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快走運動對國小男生學童體能商之影響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邱思慈 引用關係張家銘 引用關係林訓逸王永泰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0:3
頁次:頁110-120
主題關鍵詞:健康體適能運動體適能運動介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225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參與持續八週快走運動介入之後對於健康體適能、運動體適能、體能商的影響以及保留效果加以分析與評估。實驗對象為嘉義市嘉大附小六年 43名男學生做為受試者,並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資料處理採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用以考驗各變項間的差異性,所有顯著水準定為α=.05。結果對國小六年級男生學童施以八週,每週五次快走運動三十分鐘後發現:(一)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健康體能商表現上無顯著差異,但前測的健康體能商表現明顯小於後測、後測 1(第三週)、後測 2(第六週)及後測 3(第九週),表示國小男生學童健康體能商表現有進步。(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運動體能商表現上無顯著差異,而施測時間在運動體能商表現亦未達顯著差異。此顯示介入快走運動並不會影響運動體能商表現。(三)實驗組與控制組在體能商表現上無顯著差異,而施測時間在體能商表現上達顯著差異,發現前測的體能商表現明顯小於後測 3(第九週),此體能商進步原因可能是受國小階段學生的生長發育與成熟因素影響。
期刊論文
1.王順正(2001)。體能商。運動生理週訊,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嘉彥、王順正、洪偉欽、林錫波(2002)。青少年體能商(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檢測。中正體育,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ia, J. A. R.、Lefevre, J.、Claessens, A.、Renson, R.、Vanreusel, B.、Beunen, G.(2001)。Tracking of physical fitness during adolescence: a panel study in boys。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33(5),765-771。  new window
4.Marsh, H. W.(1993)。The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hysical fitness: Invariance over gender and age。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4(3),256-273。  new window
5.Bouchard, C.、Tremblay, A.、Leblanc, C.、Lortie, G.、Sauard, R.、Therialt, G.(1983)。A method to assess energy expenditure in children and adults。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37(3),461-467。  new window
6.林瑞興、方進隆(20000900)。十二週不同形式快走訓練對血壓偏高青少年血壓值及血液分析值的效果探討。體育學報,29,115-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all, C.、Figueroa, A.、Fernhall, Bo、Kanaley, J. A.(2004)。Energy expenditure of walking and running: Comparison with prediction equations。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36(12),2128-2134。  new window
8.Slentz, C.、Duscha, B.、Johnson, J.、Ketchum, K.、Aiken, L.、Samsa, G.、Houmard, J.、Bales, C.、Kraus, W.(2004)。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exercise on body weight, body composition, and measures of central obesity。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164(1),31-39。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Wang, S. C.、Cheng, J. Y.、Lin, H. P.、Hong, W. C.、Wu, H. C.(2002)。A 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 Model (PFQ) for Assessment of Physical Ability in Adolescens。Hong Kong, China。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彩華(1998)。臺北市國中生身體活動量及其影響因素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淑菁(1996)。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能活動及其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燕山(2004)。健走運動對國小高年級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及身體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貴福(1996)。中年男子走路運動訓練強度的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淑卿(2007)。快走運動介入對國小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玉真(2006)。快走運動對肥胖學童體位及心肺適能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文貞(2001)。肥胖與非肥胖國小學童身體活動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程嘉彥、王順正(2002)。建立運動選手選才制度--以建立青少年體能商為例。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良規(2001)。體育學原理新論。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02)。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6)。體適能網站,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201006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2007)。身體質量,http://www.fitness.org.tw, 20090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順正(2005)。走路與跑部的能量消耗差異,http://140.123.226.100/epsport/week/show.asp?repno=192&page=1, 20090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3)。運動健康指導手冊,http://www.sac.gov.tw/WebData/WebData.aspx?, 201104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方進隆(1997)。有氧運動。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巿: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發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