖中的文人意識(以大八景為例)。臺灣美術,65,4-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光中(20090700)。文化地景與社區發展。科學發展月刊,439,38-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又吉盛清、潘淑慧(19970300)。臺灣教育會雜誌--再版記及內容介紹。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3(3),76-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又吉盛清、潘淑慧(19961200)。臺灣教育會雜誌--再版記及內容介紹。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3(2),6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阮斐娜、吳佩珍(20070600)。目的地臺灣!--日本殖民時期旅行書寫中的臺灣建構。臺灣文學學報,10,57-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施懿琳、陳曉怡(20101000)。日治時期府城士紳王開運的憂世情懷及其化解之道。臺灣學誌,2,49-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馮品佳(20121000)。離散的親密關係--蘇偉貞眷村小說中的感官書寫。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5,185-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顏杏如(20070900)。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植櫻與櫻花意象:「內地」風景的發現、移植與櫻花論述。臺灣史研究,14(3),9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琨、張羽(2011)。日據末期《風月報》作者群筆下的大陸地景研究。臺灣研究集刊,2011(1)=113,3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江漢聲(20061100)。梅毒、哥倫布、1493。歷史月刊,226,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衣若芬(20110600)。無邊剎境入毫端--玉澗及其「瀟湘八景圖」詩畫。東華漢學,13,79-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榮發(20050300)。1931年高雄港勢展覽會概述。高市文獻,18(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展平(20100600)。擬古的異鄉情懷--試論中村櫻溪旅臺山水遊記。臺灣文獻,61(2),396-4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詮林(2012)。雞籠生與臺灣日據時期的漫畫藝術。裝飾雜誌,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杜心源(2008)。現代文學中的「頹廢」與後五四時代的都市想像。浙江社會科學,2008(4),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杜國清(2005)。超越中國?翻譯臺灣!。Taiwan Studies Series,2,226-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泓峻(200403)。東方文化視界中的美國與西方文化視界中的中國--胡適遭遇的解釋學困境及其原型意義。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2),11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洪啟宗(20081200)。從家傳文獻看洪以南的交友關係。臺北文獻,166,183-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洪傳祥(19960300)。巴黎的近代化改造(1853-1870)--從近代城市建設典範初探臺灣城市的形成。建築學報,16,93-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Averill, Stephen、吳哲和、孫慧敏、江政寬(20000900)。中國與「非西方」世界的歷史研究之若干新趨勢。新史學,11(3),157-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皋新、沈新林(1998)。古代遊記發展初探。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ー瑋(2009)。柯布西耶《東方遊記》的跨文化敘述。東方論壇,6,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德南(20081100)。竹塹八景古今演變初探。竹塹文獻雜誌,42,8-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青松(20050600)。全臺第一所私立職業學校--基隆夜學校。臺北文獻,152,239-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柔縉(20050900)。從回憶錄讀日治史--終戰六十年的回顧。財訊,282,298-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慈玉(20111200)。日治時期顏家的產業與婚姻網絡。臺灣文獻,62(4),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燈貴(19750900)。談顏國年先生阻止撫順炭進口事件。臺煤,40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曾今可(1970)。楊仲佐先生。臺灣風物,20(2),4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馮祺婷(20090700)。取經日本的「東遊記」--《臺灣教育會雜誌》(1903~1912)漢文版中的「文明」魅影。臺灣文學評論,9(3),93-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美娥(20120600)。當「舊小說」遇上「官報紙」:以《臺灣日日新報》李逸濤新聞小說〈蠻花記〉為分析場域。臺灣文學學報,20,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楊娟娟(2009)。弘揚閩南文化,實現資源共享--淺談閩南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與共享。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1),175-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臺灣風物雜誌社資料室(19680800)。楊仲佐先生行述。臺灣風物,18(4),38-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劉麗卿(20011200)。清代臺灣八景的命名與景觀類別。中國文化月刊,261,77-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鄭祖安(2003)。舊上海的白俄、猶太人和吉普賽人。上海檔案,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錢佳燮(20030800)。日本儒學與日本民族性格。孔孟月刊,41(12)=492,4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謝建明(19990800)。論儒學在日本的整合--兼論儒學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哲學與文化,26(8)=303,752-759+7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謝啟文(2004)。大寮拷潭寮張簡忠、張簡獻家族的醫師與溯源。高雄縣醫師會誌,15,4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顏娟英(20001200)。境由心造--「臺灣的山水」兩篇。古今論衡,5,11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顔義芳(2011)。基隆顔家與臺灣礦業發展。臺灣文獻,62(4),105-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魏稽生、嚴治民(20090300)。臺灣礦業的一大問題--廢棄礦坑地盤下陷的安全評估。鑛冶,53(1)=205,27-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井材哮全(1936)。地方志に記載せ山れたる支那癘略考第二篇「ベス卜」流行 の東漸附日本侵入の經路。中外醫事新報,123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鈴木哲造(20110900)。日治初年臺灣總督府衛生行政制度之形成--與近代日本衛生行政制度比較考察。師大臺灣史學報,4,129-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一剛(19770600)。故楊肇嘉先生生平事蹟。臺灣風物,27(2),2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毛文芳(20041200)。情慾、瑣屑與詼諧--「三六九小報」的書寫視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6,159-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林玫君(20041200)。日治時期臺灣女學生的登山活動--以攀登「新高山」為例。人文社會學報.國立臺中技術學院,3,199-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世龍(20031000)。展示中的教化。博物館學季刊,17(4),7-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葉龍彥(20030900)。日治時期臺灣觀光行程之研究。臺北文獻,145,8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夏鑄九、葉庭芬(19810900)。臺北地區都市意象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1),49-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璦玲(20110600)。「重寫文學史」導論--「經典性」重構與中國文學之新詮釋。漢學研究,29(2)=6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上沼八郎(1978)。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臺灣留學生--同化政策と留學生問題の展望。國立教育研究所紀要,94,133-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培豐(20081200)。日治時期臺灣漢文脈的漂游與想像:帝國漢文、殖民地漢文、中國白話文、臺灣話文。臺灣史研究,15(4),3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蕭瓊瑞(20041200)。從「臺灣八景」到「澎湖八景」。西瀛風物,9,97-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許宏彬(20050900)。從阿片君子到矯正樣本--阿片吸食者、更生院與杜聰明。科技、醫療與社會,3,113-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余育婷(20100600)。從詩歌知識的移植與傳播看清代臺灣古典詩的一個生成面向。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3,341-3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陳瑋芬(2004)。近代日本漢學的庶民性特徵--漢學私塾、漢學社群與民間祭孔活動。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4,251-2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黃美娥(20100600)。「文體」與「國體」--日本文學在日治時期臺灣漢語文言小說中的跨界行旅、文化翻譯與書寫錯置。漢學研究,28(2)=61,363-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廖炳惠(20020300)。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57=175,84-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陳凱雯(20071200)。日治時期基隆公會堂之研究--兼論基隆地方社會的發展。海洋文化學刊,3,7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中村孝志、李玉珍、卞鳳奎(20000600)。大正南進期與臺灣。臺北文獻 (直字),132,195-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范燕秋(19980900)。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新史學,9(3),4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許雪姬(19980600)。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許雪姬(20120600)。1937-1947年在上海的臺灣人。臺灣學研究,13,1-29+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楊緒賢(19770900)。吳德功與磺溪吳氏家譜。臺灣文獻,28(3),11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王明珂(19940900)。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許雪姬(20111200)。林獻堂《環球遊記》與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的比較。臺灣文獻,62(4),161-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顏健富(20050600)。一個「國民」,各自表述--論晚清小說與魯迅小說的國民想像。漢學研究,23(1)=46,325-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Ewick, Patricia、Silbey, Susan S.(1995)。Subversive Stories and Hegemonic Tales: Toward a Sociology of Narrative。Law & Society Review,29(2),197-226。  new window
87.林開世(20031200)。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臺灣人類學刊,1(2),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吳毓琪、施懿琳(20061200)。康熙年間「臺灣八景詩」首創之作的空間感探討。國文學報. 高師大,5,35-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柳書琴(20041200)。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33(7)=391,19-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鍾怡雯(20080300)。旅行中的書寫:一個次文類的成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4,35-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李永熾(19900300)。市民社會與國家。當代,47,29-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衣若芬(20020900)。漂流與回歸--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之抒情底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1,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林富士(19990600)。「潔淨」的歷史。古今論衡,2,7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王明珂(19960900)。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3),147-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沈松僑(20021200)。國權與民權--晚清的「國民」論述,1895-191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4),685-7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衣若芬(20030900)。「江山如畫」與「畫裏江山」--宋元題「瀟湘」山水畫詩之比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33-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唐羽(20050600)。從工商社會之家乘探討今譜之體例--以基隆顏家為個案之研究。臺北文獻(直字),152,115-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方孝謙(19940600)。「內涵化」與日據芝山岩精神的論述--符號學概念的試用與評估。臺灣史研究,1(1),97-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劉士永(20011000)。「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8(1),4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胡家瑜(20040600)。博覽會與臺灣原住民:殖民時期的展示政治與「他者」意象。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2,3-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藤森智子(20010300)。日治初期「芝山巖學堂」(一八九五∼九六)的教育--以學校經營、教學實施、學生學習活動之分析為中心。臺灣文獻,52(1),565-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林美容(1987120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柳書琴(200704)。風月報到底是誰的所有?:書房、漢文讀者階層與女性識字者。臺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3,13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駱子珊(1956)。高山文社。臺北文物,4(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李承機(2003)。植民地新聞としての《臺湾日日新報》:「御用性」と「資本主義性」のはざま。植民地文化研究,2,163-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世楠、葉永田(200603)。梅山地震歷史回顧。梅山地震百週年紀念研討會,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 。嘉義: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璦玲(2009)。「實踐的過去」--論清初劇作中之末世書寫與遺民情節。「行旅、離亂、眨謫與明清文學」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馥儀(2007)。展公共領域•裂解殖民現代性:論1920年代臺灣知識分子的啟蒙實踐。臺灣社會學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芳玫(2013)。謝雪漁通俗書寫的跨文化身分編輯:探討《日華英雄傳》 的性別與國族寓言。大眾文學與文化研討會,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 。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喬文(200512)。日治前期漢文傳媒與現代性研究--臺灣文社與《臺灣文藝叢誌》。2005臺中學研討會。臺中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碩斌(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讀者想像:印刷資本主義作為空間想像機制的理論初探。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8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昭明(2001)。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臺北市: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懿琳(2001)。臺灣文社初探:以1919-1923的《臺灣文藝叢誌》為對象。櫟社成立一百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主辦〕 。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金蓉(2008)。林獻堂筆下的法國形象:一個以比較文學形象為方法論的個案研究。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457-4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振富(2009)。中村櫻溪北臺灣山水遊記的心境映現與創作美學。臺灣古典散文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中文系 (會議日期: 2009.12.19-20)。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雅惠(2006)。「旅人」視線下的外地文學:試論佐藤春夫〈女誡扇綺壇〉帝國主義文本化的過程。2005青年文學會議。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363-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貞蓉(2007)。劉捷及其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維文(2007)。基隆地區民間文學與礦工生活(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玉凰(2011)。洪棄生的旅遊文學--《八州遊記》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祐志(2005)。日人在台企業菁英的社會網絡(1895~1945)(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陽瑜卿(2006)。準/決戰體制下的女性發聲--《風月報》女性書寫與主體性建立的關係探討(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室屋麻梨子(2007)。《台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1903-1927)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雅慧(2010)。「修」臺灣「學」日本:日治時期臺灣修學旅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昆峰(2004)。《三六九小報》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明純(2008)。國策、機關誌與再現書寫--以《臺灣教育會雜誌》、《臺灣愛國婦人》、《新建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永彬(1996)。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關口剛司(2003)。三井財閥與日據時期臺灣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凱雯(2005)。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靜茹(2003)。以林癡仙、連雅堂、洪棄生、周定山的上海經驗論其身分認同的追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小虹(1996)。女同志理論 : 性/別與性慾取向。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ynch, Kevin、宋伯欽(1994)。都市意象。台北市:台隆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原道博(1967)。國姓爺。日本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朝卿(2001)。臺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台南市: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清池(193812)。林耀亭翁の面影。台中:耀亭翁遺德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青松(2004)。基隆第一:人物篇。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遠藤英樹(200709)。ガイドブック的!觀光社會學の步き方。橫濱:春風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ettner, Alfred、王蘭生(199705)。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與方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lanton, C.(2002)。Travel Writing: the Self and the World。NY:Routledge。  new window
10.Jacobs, Jane、吳鄭重(2007)。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街道生活的啟發。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陸(1999)。日本的政治•金錢文化。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亢虎(1935)。臺游追記。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純(2002)。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翁振盛(2010)。敘事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Lee, Leo Ou-fan、毛尖(2008)。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秀政(1987)。「臺灣民報」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1920-1932)。現代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總督府(1898)。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Siegel, Kristi(2004)。Gender, Genre, and Identity in Women’s Travel Writing。NY:Peter Lang Publishing。  new window
19.萬胥亭(2002)。現代性、後現代性、全球化。台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曄、李賢(199109)。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夢鷗(1982)。文學概論。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朝琴(2001)。朝琴回憶錄:臺灣政界耆宿黃朝琴。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明珠(2006)。身體傳播:一個女性身體論述的研究實踐。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總督府(1917)。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河原功(2001)。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臺北:南方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Rimmon-Kenan, Shlomith(2002)。Narrati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ics。Routledge。  new window
27.李怡(2005)。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仲禮(199012)。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趙歧、孫奭、阮元(1965)。孟子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杜預、孔穎達、阮元(1965)。左傳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品桐(2001)。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教育史料彙編與研究。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獻堂(1974)。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年譜。臺中市: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獻堂(1956)。環球遊記。臺中市: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長濱實、谷ヶ城秀吉(1939)。顔國年君小傳:顔國年。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長濱實(2009)。植民地帝國人物叢書•台灣編。東京都:ゆまに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炳楠、李汝和、廖漢臣(1971)。臺灣省通志卷六.學藝志.藝文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傅錫祺(1931)。櫟社沿革志略。臺中市: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臺灣新民報社調査部(1971)。臺灣時報。臺北市:東洋協會臺灣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臺灣總督府(1985)。臺灣省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雞籠生(1935)。海外見聞錄。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雞籠生(1959)。百貨店。臺北市:陳炳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于醒民、唐繼無(1991)。從閉鎖到開放。上海市: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榮國(2004)。中國思想與文化。長沙市: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嵐渝、李榮聰(2009)。悅讀館藏檔案與舊籍。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吳新榮(1977)。震瀛追思錄。臺南市:佳里琅山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呂興昌(1998)。吳新榮選集。臺南市: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巫永福(2003)。我的風霜歳月--巫永福回憶錄。臺北市: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巫永福(2010)。巫永福精選集--評論卷。臺北市:巫永福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盈慧、王宏仁(2009)。東南亞概論:臺灣的視角。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毅(2003)。馬來西亞工業化進程中的技術學習與技術進歩。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沙比羅(1965)。歐洲近代現代史。臺北市:世界書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周宗賢(1994)。黃朝琴傅。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文月(2007)。京都一年。臺北市:三民書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林煙庭(1999)。臺灣古道特輯。臺北市:國民旅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金應熙(1990)。菲律賓史。臺北市:三民書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南博社會心理研究所(1990)。續•昭和文化(1945-1989)。東京都: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夏菁(2010)。慾望與思考之旅:中國現代作家的南洋與英美遊記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孫遜、楊劍龍(2006)。都市、帝國與先知。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玉法(1986)。中國現代史。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曉萍(2009)。民族旅遊的人類學透視。昆明市: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張簡慶和、張簡禕貞(1997)。拷潭寮百年溯源--張簡族譜的故事。高雄市:張簡秋風土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許秦蓁(2005)。戰後臺北的上海記憶與上海經驗。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連心豪、鄭志明(2008)。閩南民間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崇憲(2010)。帝國邊緣:臺灣現代性的考察。臺北市:群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楊明賢(2010)。旅遊文化。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葉立誠(2010)。臺灣顏、施兩大家族成員服飾穿著現象與意涵之研究:以施素筠老師的生命史為例(1910-1960年代)。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葉偉忠(2010)。敘事學。臺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葉渭渠(2008)。日本文明。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董芳苑(1980)。臺灣民間宗教信仰。臺北市:長青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團紀彥(2008)。東京論:東京的建築與城市。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鄭明蜊(1978)。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鄭麗玲、楊麗祝(2009)。臺北工業生的回億。臺北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賴孝和、黃景自(1979)。剖析日本人。臺北市:金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謝元魯(2007)。旅遊文化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Dugast, Jacques、黃艷紅(2007)。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的歐洲文化生活。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Culler, Jonathan、李平(1988)。文學理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吳潛誠(1999)。島嶼巡航:黑倪和臺灣作家的介入詩學。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林恩•艾布拉姆、鄭明萱(2000)。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邱旭伶(1999)。臺灣藝旦風華。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洪致文(2010)。臺灣漢詩人洪以南的現代文明旅遊足跡。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蘇碩斌(2012)。旅行的視線--近代中國與臺灣的觀光文化。臺北: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Hardacre, Helen、李明峻(1995)。神道與國家(1868-1988):日本政府與神道的關係。金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Page, S. J.、Connell, J.、尹駿、章澤儀(2009)。現代觀光:綜合論述與分析。臺北市:鼎茂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Paxton, Robert O.、李孝悌、王曾才(1984)。二十世紀歐洲史。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山下普司(2007)。觀光文化學。東京都:新曜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西川幸治、高橋徹、高嘉蓮(2007)。京都千二百年:從平安京到庶民之城。臺北市:馬可孛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曾山毅(2003)。植民地臺灣と近代ツ一リズム。東京都:靑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蔡茂豐(1997)。中國人に對する日本語教育の史的研究:臺灣を中心に。臺北市:蔡茂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Arnold, David(1993)。Colonzing the body: Sate Medicine and Epidemic Disease in Nineteenth-Century Indi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90.Yate, Frances A.(1974)。The Art of Memor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ew window
91.Liao, Ping-hui(1993)。Print Culture and the Emergent Public Sphere in Colonial Taiwan, 1895-1945。Amsterdam:Rodopi。  new window
92.Raban, Jonathan(1979)。Arabi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London:William Collins & Sons。  new window
93.Teng, Emma Jinhua(2006)。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 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4.林淑慧(200902)。禮俗.記憶與啟蒙 : 臺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李承機、楊肇嘉(2009)。六然居存日刊臺灣新民報社說輯錄1932-1935。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1987)。台灣近代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Tilly, Charles、劉絮愷(1999)。法國人民抗爭史:四個世紀/五個地區。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張純甫、黃美娥(1998)。張純甫全集。新竹:新竹市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賀蕭、韓敏中、盛寧(2005)。危險的逸樂 : 二十世紀上海的娼妓與現代性。臺北:時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俞旦初(1996)。愛國主義與中國近代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李豐楙、劉苑如(20021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許雪姬(2009)。杜香國文書資料彙編目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張深切(1998)。張深切全集。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臺南新報社(1907)。南部臺灣紳士錄.彰化廳。臺南: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陳培豐、王興安、鳳氣至純平(2006)。「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市: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吳三連、吳豐山(1992)。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東洋協會調查部(1920)。大正九年現在の台灣。東京都:東洋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杜聰明(1941)。台灣歐美同學會名簿。台北:台灣歐美同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Young, Robert J. C.、周素鳳、陳巨擘(2006)。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葉文心、王琴、劉潤堂(2010)。上海繁華:都會經濟倫理與近代中國。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MacCannell, Dean(1999)。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Berkeley,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12.蔣勁松(1992)。美國國會史。海口市:海南出版社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95)。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LaCapra, Dominick(2001)。Writing History, Writing Trauma。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5.Lynch, K.(1960)。The Image of the Cityy。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6.柯慶明(1986)。文學美綜論。臺北:長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唐振常(1993)。近代上海繁華錄。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呂紹理(2005)。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Christy, Alan S.、Barlow, Tani E.(1997)。The Making of Imperial Subjects in Okinawa: Formations of Colonial Modernity in East Asia。Durham, N.C.: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1.陳勝昆(1981)。中國疾病史。臺北市: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Mills, C. Wright、國立編譯館、張君玫、劉鈐佑、孫中興(1995)。社會學的想像。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Urry, John、葉浩(2007)。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曹衛東、Habermas, Jurgen、劉北城、宋偉杰(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Bal, Mieke、Van Boheemen, C.(1997)。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new window
126.Smith, Stephen L. J.、吳必虎(1996)。遊憩地理學:理論與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臺灣教育會、加藤春城(1939)。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陳平原、梅家玲(2005)。晚清文學教室--從北大到台大。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莫里斯.梅洛-龐蒂、姜志輝(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胡錦媛(2004)。臺灣當代旅行文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Bocock, Robert、田心喻(1991)。文化霸權。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陳逸松、吳君瑩、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太陽旗下風滿臺。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吳圳義(1995)。法國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斯文会(1929)。斯文六十年史。東京:斯文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劉捷(199810)。我的懺悔錄。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傅錫祺(1963)。櫟社沿革志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柳書琴(2009)。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吳新榮、張良澤(1981)。吳新榮全集。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吳新榮(198907)。吳新榮回億錄:清白交代的臺灣人家族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Burke, Peter、許綬南(2005)。製作路易十四。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Tsurumi, E. Patricia、林正芳(1999)。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市: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林獻堂、許雪姬(2000)。灌園先生日記。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艾德華‧薩伊德、單德興(200401)。知識分子論。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蔡東杰(20020000)。臺灣與墨西哥民主化之比較。臺北:風雲論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鄭政誠(2005)。認識他者的天空--日治時期台灣原住民的觀光行旅。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張子文(2003)。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Hinchman, Lewis P.、Hinchman, Sandra K.(1997)。Memory, Identity, Community: The Idea of Narrative in the Human Sciences。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149.陳培桂、林豪(196308)。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江仁傑(200604)。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林鎮山(2006)。離散、家國、敘述:當代台灣小說論述。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洪鎌德(20000000)。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19990000)。臺灣礦業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新高新報社(1937)。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王立群(2008)。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Williams, R.(1980)。Problems in Materialism and Culture。London:Verso。  new window
157.陳鴻瑜(2003)。菲律賓史:東西文明交會的島國。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范銘如(20080000)。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林進発(1932)。台湾官紳年鑑。台北:民衆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若林正丈、吳密察(2000)。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Taylor, Charles、李尚遠(2008)。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Frye, Northrop、袁憲軍、吳偉仁、吳持哲、陳慧(2006)。批評的解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Ricoeur, Paul、Blamey, Kathleen、Pellauer, David(2000)。Memory, History, Forgetting。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64.楊肇嘉(1967)。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臺灣總督府(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林明德(1996)。日本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朱惠足(2009)。「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顏雲年(19200620)。環鏡樓唱和集。基隆:顏國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汪民安、陳永國、馬海良(2008)。城市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陳瑋芬(20050000)。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張定河(1998)。美國政治制度的起源與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行政院衛生署(1995)。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廖炳惠(2001)。另類現代情。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廖炳惠(20060000)。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歐麗娟(2000)。唐詩的樂園意識。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周婉窈(200907)。面向過去而生--芬陀利室散文集。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顏娟英(20010000)。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王璦玲(20090000)。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臺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方孝謙(2001)。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臺北:巨流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石守謙(20120000)。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4)。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蔡錦堂、國立編譯館(2006)。戰爭體制下的臺灣。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杜聰明(2001)。回憶錄之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許佩賢(20050000)。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Ashcroft, Bill、Griffiths, Gareth、Tiffin, Helen(1989)。The Empire Writes Back: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Routledge。  new window
189.范宜如(20110000)。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謝雪漁(1992)。雪漁詩集。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子安宣邦、陳瑋芬(2004)。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山田孝使(1918)。臺南聖廟考。高畠怡三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Halbwachs, Maurice、畢然、郭金華(2002)。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Levi-Strauss, Claude、王志明(1989)。憂鬱的熱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Crang, Mike、楊淑華、宋慧敏(2005)。文化地理學。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岩崎潔治(1912)。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岩崎潔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石井寬治、黃紹恆(2008)。日本經濟史。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劉禾、宋偉杰(2002)。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Rogaski, Ruth、向磊(2007)。衛生的現代性:中國通商口岸衛生與疾病的含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陳昌明(2005)。沈迷與超越 : 六朝文學之感官辯證。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Anderson, Benedict(1991)。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Verso。  new window
206.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吳叡人(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廖炳惠(19940000)。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程玉凰(20110000)。洪棄生的旅遊文學:《八州遊記》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段義孚、潘桂成(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喬爾.克特金、謝佩妏(2006)。城市的歷史。左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Bourdieu, Pierre、Johnson, Randal(1993)。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12.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鄭毓瑜(20050000)。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蕭阿勤(20080000)。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許蘇民(1992)。比較文化研究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李有成(2007)。踰越:非裔美國文學與文化批評。臺北市: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顏國年(1926)。最近歐美旅行記。基隆:顏國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總督府(1898)。臺灣總督府報,台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東京臺灣協會(1898)。臺灣協會會報,東京都:臺灣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red, Allan、許坤榮(2002)。結構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相輝(2002)。臺灣的關帝信仰及其教化功能。關羽、關公和關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泰升(2005)。臺灣法的近代性與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社會與文化。台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敷人(2007)。自由的兩個概念:戰前臺灣民族運動與戰後「自由中國」集團政治論述中關於「自由」之理念的初歩比較。自由主義與新世紀臺灣。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天綱(2001)。1927年:上海市民自治運動的終結。上海市: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歐梵(2001)。「批評空間」的開創--從《申報》「自由談」談起。上海市: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岳雯(2008)。上海傳奇的另一種寫法--論虹影小說中的都市空間想像。都市空間與文化想像。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振常(2001)。市民意識與上海社會。上海市: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浩然(2006)。清水祖師本傅。安溪清水岩志。揚州市:廣陵書社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華特•班雅明、漢娜•阿倫特、張旭東、王斑(2008)。講故事的人。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分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肇亨(2009)。瓊浦曼陀羅--中國詩人在長崎。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臺北市:國家圖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嘉興(1978)。夢蝶園改稱法華寺年代考。中國佛教史論集 (八)--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rank, Tenney、宮秀華(2008)。元老院的「不干渉政策」。羅馬帝國主義。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Lofland, Betty J.(1996)。上海市:海盜與貿易。上海的發展及其 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澳門:澳門大學: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Gottdiener, M.、Lagopoulos, Alexandros、吳瓊芬(1998)。城市與符號。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市:明文書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山室信一(2006)。空間認識の視角と空間の生産。岩波講座「帝國」 日本の學知第8卷--空間形成と世界認識。東京都:岩波書店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廣田昌希(1985)。對外政策と脫亞意識。講座日本歷史(7)近代。東京都: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Fong, Shiaw-Chian(2006)。Hegemony and Identity in the Colonial Experience of Taiwan, 1895-1945。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1895-1945。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9.Feld, Steven(2005)。Place Senses, Sense Placed: Toward a Sensuous Epistemology of Environment。Empire of the Senses: The Sensual Cultural Reader。Oxford:Berg。  new window
20.溫振華(1996)。清代台灣漢人的企業精神。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夏鑄九(2007)。作為現代性的神話--創造性破壞。巴黎,現代性之都。台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承機(2006)。從清治到日治時期的〈紙虎〉變遷史。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Stewart, Susan(2005)。Remembering the Senses。Empire of the Senses. The Sensual Culture Reader。Oxford:Berg。  new window
24.Curtis, Barry、Pajaczkowska, Claire(1994)。'Getting There': Travel, Time and Narrative。Travaller's Tales: Narratives of Home and Displacement。New York: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25.胡錦媛(2006)。臺灣當代旅行文學。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II:創作類型與主題。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