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四面楚歌下的同志再現--李碧華和陳凱歌對《霸王別姬》的改寫
書刊名:電影欣賞學刊
作者:許維賢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ee, Wai-siam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7:4=140
頁次:頁113-133
主題關鍵詞:霸王別姬陳凱歌李碧華同志同性愛Farewell My ConcubineChen KaigeLi BihuaComradeSame-sex lo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115
期刊論文
1.林文淇(19940600)。戲、歷史、人生--《霸王別姬》與《戲夢人生》中的國族認同。中外文學,23(1)=265,139-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4)。毛澤東觀梅蘭芳演《霸王別姬》。新文化史料,19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安然、青萍(1993)。戲曲的命運與電影的沉淪:兼談《霸王別姬》。中國戲劇,1993(12),3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國榮(2007)。如何演繹小說中的人物──以李碧華作品為例。印刻文學生活誌,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婉瑩(1988)。訪問:陳凱歌<孩子王>、<黃土地>導演。PlayBoy,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Allen, Hunter(1994)。A Food Farewell。The Big Issue In Scotland。  new window
7.朱偉誠(1994)。是敵人還是「同志」?也談霸王別姬。當代,100,142-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戴錦華(1999)。斜塔瞭望: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陳濤、周輝榮(2000)。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im, Song Hwee(2006)。Celluloid Comrades: Representations of Male Homosexu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 Cinemas。Honolulu。  new window
4.李銀河(2002)。同性戀亞文化。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頤武(2006)。全球化與中國電影的轉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師渠(199208)。國粹、國學、國魂--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梅紹武(1984)。我的父親梅蘭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碧華(1989)。霸王別姬。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華山(1995)。同志論。香港上環:香港同志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edgwick, Eve Kosofsky(1985)。Between Me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ocial Desir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Chow, Rey(1995)。Primitive Passions: Visuality, Sexuality, Ethnography,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廖炳惠(2004)。時空與性別的扮演:重看《霸王別姬》。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梅紹武、梅衛東(2005)。梅蘭芳自述。梅蘭芳自述。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毛澤東(1996)。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毛澤東詩詞全集詳注。太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慧(2004)。梅蘭芳畫傳。梅蘭芳畫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揚(1993)。經典文本分析:毛澤東詩詞與現代辯證法。抗爭宿命之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之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Freud, Sigmund(2004)。論自戀:導論。佛洛伊德文集(3)。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Freud, Sigmund(2004)。佛洛伊德文集(2)。佛洛伊德文集(2)。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Freud, Sigmund(2004)。佛洛伊德文集(6)。佛洛伊德文集(6)。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桑梓蘭(2004)。程碟衣:一個異端詮釋的起點。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高山(2004)。《霸王別姬》跨性別與文化的幻滅。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凱歌(1996)。我們都經歷過的日子。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凱歌、李元(1996)。所有的困惑煎熬折騰全為了找到突破口。我們都經歷過的日子。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傅玢玢(2004)。辯證的可能:《霸王別姬》中視覺、歷史與「同性戀」的問題。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戴錦華(2003)。黃土地上的文化苦旅-1989年後大陸藝術電影中的多重認同。文化批評與話語電影。桂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戴錦華(2004)。電影批評。電影批評。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鐘菊芳(1995)。香港主流電影如何詮釋述同志-由新浪潮到九十年代。同志論。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賽菊寇(1998)。如何將孩子教養成同性戀:為娘娘腔男孩而戰。性/別研究:酷兒理論與政治。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Sedgwick, Eve Kosofsky(1994)。How to Bring Your Kids Up Gay: The War on Effeminate Boys。Tendencies。London。  new window
31.章炳麟(1906)。東京留日學生歡迎會說辭。章太炎政論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毛澤東(1996)。沁春園,雪(一九三六年)。毛澤東詩詞全集詳注。太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凱歌(1993)。霸王別姬,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澤東(1992)。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1月30日),石家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小樓。霸王別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6)。霸王別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Kristeva, Julia(1986)。Word, Dialogue and Novel。The Kristeva Reader。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new window
2.Kristeva, Julia(1986)。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The Kristeva Reader。Oxford: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3.Jameson, Fredric R.、張京媛(1994)。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佑卿(2007)。一個娜拉的自殺:上海租界的民族敘事與張愛玲的《霸王別姬》。張愛玲:文學‧電影‧舞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博妮(2004)。中國現代小說、戲劇、電影中的變裝:反思陳凱歌《霸王別姬》。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嘉義: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秉鈞(2003)。民族電影與香港文化身份--從《霸王別姬》、《棋王》、《阮玲玉》看文化定位。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如藍(1993)。血腥愛情的塑造者:專訪香港神祕女作家李碧華。霸王別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