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創新傘具設計
書刊名:設計與產業學報
作者:郭哲賓 引用關係鄭秋月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uo, Che-pinCheng, Chiu-yueh
出版日期:2011
卷期:8
頁次:頁26-31
主題關鍵詞:傘具傘布普普藝術UmbrellaUmbrella fabricPop artLo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鄭惠文(20080500)。論後現代藝術的淺平性 : 向下沉淪或向外開放?。明道通識論叢,4,103-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千惠(2008)。消費「庸俗」—看芝加哥當代藝術館傑夫‧孔斯回顧展論傑夫•孔斯現象。藝術家,304-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立群、蕭美鈴(2008)。60年代普普藝術對服飾的影響。華岡紡織期刊,15(4),391-4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毓容(2005)。主題式意象轉化於文化商品造形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世安(2003)。璀璨的嬰孩--凱斯.哈林(Keith Haring)與塗鴉藝術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淑琳(2005)。普普風格應用在網頁設計之硏究-以keith haring作品爲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功期(2009)。青花瓷植物紋樣於文化商品之裝飾設計研究。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xter, Milk(1995)。Product design: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London:Chapman & Hall。  new window
2.呂清夫(1996)。後現代的造形思考。高雄市:傑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oops, J.、Samuelson, J.(1983)。Visual imagination: The creation of a new image, Design Dialogue。  new window
其他
1.Robert Indiana。遍佈在世界各地的「love」,http://www.wretch.cc/blog/yemeei/330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