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生運動參與行為調查研究:以中臺科技大學體育分項教學為例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張世沛 引用關係黃素珍 引用關係張志銘 引用關係陳弘順 引用關係施國森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0:3
頁次:頁99-109
主題關鍵詞:大學生體育課運動認知健康促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5
  • 點閱點閱:79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大學生於授課期間對運動參與行為的情形。以中臺科技大學體育分項教學 856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男生 304位,平均年齡 20.3±0.4歲;女生 552位,平均年齡 20.3±0.5歲。研究工具以 99年教育部體適能陽光計畫之運動參與行為問卷,測驗所得數據以 SPSS for windows 18.0套裝統計軟體處理,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以百分比表示。結果:一、學生每週參與運動天數以 2天 (41.7%)、時間在 1-2.5小時(52.7%)者居多。二、學生最喜愛的運動類型依序為球類運動(55.2%)、有氧運動(35.7%)、重量訓練(4.8%)。三、學生運動參與方式以體育課為主(76.3%)。四、希望未來以運動技能學習為主要方向 (44.6%)。五、自我學習滿意度上,不滿意(21.3%)的比率較高。六、在學習成效上有 61.2%會增加個人運動時間,有 77.5%認為對體適能的改善有更多的了解。七、整體上近三成的受試者對本次活動感到滿意。結論:男生參與運動性社團或運動代表隊的比率較高,體育課為學生主要運動參與方式,學生每週參與運動時間及自我學習滿意度上還有很大的改善的空間。未來可提供多元化、樂趣化的教學,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加強運動技能的學習,營造成功的運動經驗,提高學生運動參與的動機,以達到運動促進健康之目的。
期刊論文
1.彭馨潁(20081200)。臺北市青少年休閒運動參與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北體學報,16,193-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素珍、施國森、高文揚、陳弘順、張世沛(20110900)。中部地區大學生運動參與行為之調查。運動與遊憩研究,6(1),37-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ichmen, E. L.、Shaffer, D. R.(2000)。If you lat me play sport-how might sport participation influence the self-esteem of adolescent female?。Psychology of Woman Quarterly,24,189-199。  new window
4.謝宗達、李淑芳、李麗晶(20100900)。大學生運動參與程度、自尊心及身體意象。臺大體育學報,18,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淑貞、洪文綺(20030600)。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追蹤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9,115-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瑞平、曾明郎(20040400)。大學生生活型態與運動參與情形之研究。大專體育,71,141-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塗紫吟(20080400)。運動參與對學業表現及情緒智力之影響。大專體育,95,82-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Galassi, A.、Reynolds, K.、He, J.(2006)。Metabolic syndrome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119(10),812-819。  new window
9.Moss, L.、Bessinger, R. C.(1999)。Disordered Eating and Body Image Perception in Male High School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99(9),A103。  new window
10.Barnekow, M. S.(2001)。Adolescent determinant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in adult man and woman。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9(3),208-217。  new window
11.周嘉琪(20040600)。健身運動、情緒感受與心理健康。大專體育,72,156-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Pritcard, M.(2010)。Does self esteem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gender and weight preoccupation in undergraduate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8(2),224-227。  new window
13.陳建彰(20091200)。大專院校新生對運動認知、運動參與現況之研究--以明志科技大學為例。淡江體育,12,169-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志強(20000100)。運動自我效能對大學生運動行為的影響。科技學刊,9(1),5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天路(19931200)。私立南亞工專男女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調查分析。南亞學報,13,173-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Després, J. P.、Lemieux, I.(2006)。Abdominal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Nature,444(7121),881-887。  new window
17.黃奕清、高毓秀(19960500)。大一新生之動機、內外控人格特質與運動行為關係之探討。衛生教育論文集刊,9,177-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忠昌、劉蕙綾(20061200)。運動對於腦部功能的影響:多上體育課會影響學業成績嗎?。大專體育,87,184-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永任(20070300)。運動與骨骼健康。中華體育季刊,21(1)=80,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學愷、王慈敏、吳巧涵(2009)。運動課程對曾文社區大學學員運動參與行為和健康信念影響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創刊號,76-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Neighbors, L. A.、Sobal, J.(2007)。Prevalence and magnitude of body weight and shape dissatisfac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Eating Behaviors,8(4),429-439。  new window
22.Annis, N. M.、Cash, T. F.、Hrabosky, J. I.(2004)。Bogy image and psychosocial differences among stable average weight, currently overweight, and formerly overweight woman: The role of stigmatizing experiences。Body Image,1,155-167。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鄒桂楨(2003)。東吳大學男生健康體適能概況研究。92年全國大專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國立體育學院。609-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7)。96年度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學校體育衛生業務主管人員第二次研討手冊。96年度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學校體育衛生業務主管人員第二次研討會。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羅文杰(2004)。九年一貫前後不同階段國中學生體育課程表現之研究--以體適能表現、體適能認知程度及體育課程滿意程度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10)。教育部99年度提升大專院校學生體適能「陽光活動推廣計畫」會議手冊。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健康九九衛生教育網站,http://health99.doh.gov.tw/default.aspx, 2011/06/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貴福(2007)。幼兒體適能的生理學基礎。幼兒運動遊戲。臺北:中華幼兒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